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9)
2023(6209)
2022(4987)
2021(4476)
2020(3732)
2019(8488)
2018(8333)
2017(16690)
2016(9101)
2015(10106)
2014(10147)
2013(9792)
2012(9025)
2011(8004)
2010(8021)
2009(7824)
2008(7593)
2007(6868)
2006(6124)
2005(5743)
作者
(24375)
(20575)
(20574)
(19654)
(13019)
(9695)
(9259)
(7865)
(7781)
(7341)
(7193)
(6820)
(6707)
(6697)
(6692)
(6357)
(6051)
(5969)
(5859)
(5820)
(5261)
(4977)
(4907)
(4710)
(4703)
(4663)
(4593)
(4556)
(4119)
(3983)
学科
(38249)
经济(38180)
管理(31929)
(27978)
(23644)
企业(23644)
方法(14991)
(13447)
数学(13296)
数学方法(13177)
(12551)
中国(10232)
(9292)
业经(9230)
(8661)
(7842)
财务(7823)
财务管理(7805)
地方(7678)
体制(7492)
企业财务(7376)
(7317)
(7305)
银行(7292)
税收(6987)
(6951)
(6925)
(6785)
金融(6783)
(6566)
机构
大学(126787)
学院(126370)
(57540)
经济(56508)
管理(47940)
研究(43286)
理学(40916)
理学院(40496)
管理学(39962)
管理学院(39716)
中国(33947)
(30458)
(25947)
科学(23325)
财经(23056)
(21058)
(20849)
(19756)
中心(19551)
经济学(19040)
研究所(18594)
(17924)
经济学院(17136)
财经大学(17051)
业大(16127)
北京(16073)
(16020)
(14986)
(14759)
师范(14615)
基金
项目(82576)
科学(66319)
基金(61805)
研究(61703)
(53347)
国家(52940)
科学基金(45856)
社会(42115)
社会科(40029)
社会科学(40021)
基金项目(32240)
(31430)
教育(28350)
自然(27913)
自然科(27245)
自然科学(27238)
自然科学基金(26789)
(26272)
资助(24645)
编号(23689)
(22005)
成果(20129)
(19310)
重点(19015)
国家社会(18310)
(17810)
(17455)
教育部(17121)
课题(17005)
人文(16624)
期刊
(65219)
经济(65219)
研究(41016)
中国(27462)
(25969)
管理(19892)
学报(17545)
科学(17012)
(16665)
大学(14208)
(13867)
金融(13867)
学学(13520)
财经(12359)
教育(11775)
经济研究(10922)
(10625)
农业(10545)
技术(10335)
业经(9598)
问题(8652)
(6833)
财会(6302)
会计(6085)
技术经济(6020)
(5995)
世界(5826)
现代(5702)
理论(5649)
(5626)
共检索到197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益平  
制度转型与长期增长黄益平(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北京大学)一、引言80年代和9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一场(前)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这些转型国家的经济改革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从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而有力地推动这种变迁的两个根本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有国  刘佑军  
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使得后发的国家对先发国家的赶超成为了可能和现实。由于制度供给的短缺,经济后发优势的发挥通常与政府推动结合在一起,也容易在短期取得明显的经济绩效。但是,政府行为对制度规则的替代实际上使得经济增长面临"制度陷阱",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刚性的制度系统,形成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有效约束,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制度预期的信心,形成对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促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笪凤媛  郑长德  涂裕春  
笔者在Aghion等(1999)包含资本的多部门模型基础上扩展内生增长模型,尝试将制度、内生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检验制度质量、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长期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制度质量和技术创新,也取决于资本积累和家庭偏好。正增长率的长期稳态均衡只有当制度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才可能出现,且当均衡存在时,制度质量的改进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和垂直创新活动的期望收益而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此外,政府的税收和补贴政策也能够影响长期经济增长。本文旨在为我国重启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尚恒  
制度因素作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变量,其不断的演进和变迁必然深深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文章运用我国1998—2014年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权制度、开放制度等制度变迁构造变量通过有利于结构转型而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制度变迁及其构造变量的这种影响呈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产权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的边际效应远大于中西部,但其结构转型的"中间效应"太小,导致产权制度变迁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丹丹  付才辉  吕朝凤  
将不完全契约和内生制度引入包含R&D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内生增长框架下研究不完全契约条件下重工业赶超发展战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将通过影响契约制度而降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完全契约的宽泛实施会扩大其对长期增长率的负影响。基于交互项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重工业偏向性赶超战略会降低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即过度的偏向性赶超战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契约执行效率是经济发展战略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机制。政府应逐渐将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向全面发展战略转化,不断完善契约制度、提高契约执行效率,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缓解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益新  
制度因素内生化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制度能提高劳动效率、资本配置效率以及为技术进步创造条件,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发展伴随着制度的变化,对增长而言起作用的制度是适应发展要求的产物。各种具体制度在数量、质量以及实现等方面具有经济社会内生的属性。按此逻辑构建的制度内生化模型显示,转型并不要求政府持续的制度供给。提升制度设计的理性和实施水平,可以增加有效制度和知识的积累,从而促进达到转型中的平衡增长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现祥  李小平  
交易费用的测量是新制度经济学里面最核心的问题。中国的制度转型及其经济增长为检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本文力争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贡献。第一,我们采用沃利斯和诺思(Wallis,North,1986)的基本思路,首次对中国各省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第二,我们对制度转型、经济增长和中国的交易费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制度转型降低了中国的交易费用,证实了好的制度就是节约交易费用;但是经济增长却没有显著地促进交易费用的增加,这与正统的新制度经济理论预期不符;第三,我们证实了交易也存在一定的规模效应,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由于规模效应可能会节省每笔交易的交易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冀福俊  焦斌龙  
产业结构和制度变迁都被认为对转型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所发挥的结构效应非常明显,制度的合理配置和变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起了很大作用。但究竟是结构效应还是制度效应还是二者的合力作用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能简单割裂或简单结合。文章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制度分析有机结合,阐述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各阶段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发挥所需要的制度基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结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结构效应的发挥是与之紧密联系、相互牵制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同时结构变化又会促进制度变迁,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一种互为机理的反馈系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也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一萍  
文章论述了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也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分析了制度的规范约束、有效激励、以及明确产权、降低交易成本的内在功能与效应;提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并对制度创新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增刚  
针对国家(地区)间贫富差距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真知灼见。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贫困和繁荣的根源》一书中通过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分析了国家失败的根源在于攫取性制度,而国家成功的必要条件为包容性制度。在攫取性制度下,经济增长可能会实现,但是不能够持续,只有包容性制度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文章认为,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理论是对寻租理论和分利集团理论的发展,但是他们都只能够解释国家贫困的根源,而不能够给出国家繁荣的充分条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并正在陷入长期增长乏力、低迷的困境。究其原因,短期内自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六百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一方面使得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另外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典型的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自由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国家";另一方面,它在美国国内外形成了双重的"中心—外围"结构,在国内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中产阶层破产,在国际上则形成了"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的分工、竞争格局,导致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和以BRICS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巨大。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存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产生一定影响,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等各个层面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参与,也将为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并正在陷入长期增长乏力、低迷的困境。究其原因,短期内自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六百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一方面使得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另外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典型的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自由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玉国  
1978~ 1999年间我国宏观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扩大四个方面。基于这一认识 ,本文设计了四个制度变量 ,对我国的制度变迁进行了量化测度 ;计算比较了各变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小 ;最后测定了各制度变量的边际影响率和弹性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