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4)
2023(10107)
2022(8499)
2021(7900)
2020(6583)
2019(14792)
2018(14368)
2017(28509)
2016(15517)
2015(17188)
2014(17293)
2013(16787)
2012(15818)
2011(14476)
2010(14969)
2009(14134)
2008(14096)
2007(12950)
2006(11610)
2005(10744)
作者
(43118)
(35848)
(35592)
(34283)
(22958)
(16801)
(16324)
(13773)
(13593)
(13154)
(12158)
(11776)
(11568)
(11540)
(11358)
(11022)
(10556)
(10427)
(10333)
(10325)
(9045)
(8722)
(8700)
(8159)
(8106)
(7984)
(7954)
(7947)
(7209)
(7070)
学科
(62917)
经济(62827)
管理(52183)
(47335)
(40493)
企业(40493)
方法(21919)
(20630)
(18828)
(18345)
数学(18137)
数学方法(17881)
中国(17439)
业经(16832)
地方(13759)
(12908)
(12774)
贸易(12769)
(12456)
(12240)
(11816)
银行(11805)
产业(11479)
(11355)
农业(11294)
技术(11136)
(11090)
金融(11088)
体制(10841)
(10520)
机构
学院(222725)
大学(222124)
(99942)
经济(97891)
管理(87129)
研究(78297)
理学(73893)
理学院(73128)
管理学(72217)
管理学院(71749)
中国(59946)
(51138)
(46457)
科学(41879)
(38484)
财经(38232)
中心(35480)
(35435)
(34552)
研究所(33956)
(30919)
经济学(30879)
北京(29670)
(28703)
师范(28504)
(28492)
财经大学(28096)
经济学院(27664)
业大(27429)
(27369)
基金
项目(140603)
科学(112663)
研究(109135)
基金(102723)
(87035)
国家(86328)
科学基金(74876)
社会(71567)
社会科(68060)
社会科学(68049)
(54157)
基金项目(52827)
教育(49516)
(45151)
自然(44663)
编号(44299)
自然科(43592)
自然科学(43583)
自然科学基金(42853)
资助(41651)
成果(38330)
(32853)
(32353)
重点(31763)
(31548)
课题(31543)
国家社会(29902)
(29835)
(29134)
教育部(28491)
期刊
(118493)
经济(118493)
研究(74276)
中国(47049)
(40170)
管理(35588)
(29758)
科学(27710)
学报(26814)
(25716)
金融(25716)
教育(25357)
大学(22286)
学学(20730)
农业(19808)
财经(19636)
业经(19112)
经济研究(19068)
技术(18970)
(17092)
问题(15544)
(13646)
国际(12485)
世界(11868)
现代(11011)
技术经济(10956)
理论(10510)
(10052)
论坛(10052)
经济管理(10039)
共检索到353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贺俊  
为弥合长期存在的美国产业政策争论,破解以往二分法视角造成的产业政策研究“美国之谜”,本文基于“显/隐”(政策资源配置的歧视性)和“轻/重”(政策资源投入强度)两个维度对美国产业政策系统进行分解和类型化,进而围绕竞争逻辑和制度逻辑将分解的美国产业政策进行合成,以尽可能客观呈现美国产业政策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脉络。虽然以军工牵引民用技术突破、不断塑造新的创新主体等“重/隐”型产业政策具有美国特色,但美国产业政策的独特性和成功要素在于其政策工具背后巧妙设计的、有利于形成强大政策能力的治理结构,以及最大程度地协调市场竞争和国家干预,并基于并行不悖的市场逻辑和竞争逻辑相机动态调整产业政策组合。需要强调的是,在美国产业政策决策框架中,显性产业政策和重型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制度体系中的“剩余”但不可替代的选项,该事实并不支持强选择性产业政策无效的学术主张。通过对照美国产业政策实践中的重要事实,在中国问题情境下深化政府干预边界、政策能力、创新主体塑造等理论问题具有广阔的空间。本文在理解美国产业政策的同时,提出产业政策分解维度和合成逻辑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对拓展产业政策理论亦有贡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飞涛  李晓萍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产业政策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抑制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为目标;从政策的实施手段上来看,目录指导、市场准入、项目审批与核准、供地审批、贷款的行政核准、强制性清理(淘汰落后产能)等行政性直接干预措施进一步被强化;中国的产业政策是典型意义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更为广泛、细致和直接,从而体现出强烈的直接干预市场、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机制和限制竞争的管制性特征和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政策难以找到相对应的理论依据,勉强找到的理论依据也是不充分的或者理论依据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问题,或者干脆就是对理论本身的误读和扭曲。静态且过于简单地理解市场机制,是中国特色产业政策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冯晓琦  万军  
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曾经通过产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种以积极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发展型政府”及其推行的产业政策一度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争相效仿的典范。但东亚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尽管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随着市场发育的逐渐完善,政府的职能应当从经济活动的干预者转变为竞争秩序的维护者。因此,近年来东亚国家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正在实现从产业政策向竞争政策的转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明元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成长是一个学术界尚未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产业政策、制度及制度创新的概念及其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成长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文献述评,进而对产业政策和制度及制度创新因素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成长中的作用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探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建丽   黄骏玮   金亮  
近年来,随着美国在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领域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大国竞争导向的抑他性产业政策,对于美国产业政策的争论再起。美国先进制造产业政策演化遵循对内发展和对外竞争两条逻辑主线,确保“美国优先”的功能性政策从未弱化,其中隐性的竞争性政策是美国产业政策的基石,应激性政策是美国灵活掌握的惯用产业政策,防御性政策随着“美国优先”和大国竞争意识强化而有所加强。美国近年选择性产业政策比重明显上升且显性化,拜登政府时期具有防御性和应激性的抑他性产业政策快速增加,成为美国“新产业政策”的标志。美国政府试图以“强产业政策”积极嵌入市场经济体系,弥补市场不足甚至形塑产业链和市场体系,越来越表现出“企业型政府”特征。美国先进制造产业政策包含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美国不断升级保护主义破坏全球经济秩序、罔顾产业发展规律实施“脱钩断链”以及“以邻为壑”的发展模式也为其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云昊  
