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0)
- 2023(10354)
- 2022(8540)
- 2021(7896)
- 2020(6603)
- 2019(15012)
- 2018(14460)
- 2017(27491)
- 2016(14569)
- 2015(16391)
- 2014(16027)
- 2013(15852)
- 2012(14763)
- 2011(13483)
- 2010(13376)
- 2009(12744)
- 2008(12754)
- 2007(11241)
- 2006(9990)
- 2005(9323)
- 学科
- 济(64944)
- 经济(64842)
- 管理(47158)
- 业(43737)
- 企(35967)
- 企业(35967)
- 方法(28226)
- 数学(25563)
- 数学方法(25386)
- 财(21710)
- 中国(20765)
- 制(16932)
- 农(16022)
- 贸(14121)
- 贸易(14113)
- 易(13883)
- 业经(13139)
- 务(12024)
- 财务(12003)
- 财务管理(11980)
- 融(11936)
- 金融(11934)
- 体(11878)
- 银(11865)
- 银行(11854)
- 企业财务(11508)
- 行(11437)
- 学(10336)
- 环境(10279)
- 农业(10223)
- 机构
- 大学(218349)
- 学院(212510)
- 济(104200)
- 经济(102637)
- 管理(81693)
- 研究(78069)
- 理学(70461)
- 理学院(69724)
- 管理学(68909)
- 管理学院(68499)
- 中国(60985)
- 财(50603)
- 京(45362)
- 科学(41127)
- 财经(40048)
- 所(37976)
- 经(36776)
- 经济学(35144)
- 研究所(34199)
- 中心(34049)
- 经济学院(31705)
- 财经大学(30243)
- 农(29645)
- 江(29524)
- 北京(29245)
- 院(28218)
- 业大(26218)
- 范(25282)
- 师范(25069)
- 商学(24073)
- 基金
- 项目(141535)
- 科学(114732)
- 基金(109618)
- 研究(104079)
- 家(96405)
- 国家(95336)
- 科学基金(81885)
- 社会(72880)
- 社会科(69432)
- 社会科学(69414)
- 基金项目(56638)
- 自然(50146)
- 省(49267)
- 自然科(49047)
- 自然科学(49032)
- 自然科学基金(48254)
- 教育(47117)
- 资助(44876)
- 划(43037)
- 编号(38076)
- 部(34646)
- 国家社会(32972)
- 制(32568)
- 重点(32184)
- 成果(31737)
- 教育部(30690)
- 中国(29959)
- 发(29585)
- 创(29467)
- 人文(28901)
共检索到327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文淑惠 胡琼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将相邻效应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研究,采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考察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及两者的交互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同时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检验四类制度距离对投资的正负效应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度距离作用各异,文化制度距离、微观经济制度距离阻碍了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法律制度距离、宏观经济制度距离则产生了正效应,但总体上制度差异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产生阻碍作用。考虑相邻效应后,各国投资相邻效应表现为"互利共赢"。其中代表金融、贸易、财政自由化的宏观经济制度明显强化"互利共赢"作用,而文化、微观经济与法律制度距离弱化这种"互利共赢",随着相邻效应的增强,制度距离对投资的阻碍作用在削弱。据此提出在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中国需要充分发挥相邻效应,动态考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来平衡中南半岛国家两两邻国之间的投资利益关系,最大化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效应,实现中国与各国经贸合作的良性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锴
本文基于对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地缘经济关系发展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剖析双方共同面临的挑战,并尝试将双方地缘经济关系中的负面因素逐步转化为积极、稳定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
地缘经济 中南半岛 跨界民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双陆 申涛
在空间经济理论下,实证分析1995-2017年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全域和局域区域关联特征,利用反映区域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变量"市场潜能",对其经济关联和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存在全域范围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这种相关性波动总体较为平稳;局域相关显示出沿线国家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是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374%,超过了资本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值。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增长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屠年松 薛丹青
利用OECD与WTO联合发布的2015版TIVA数据,在附加值贸易的框架下,测算出中国以及中南半岛各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位置,分析影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更深程度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短期内失业率的上升以及高水平的基础设施,都能够显著提升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过高的物质资本形成,过高的政府支出,将会阻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向价值链的高端地位攀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家云 周绍杰 胡鞍钢
制度在双边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次将相邻效应引入传统的制度与贸易关系的分析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深入考察了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文化、法律、宏观经济制度以及微观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显著抑制了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长期更为显著。进一步引入相邻效应的分析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受到中国与沿线国家邻国之间贸易的制约,即相邻效应表现为竞争关系,并且无论是针对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而言,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制度距离均强化了相邻效应的"竞争"作用,但上述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时,中国需要考虑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来平衡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与这些两两相邻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利益,以促进中国与各国双边贸易关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制度距离 双边贸易 相邻效应 空间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家云 周绍杰 胡鞍钢
制度在双边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次将相邻效应引入传统的制度与贸易关系的分析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深入考察了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文化、法律、宏观经济制度以及微观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显著抑制了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长期更为显著。进一步引入相邻效应的分析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受到中国与沿线国家邻国之间贸易的制约,即相邻效应表现为竞争关系,并且无论是针对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而言,中国与
关键词:
