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1)
- 2023(15420)
- 2022(12411)
- 2021(11606)
- 2020(9831)
- 2019(22154)
- 2018(21778)
- 2017(41762)
- 2016(22525)
- 2015(25156)
- 2014(25031)
- 2013(24527)
- 2012(22112)
- 2011(19717)
- 2010(20219)
- 2009(19209)
- 2008(19229)
- 2007(17668)
- 2006(15636)
- 2005(14442)
- 学科
- 业(96145)
- 济(94985)
- 经济(94844)
- 企(88913)
- 企业(88913)
- 管理(87407)
- 方法(43039)
- 数学(33967)
- 数学方法(33362)
- 财(32268)
- 业经(31655)
- 农(28600)
- 技术(24190)
- 制(23785)
- 中国(23569)
- 务(23010)
- 财务(22952)
- 财务管理(22918)
- 企业财务(21724)
- 农业(20066)
- 理论(19125)
- 划(17658)
- 体(17649)
- 策(17294)
- 和(16692)
- 学(16094)
- 贸(15165)
- 贸易(15152)
- 体制(15065)
- 银(15047)
- 机构
- 学院(326637)
- 大学(322651)
- 济(133922)
- 管理(131472)
- 经济(131193)
- 理学(112787)
- 理学院(111663)
- 管理学(109661)
- 管理学院(109070)
- 研究(104551)
- 中国(83272)
- 京(68150)
- 财(65810)
- 科学(63462)
- 农(56466)
- 所(52866)
- 江(51705)
- 财经(50609)
- 业大(48761)
- 中心(48102)
- 研究所(47331)
- 经(45880)
- 农业(44516)
- 北京(42730)
- 州(40252)
- 经济学(39767)
- 院(38079)
- 范(37352)
- 财经大学(37250)
- 师范(36861)
- 基金
- 项目(213324)
- 科学(169812)
- 基金(155880)
- 研究(154679)
- 家(136325)
- 国家(135167)
- 科学基金(117708)
- 社会(99033)
- 社会科(93941)
- 社会科学(93917)
- 省(85366)
- 基金项目(81232)
- 自然(77282)
- 自然科(75600)
- 自然科学(75578)
- 自然科学基金(74327)
- 教育(71566)
- 划(70652)
- 资助(64040)
- 编号(60953)
- 创(50089)
- 成果(48679)
- 重点(48243)
- 部(46846)
- 创新(45983)
- 发(45120)
- 业(44836)
- 制(43362)
- 课题(43178)
- 国家社会(41029)
- 期刊
- 济(153787)
- 经济(153787)
- 研究(95480)
- 中国(71040)
- 管理(57902)
- 财(56395)
- 农(52807)
- 学报(49344)
- 科学(48050)
- 大学(38761)
- 学学(36910)
- 农业(36076)
- 教育(34448)
- 技术(33947)
- 融(30529)
- 金融(30529)
- 业经(26475)
- 财经(26044)
- 经济研究(24170)
- 经(22491)
- 业(22172)
- 技术经济(19687)
- 问题(19034)
- 科技(17477)
- 财会(16206)
- 统计(15996)
- 策(15892)
- 现代(15875)
- 版(15751)
- 商业(15065)
共检索到499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承红 朱俊杰 王艳
基于5省236家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从利益相关者的制度逻辑入手,分析了风险投资者和政府机构对新创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往期绩效和利益相关者介入新创企业发展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获得风险投资机构资金的新创企业倾向于采取利用式创新,而获得政府机构资金扶持的新创企业倾向于探索式创新;(2)新创企业往期绩效越好,其在获得风险投资机构资金后采取利用式创新的可能性越小,而在获得政府机构资金扶持后采取探索式创新的可能性越大;(3)风险投资机构介入新创企业发展的时间越长,新创企业采取利用式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雪 何玉成
文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深入探讨了新创企业创建期及成长期决策逻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对251家新创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均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绩效,但是决策逻辑的有效性会随着新创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改变。在创建期,效果逻辑各维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因果逻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成长期,因果逻辑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果逻辑的试验原则与可承受损失原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先前承诺原则与柔性原则对企业绩效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雪 何玉成
文章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深入探讨了新创企业创建期及成长期决策逻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对251家新创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均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绩效,但是决策逻辑的有效性会随着新创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变化而改变。在创建期,效果逻辑各维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因果逻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成长期,因果逻辑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果逻辑的试验原则与可承受损失原则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先前承诺原则与柔性原则对企业绩效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燕华 霍彬
协同创新已成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相关文献,本文整合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研究框架,分析了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08家科技型企业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法发现: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组织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强化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科技型企业应加强与关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燕华 霍彬
协同创新已成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相关文献,本文整合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研究框架,分析了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08家科技型企业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法发现: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组织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强化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科技型企业应加强与关联各方的协同,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及合作方式,通过资源互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宏贵 张月琪 陈忠卫
技术逻辑为新创企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制度逻辑使新创企业获得合法性,二者都有助于提高新创企业创新绩效。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受到环境的影响,在新创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逻辑与制度逻辑的作用不同。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创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理论命题,建构了以新创企业发展阶段为调节机制的理论框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宏贵 李悦
