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52)
2023(13415)
2022(11143)
2021(10296)
2020(8620)
2019(19201)
2018(18845)
2017(36459)
2016(19248)
2015(21569)
2014(21043)
2013(20115)
2012(17754)
2011(15935)
2010(16468)
2009(15897)
2008(14631)
2007(12999)
2006(11373)
2005(10446)
作者
(51302)
(42706)
(42648)
(40519)
(26916)
(20302)
(19349)
(16307)
(16192)
(14990)
(14463)
(14455)
(13441)
(13430)
(13269)
(13127)
(12643)
(12443)
(12345)
(12022)
(10573)
(10312)
(10253)
(9792)
(9614)
(9500)
(9461)
(9320)
(8552)
(8364)
学科
(77598)
经济(77496)
管理(62551)
(56656)
(50032)
企业(50032)
方法(33583)
数学(29756)
数学方法(29168)
(27482)
金融(27478)
中国(25742)
(25641)
银行(25631)
(24723)
(24112)
(21930)
(19059)
业经(18751)
地方(18425)
(15529)
财务(15475)
财务管理(15441)
企业财务(14658)
(14616)
理论(13672)
(13026)
贸易(13012)
(12736)
(12670)
机构
学院(262620)
大学(258775)
(108288)
经济(105949)
管理(102922)
理学(88938)
理学院(88028)
管理学(86310)
管理学院(85834)
研究(81427)
中国(69700)
(54289)
(52576)
科学(47273)
财经(42350)
中心(40195)
(39138)
(39016)
(38200)
(35217)
研究所(35029)
业大(34157)
经济学(34083)
北京(32468)
(32233)
(32019)
师范(31926)
财经大学(31527)
经济学院(30644)
(30143)
基金
项目(176400)
科学(141234)
研究(131700)
基金(129131)
(110582)
国家(109724)
科学基金(96454)
社会(85934)
社会科(81808)
社会科学(81791)
(70534)
基金项目(67407)
教育(61595)
自然(60723)
自然科(59383)
自然科学(59373)
自然科学基金(58264)
(57974)
编号(53971)
资助(52733)
成果(43158)
重点(40115)
(38670)
(38385)
(38197)
课题(37561)
(37386)
创新(35908)
国家社会(35722)
教育部(34095)
期刊
(118059)
经济(118059)
研究(76801)
中国(52931)
(43735)
管理(39863)
(38378)
金融(38378)
学报(34052)
科学(33813)
(32442)
教育(28179)
大学(27249)
学学(25879)
技术(23955)
农业(21102)
财经(21006)
业经(20177)
经济研究(19723)
(17945)
问题(14221)
统计(13779)
(13397)
技术经济(12359)
商业(12310)
理论(12159)
财会(11998)
科技(11590)
决策(11545)
现代(11446)
共检索到392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兵  
金融分权包括金融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基于制度边界视角,金融分权的本质在于划定政府内部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制度边界。金融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相互关联形成不同的金融分权模式,各种金融分权模式都具有"比较优势",并不存在唯一最优的分权模式。比较金融分权模式的绩效不仅要关注不同分权模式的静态效率,还要考察分权模式变化和制度边界调整过程中产生的转化成本。金融体制改革设计应该基于对金融分权模式绩效的客观评判,而不是对集权或分权的盲目推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纯  
高等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确立是德国高等教育职普融合探索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至今已有40余年的时间,从最初只在职业学院开展的"斯图加特模式"到遍及整个高等教育开设的课程模式,从最初的课程模式发展为独立的大学模式。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梳理和分析得出顺应公众的集体期待和获得足够的社会合法性是教育组织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结论。在我国着力发展应用型高校的背景下,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出发,通过借鉴德国高等教育职普融合的新探索,思考政府、企业、学校及个人应如何承担好自身的角色和责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文超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学徒制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方向,我国高职院校则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出订单班培养形式。基于制度互补性理论建立"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要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这两类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制度互补性差异及共通性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制度互补性核心在于提供良好的职业前景预期;制度互补性的良性循环离不开质量保障;制度的两大互补性形式是相互弥补和加强;生源规模和培训质量同样存在互补性特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戚振宇  汤吉军  张壮  
农业产业化在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户产权激励效应的同时,又能消除其农业经营分散化的不良效应,是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重要革新与突破;组织模式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载体,是影响农业产业化绩效与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低下,而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思想恰好有助于解决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现存的两方面主要问题。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现存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比较制度分析视域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的理论逻辑,并提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制度演化理论等的三种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标准;深入剖析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中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实践中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从而为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及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彩霞  