制度距离 双边贸易 相邻效应 空间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求知 帅佳旖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其中区位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事关投资成败与资源配置效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容易忽略企业间的差异,而特定东道国的投资经验比一般性国际化经验更具有针对性,所产生的知识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根据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基于2001—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区位数据,运用条件Logit模型探索对外直接投资中制度距离、东道国直接和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的关系发现,制度距离降低企业进入东道国的意愿,企业倾向于选择制度距离更小的东道国;企业自身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经验可提高企业再次进入意愿,并减弱制度距离的负向影响;企业既可通过自身经验积累知识,也可通过向其他在东道国的中国企业学习,提高该区位的吸引力,但因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东道国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之间呈"倒U型"关系。鉴于制度距离的影响因企业而异,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布局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东道国。对于制度距离大的发达国家,企业可在充分考虑竞争效应的前提下,通过向其他中国企业学习模仿,降低进入风险;对于制度距离小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应借助企业在母国市场的竞争优势或既有海外分支机构经验,逐步培育国际化经营能力,完善在东道国的布局,减少外来者劣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生媚 李鹏 封志明 施冬
全球特别是热带国家间地缘合作驱动着边境森林转换等土地利用变化。相较热带特定森林类型扰动,边境森林干扰及其对国家间地缘合作响应机制等研究明显滞后。中南半岛与其毗邻乃至域外大国地缘合作和博弈已逾30年,2020、2021年新冠疫情在迟滞地缘合作与边境发展之余是否对边境森林扰动施加影响?论文利用2017—2021年Sentinel-2 10 m土地覆被产品,基于森林转换流向与核密度等方法,从农用地扩张与建设用地扩展评估了中南半岛及其邻国边境森林扰动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森林是半岛13条边境地带基质覆被类型,耕草地次之,建设用地在口岸占据优势。(2)森林干扰是边境土地覆被与景观变化主导形式,面积占近50%,耕地、草地变化所致农用地扩张与建设用地扩展贡献比为9∶1。(3)农用地扩张与口岸建设用地扩展分别是边境森林扰动主要与次要驱动因素。前者所致森林扰动超7成,后者所致相应占比为3%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同时其对森林扰动直接和间接影响国别差异突出。(4)新冠疫情致使所有边境森林扰动减弱,柬埔寨居首位,柬埔寨—老挝边境最突出。边境两侧国家森林扰动减弱具有同步和异步影响特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祁春凌 邹超
基于经济自由度指数、全球政府治理指数以及荷兰学者Hofstede的国家文化指数,全面构建了东道国经济、法治和文化制度的评价指标,利用2003-2009年我国在51个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数据,考察了东道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OFDI受到制度因素的驱动,具有显著的"弱效制度"规避和"强效制度"寻求动机。具体来看,东道国较高的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质量对我国对外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东道国正式制度质量越是优于我国,越能吸引我国的投资。非正式制度方面,东道国华裔关系资产对我国的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正式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会对我国的...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制度距离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晶 朱彩虹
传统观点认为,恶劣的制度环境会增加交易成本,弱化东道国吸引FDI的能力;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需要获得必要的生产规模并积累相当的竞争优势。但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关系网络、利用制度缺陷是南方国家跨国公司区别于北方国家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南方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制度缺陷是南方国家跨国公司可以发挥其特有优势的重要来源;进入国际市场时,南方国家跨国公司并未遵循"先易后难"式渐进策略。
关键词:
OFDI 南方国家 制度距离 区位选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乐国友 唐慧
通过调查和梳理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陆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分析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陆路互联互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民心不够相通、债务问题、各国发展不平衡、日本高铁的恶性竞争、各国交通标准和等级不统一、通关不够便利等问题,提出加强人员交往、加强债务管理、因地制宜、"世界化"中国高铁标准、统一主要线路的交通标准、深化通关便利等措施,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陆路互联互通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新 沈镭 高天明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5国。本文概述了中南半岛的资源状况,具体分析了各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并对其生产及发展状况、矿业投资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国均在优化其矿业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了专门的矿业管理部门,颁布了相关矿业法律,并设立了许多矿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分析认为中南半岛是我国矿业"走出去"较为理想的投资地区,并提出与中南半岛五国开展矿业合作的矿种选择,分布是:泰国的钾盐和锡矿,越南的铝土矿和铁矿,老挝的钾盐和铝土矿,缅甸的石油和有色金属,柬埔寨的石油、金矿和铝土矿。与中南半岛矿业合作,对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维护我国资源、经济安全和促进次区域国家经...
关键词:
中南半岛 矿产资源 开发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冠宏
文章运用2004~2008年我国1852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东道国制度、文化及其差异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影响。经过检验主要有以下发现:东道国政治越稳定、腐败控制越好、政府效率越高以及法制质量越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越低;法制和腐败控制的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高收入国家的风险越低;政府效率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的风险越高;东道国的保守和阶层观念增加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而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降低了我国企业投资的风险;双边文化距离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呈现"U"型趋势。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 制度差异 文化距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辉煌 刘畅
文章基于中东北非地区(即MENA地区)的20个国家2003—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效应模型FGLS估计方法,实证研究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政治制度距离与中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直接投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经济制度距离并不是影响中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3)法律制度距离会显著反向影响中国在MENA国家的直接投资且其影响程度最深;(4)中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的投资并不具有自然资源寻求型动机,但劳动资源寻求型动机与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较大,风险规避意识较强,市场规模对于中国在低收入水平的MENA国家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对优化中国在MENA国家的投资提出加强制度共建、投资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镇
利用2000-2003年间69个投资国和地区的国别资料,本文分析了制度上的差异与作为东道国的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制度差异越大,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少;包括法律完善程度和私有财产保护程度在内的法律制度差异越大,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少;贸易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管制政策等宏观经济制度差异越大,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少;政府干预程度、工资控制程度和市场规范程度等微观经济制度差异越大,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少。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制度因素 投资环境 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