在中国基层政府的运行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无论是正式权力的获取与行使,还是各类资源的竞争与分配,都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关系网络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层政府的合法性危机。文章在综合人际关系学派、社会文化学派和关系网络学派的基础上,用"过度关系化"这一概念对这类现象进行了概括,并从政府制度的合法性机制与关系网络的效率机制之间的内在竞争逻辑出发,提出了三个解释性的命题:(1)竞争目标差异命题;(2)制度约束效力递减命题;(3)竞争成本比较命题。研究表明,过度关系化现象是组织制度的合法性机制与关系网络的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园园  
文章基于2006—2017年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采用系统GMM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竞争、产业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竞争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交互作用对产业发展存在抑制效应。未来应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推动地方政府良性竞争;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绩效的多维度考核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浚锋  刘晖  
厘清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的演化逻辑,能更好理解高等教育地方化背后的学理逻辑。结合中国200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可检验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支出水平的非线性关系,描述以财政分权度为核心变量的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的演化逻辑。当财政失衡度低于阈值(47.8%)时,表示地方政府拥有较充足的高等教育资源调配能力,可能倾向于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水平,表现出竞争型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行为,并参与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反之,若是受制于“吃饭财政”的生存型地方政府,则倾向于维持现有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两者结果表征为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动态非均衡。展望未来,中央政府迫切需要完善晋升考核体系、加大专项转移支付规范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行为,并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进中推动地方高等教育治理的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继球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减少对国外技术供给的依赖,强调战略性产业的自育自立自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相应对产业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适用于外循环的既往产业政策"选产业、选技术、选企业"弊端增多、有效性弱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需加快推动产业政策向"选有限产业、产业内普惠性支持"转变,促进政策实施范围有限聚焦,放弃对特定技术路线和具体企业的选择,逐渐放弃以往的行政干预手段,更多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工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丽颖  高旭  王孝杰  
文章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约束下是否存在调整产业政策偏好的动机及地方政府在选择产业政策时的竞争事实。基于我国2002—2015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检验理论推测,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偏好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确实存在调整的动机;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的确存在"竞争到底"的明显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丽颖  高旭  王孝杰  
文章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约束下是否存在调整产业政策偏好的动机及地方政府在选择产业政策时的竞争事实。基于我国2002—2015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检验理论推测,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偏好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确实存在调整的动机;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的确存在"竞争到底"的明显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励效杰  
产业学院是产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探索,具有功能目的服务性、办学模式合作性和教学内容职业性的特点。人才培养理念、制度选择集合和制度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改变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多方利益契合和地方政府推动是其形成的直接动力。当前产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日趋成熟,政府应不失时机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更好地助推产学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式推广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伍开群  
我国产业竞争中,出现竞争悖论——产能过剩。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悖论。长期中,市场竞争机制可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调整过剩产能,同时,市场机制也会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得低集中度的产业集团转向高集中度的产业集团(小集团),小集团容易实现集体行动,进一步调整并化解过剩产能。然而,现实中,政府干预市场,导致市场失灵,使得产业难以优胜劣汰,同时,造成低产业集中度,即大集团无法转向小集团,使得大集团难以实现集体行动,导致产业长期维持产能过剩局面。因此,化解产能过剩,关键在于政府转变职能,改革政府相关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源源  邹丽  
非政府组织农村扶贫因其扶贫模式新颖,效果明显,以点对点扶贫为主,以提升农民能力为本位而具有制度优势。相对于政府扶贫来说,从扶贫对象的选择、扶贫资源的投入、扶贫项目的监管到扶贫效果的评估,非政府组织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其独特的运行逻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永文  
产业政策必须引入竞争──德国产业结构变化评判韩永文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变化得越快,产业升级也就越快,从而标志着工业化进程的步伐越快,经济发展也就更具有活力。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则来源于技术革命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