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9)
2023(11452)
2022(9694)
2021(9066)
2020(7376)
2019(17154)
2018(16598)
2017(32064)
2016(17382)
2015(19464)
2014(19476)
2013(19196)
2012(18215)
2011(16594)
2010(17306)
2009(16394)
2008(16483)
2007(15402)
2006(14153)
2005(13087)
作者
(50195)
(42074)
(41741)
(39828)
(27250)
(19894)
(18962)
(16021)
(15757)
(15629)
(14424)
(14185)
(13878)
(13613)
(13511)
(12962)
(12412)
(12347)
(12317)
(12019)
(10816)
(10341)
(10298)
(9811)
(9560)
(9547)
(9372)
(9347)
(8568)
(8270)
学科
(70706)
经济(70600)
管理(55323)
(49293)
(40811)
企业(40811)
方法(24628)
(21686)
(21637)
中国(21278)
数学(20880)
数学方法(20523)
(20198)
地方(16572)
业经(16538)
(13861)
金融(13858)
(13846)
银行(13818)
(13783)
贸易(13770)
(13639)
农业(13470)
(13337)
(13322)
(13231)
(13105)
(12056)
财务(12011)
财务管理(11981)
机构
大学(251741)
学院(250533)
(106578)
经济(104174)
管理(93242)
研究(91270)
理学(77829)
理学院(76872)
管理学(75529)
管理学院(75011)
中国(72200)
(56629)
(54540)
科学(51028)
(45942)
财经(42065)
中心(41750)
(41737)
研究所(40615)
(39396)
(38007)
北京(35067)
(34132)
师范(33848)
(33081)
经济学(32991)
(32528)
业大(32351)
财经大学(31014)
农业(30251)
基金
项目(155424)
科学(123397)
研究(118611)
基金(113034)
(97767)
国家(96929)
科学基金(82830)
社会(75588)
社会科(71492)
社会科学(71475)
(59033)
基金项目(58136)
教育(55417)
自然(51638)
(50567)
自然科(50453)
自然科学(50435)
自然科学基金(49550)
编号(48469)
资助(46677)
成果(42673)
(35834)
重点(35671)
课题(35275)
(34370)
(33852)
(32135)
(31638)
国家社会(31267)
教育部(31153)
期刊
(130863)
经济(130863)
研究(85325)
中国(60713)
(44993)
管理(38676)
(37571)
学报(35418)
科学(34328)
教育(33707)
(32219)
金融(32219)
大学(28162)
学学(25842)
农业(24590)
技术(22394)
财经(22218)
经济研究(20100)
业经(19988)
(19143)
问题(16610)
(15116)
国际(13702)
(12761)
图书(12393)
世界(12354)
理论(12228)
技术经济(11706)
(11672)
论坛(11672)
共检索到415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甬军  
从近年来地区财政体制、政治激励机制和改革开放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中国的地区封锁现象为什么还会产生甚至发展这个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关于地区间市场封锁生成机制的分析和对策建议。首先,地区封锁是一种地方政府行为,它的生成有地区利益、市场波动和流通滞后三个影响因素。其中,市场波动从而导致地区市场比重和实现程度的变动,是引致市场封锁发生的主导因素。其次,构造了说明中国地区间市场封锁生成的理论模型,并通过中国近40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时点和中央政府关于禁止地区封锁有关文件发布的时间高度耦合的事实,予以经验实证和理论实证。最后,提出了解决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地区封锁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甄德云  王明世  
税收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税收制约因素,主要可以总结为要素、资源、商品、服务市场的高水平统一需夯实,税收法定原则需在市场基础制度统一中落实,税收中性原则需在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中彰显,税收调节职能需在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中进一步发挥。为此,税收应该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坚守税收中性、更好发挥调节职能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更好地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翔峰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拓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能够实质性地推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技术创新和重塑国际竞争优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厘清相关误区,针对制度性障碍众多、要素市场化规则不完善、一体化市场基础设施滞后、市场藩篱尚未破除等问题,借鉴国内区域市场一体化和成熟经济体建设市场标准的经验,健全以公平竞争政策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构建各类要素统一市场,注重市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市场开放水平,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明益   姚清仿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及城市层面的相关合并数据,在科学识别城市边界重污染地带的基础上,考察了市场一体化对城市边界重污染地带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升均能显著降低城市边界重污染地区企业的排污强度,在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有效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考察结果表明,商品市场一体化主要通过加强市场竞争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边界地区企业的排污强度,而要素市场一体化则侧重通过降低企业边际成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绿色创新水平促进边界地区企业减排。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相较于清洁行业、省边界以及内陆城市,市场一体化更有利于促进污染行业、非省边界及沿海城市边界的企业减排;相较于国有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市场一体化对非国有、技术密集型边界企业的减排效果更大。本文研究结论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城市边界污染问题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价值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价值化可以显著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价值化可通过强化地区经济联系、打破地方行政垄断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沿海地区与高水平市场化地区中,数据要素价值化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赋能效应更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价值化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价值化可以显著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价值化可通过强化地区经济联系、打破地方行政垄断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沿海地区与高水平市场化地区中,数据要素价值化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赋能效应更显著。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莹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市场分割的税收因素表现,主要包括增值税收入分享坚持生产地原则引发的增值税跨区域转移、税收选择性激励政策、区域性税收优惠“洼地”与税收征管空间以及税收政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缺乏足够支持等。为此,税收可从逐步探索增值税收入分享原则由生产地原则转变为消费地原则、推动政策实践方式由产业性向功能性转变、严格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和提高税收征管智能化、对基础研究与产学研合作给予更大力度支持等方面加以优化完善,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昕  