由于共享税所涉税种多,税收体量大,成为央地财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规范层面还是经验层面,均不可否认地方拥有适度的财政自主权。在财政分权的视角下审视我国共享税制度的设计,会发现共享税的税权结构安排已无法满足财政分权的要求。共享税的调节以国务院规范性文件为主,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失衡,地方财政自主空间狭小,功能定位单一且僵化。共享税法律制度的完善应当注重对公平与效率的考量,在"中央统一领导,调动两个积极性"的指导下,完善以比例分成为主的共享模式,适度扩大地方财政自主的空间,良法善治取代政策先行,形成中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彩霞  
由于共享税所涉税种多,税收体量大,成为央地财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规范层面还是经验层面,均不可否认地方拥有适度的财政自主权。在财政分权的视角下审视我国共享税制度的设计,会发现共享税的税权结构安排已无法满足财政分权的要求。共享税的调节以国务院规范性文件为主,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失衡,地方财政自主空间狭小,功能定位单一且僵化。共享税法律制度的完善应当注重对公平与效率的考量,在"中央统一领导,调动两个积极性"的指导下,完善以比例分成为主的共享模式,适度扩大地方财政自主的空间,良法善治取代政策先行,形成中央、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共享的共享税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彦兵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德国"双元制"模式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标杆,也为我国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从产教融合的视角深入剖析德国"双元制"模式中"产"与"教"的关系及其融合机制,进一步从职业教育本质再认识、校企协同育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评价、多元化办学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我国职教改革产教融合的创新思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甘峰明  肖马龙  
当前我国僵化的金融体制是造成农村金融困境的主要因素,为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建立二元的金融体制是对我国二元结构的一种回应,也是促进二元结构更快向一元转化的途径。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与农村金融的制度应该由农村金融的特点来决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兰松  陈道江  
证券金融公司模式是现代证券市场制度效率理论的具体运用,目的在于降低市场信息的搜寻成本。目前我国建立证券金融公司制度的经济条件已经具备,宜借鉴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现实需要的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姜海川  
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同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对金融模式选择上的差异,这是国际上“法与金融”学派的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本文在系统介绍总结“法与金融”学派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中国“法与金融”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学梅  
本文阐述了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内涵及意义;从互联网金融克服农村金融需求侧长尾效应、网络金融大数据技术增强农村金融风控能力和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等方面,揭示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域的优势;给出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众筹融资平台,创新点对点网络融资模式和探索供应链式网络融资模式等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金融型融资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学梅  
本文阐述了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内涵及意义;从互联网金融克服农村金融需求侧长尾效应、网络金融大数据技术增强农村金融风控能力和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等方面,揭示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域的优势;给出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众筹融资平台,创新点对点网络融资模式和探索供应链式网络融资模式等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网络金融型融资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波  
由于农业的特殊属性,许多金融机构面对农户或农业企业始终存在惜贷少贷的心态,导致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资金缺口。因此,本文立足于普惠金融的视角,对现代农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展开讨论。通过对普惠金融与现代农业相关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普惠金融有助于创造现代农业价值,提高现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现代农业抵风险能力,因此能够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普惠金融视角,提出了现代农业融资模式的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