建构了新创企业创新逻辑与创新绩效以创新环境为调节机制的理论框架,该模型从创新行为入手阐释创新逻辑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制度逻辑体现新创企业提高合法性的诉求,技术逻辑体现新创企业提高技术竞争力的诉求,社会关系行为和技术创新行为能帮助企业增强合法性与技术竞争力。此外,当创新环境呈现出不同特征时,创新逻辑与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别。该模型可以解释并预测新创企业面对不同环境时的不同回应及效果,也说明新创企业需要基于一定的逻辑调整自身行为以匹配动态环境,并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峰 王一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创新数量转移到创新质量上来。聚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技术锁定效应,运用DEA-SBM测度技术锁定效应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检验技术锁定效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寻找解锁技术锁定负效应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技术锁定效应能够显著抑制创新绩效提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技术创新模式中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对技术锁定负效应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自主创新投入可以深度缓解技术锁定对创新绩效的消极影响;消化吸收能力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之间发挥创新路径枢纽作用,表现为创新模式一体化的调节作用可以显著缓解技术锁定负效应。另外,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创新能力不同未造成明显的技术锁定效应差异。研究结论对于积极调控我国技术锁定效应、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翔 陈继祥
从产品性能出发,将产品属性分为功能型属性和创新型属性,根据新创企业对产品属性的改进程度区分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分析了新创企业面对在位企业的竞争时进行渐进性技术创新、突破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市场价格均衡以及各种均衡下的最优利润。探讨了消费者对产品创新型属性的偏好、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成本以及技术创新程度等因素对新创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资金实力强的新创企业应从渐进性技术创新与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选择其一;资金实力弱的新创企业应从渐进性技术创新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中选择其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泽明 何山 李后建
本研究主要在于了解信息行业组织成员的知识分享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引入组织氛围作为干扰变量,探讨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利用调查数据并以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均受到工作任务知识分享、人际互动知识分享和实际体验知识分享的正向驱动,知识分享在驱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组织氛围对这种驱动力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宏贵 谢蕊
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着二元性,即可以同时促进和抑制技术创新行为的产生,因此合理的制度安排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嵌入式代理理论认为行为者能够对社会产生能动的反作用,从而改变其所处制度环境中的制度安排。为解决在多重制度影响下企业如何通过制度来解决技术创新合法性的困境,从微观制度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组织所处制度环境中的市场逻辑、专业逻辑、合作逻辑、社区逻辑、管制机构逻辑和家族逻辑,发现其分别对企业技术创新合法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和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多重制度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丹 杨建君
结合社会网络和技术创新理论,跨层次分析了网络联结强度与企业间信任的内在联系,揭示企业间信任与技术创新模式对合作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基于陕西、江苏、广东等全国多地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372份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经济型信任,强联结带来了更多的情感型信任;情感型信任与渐进式创新交互正向作用于合作创新绩效;经济型信任与突变式创新交互正向作用于合作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宇璟
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针对转型经济背景下情境因素的研究却相对不足。本研究依据资源依赖理论的观点,探讨了转型经济背景下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在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以125家中小企业为样本,结果发现:(1)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制度环境方面,制度支持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关系,而不正当竞争对两者的关系无显著影响;(3)在市场环境方面,需求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关系,而技术动态性对两者的关系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进行了
关键词:
创业导向 企业绩效 制度环境 市场环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玲玲 赵文红 魏泽龙
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有助于新企业塑造进入优势。然而,现有文献对究竟是按照效果逻辑还是因果逻辑设计新颖型商业模式却存在争论。本研究基于效果理论,分析了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对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并识别了两种逻辑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采用212家新企业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都显著促进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但是,需求不确定性会增强效果逻辑的作用而降低因果逻辑的作用;竞争强度会增强因果逻辑的作用而降低效果逻辑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谭钦瀛 李烨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与“双碳”战略目标交会的历史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实施数字技术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理论,采用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中的重污染企业数据,探究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探讨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制度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当规制性制度压力、模仿性制度压力较大时,数字技术应用与绿色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增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同时,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