信用要素具有非稀缺性、非竞争性、强依附性、广渗透性和可识别性等特征,能够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拓展市场规模、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市场分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面对信用要素数据不完善、共享不充分、应用场景不丰富、价值实现机制不健全等困境,需要以信用要素赋能企业生产、居民消费、政府治理为基本路径,搭建一体化信用要素集聚平台、创新开放化的信用要素共享机制、拓展多元化的信用要素应用场景、完善包容性的信用要素价值实现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丁俊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统一大市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优化配置、推动增长,是关乎国家命运与安全的大战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解决当前存在的五方面问题:一是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缺少顶层设计与精准施策;二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受到体制性、制度性约束,政府与市场间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三是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还存在明显的短板、缺陷、堵点;四是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对出现的教训没有足够重视,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控存在不足,扭曲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五是就市场谈市场,未把市场放入国民经济全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全面正确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明确市场、市场体系、市场经济三个概念的内涵。其中,市场是商品交易场所,是资源配置方式,是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组织结构、运作结构与协同结构;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关系是运作好市场经济的核心。正确认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运作好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篇大文章。必须认识到,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大市场和开放大市场,是多元化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供应链模式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精准施策,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三是市场与“三驾马车”的关系;四是市场与中介组织的关系;五是市场与创新的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光远  
行政垄断是市场经济的最大障碍,对竞争的损害要大于市场垄断。反行政垄断执法打破行政垄断效果明显,但由于属事后监管,案件发生时已经对竞争造成损害,防止行政垄断效果有限。公平竞争审查属事前监管,可以将大部分行政垄断防范于萌芽状态,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志彪  
“同产业”平等,既是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基础,也可以用来作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工作抓手。可据此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和公正,消除过去按企业类别尤其是按所有制性质进行产业政策管理的诸多弊端。作者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破除按照所有制、规模、隶属关系、地区等标准分类管理企业的传统做法,平等企业间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平等性既是市场规则统一性的基础,也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前提。根据现代产业组织运行及其竞争政策运作的原理,作者在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上独辟蹊径地提出按“同产业”平等这个基本政策主张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按“同产业”平等的政策内容以及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并从现阶段我国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若干具体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吴华强  才国伟  何婧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利用相对价格方差均值方法测度了全国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发现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在逐渐上升,但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并未呈同样上升趋势。地方竞争导致的地方保护和分割负面现象、要素市场流动管制行政色彩较重、基础设施缺乏互联互通、疫情冲击是造成我国现在市场分割的直接原因。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内涵。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市场提供统一的基础性制度供给,统筹好安全和发展、全国和地方、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单一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志成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高级形态,涉及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关系到制度规则、市场监管、商贸流通、城乡区域、基础设施等不同领域。当前,我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基础制度、经济政策、要素市场、流通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障碍。相关问题产生有央地财政关系未理顺、政绩考核制度不合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重点领域改革进程慢等原因。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做好统一和统筹、协同和共享、培育和畅通、清理和破除、规范和整顿五方面的重点工作,确立公平竞争审查、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要素市场化改革、区域协同发展、市场交易平台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五大政策支柱,落实好建章立制和破除壁垒两方面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则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任务重大而紧迫,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涉及一系列亟待深化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政策融合研究,其中竞争政策和属地管辖体制是两个尤为关键的问题。竞争政策是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统领顶层设计诸多政策的“百策之基”,其实质是基于反垄断、伸张公平正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经济政策,而对于是否存在垄断的判断,首要的不是经济规模,而是“重在表现”;中国的垄断现象有自身的特殊性,反垄断的主要对象始终应是行政垄断、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属地管辖体制是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产物,在办事效率、资源配置能力和动员管控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优势,但也容易导致属地管辖悖论,浪费资源,产生巨额的体制性成本,延缓国民经济的时间流程,恶化经济的空间结构,降低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中国必须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顽瘴痼疾,在跨越行政边界方面多下功夫、做文章;在原有基础上推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内外贸一体化的要求,打通出口转内销的渠道阻隔,畅通双循环;淡化行政干预,防止经济活动运动式、行政化;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各项任务,夯实市场主体微观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