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3)
- 2023(12846)
- 2022(10480)
- 2021(9704)
- 2020(8347)
- 2019(18737)
- 2018(18400)
- 2017(35276)
- 2016(19076)
- 2015(21470)
- 2014(21403)
- 2013(21348)
- 2012(19664)
- 2011(17524)
- 2010(17667)
- 2009(17050)
- 2008(17442)
- 2007(15657)
- 2006(13881)
- 2005(13128)
- 学科
- 济(89494)
- 经济(89360)
- 业(86841)
- 企(79986)
- 企业(79986)
- 管理(75630)
- 方法(38655)
- 财(33201)
- 数学(30232)
- 数学方法(30034)
- 业经(29346)
- 农(27259)
- 中国(24554)
- 务(23041)
- 财务(23018)
- 财务管理(22993)
- 制(22380)
- 企业财务(21872)
- 农业(19211)
- 技术(17766)
- 贸(17091)
- 贸易(17079)
- 体(16870)
- 易(16725)
- 策(16562)
- 划(16292)
- 和(15275)
- 体制(14751)
- 理论(14047)
- 银(13816)
- 机构
- 学院(283394)
- 大学(280840)
- 济(131981)
- 经济(129894)
- 管理(114032)
- 理学(97607)
- 理学院(96687)
- 管理学(95649)
- 管理学院(95103)
- 研究(93257)
- 中国(76223)
- 财(64780)
- 京(58423)
- 财经(50728)
- 科学(49711)
- 经(46156)
- 所(45586)
- 江(42397)
- 农(42245)
- 中心(41439)
- 经济学(41368)
- 研究所(40409)
- 财经大学(37539)
- 经济学院(37221)
- 北京(37120)
- 业大(35625)
- 商学(33537)
- 院(33277)
- 商学院(33243)
- 农业(32841)
- 基金
- 项目(178093)
- 科学(144045)
- 基金(134362)
- 研究(134034)
- 家(114747)
- 国家(113741)
- 科学基金(99972)
- 社会(91182)
- 社会科(86648)
- 社会科学(86626)
- 基金项目(70153)
- 省(66642)
- 自然(61667)
- 教育(60368)
- 自然科(60315)
- 自然科学(60300)
- 自然科学基金(59355)
- 划(55074)
- 资助(54965)
- 编号(51943)
- 成果(42356)
- 部(41948)
- 创(39825)
- 重点(39670)
- 制(39326)
- 国家社会(39004)
- 业(38190)
- 发(37741)
- 教育部(37106)
- 创新(36376)
- 期刊
- 济(151225)
- 经济(151225)
- 研究(89764)
- 中国(55631)
- 财(54990)
- 管理(48688)
- 农(40361)
- 科学(37874)
- 学报(35521)
- 大学(29236)
- 融(29181)
- 金融(29181)
- 学学(27887)
- 农业(27501)
- 财经(27108)
- 技术(24867)
- 经济研究(24402)
- 业经(24146)
- 经(23493)
- 教育(23028)
- 问题(20177)
- 贸(18585)
- 业(17231)
- 世界(16858)
- 国际(16814)
- 技术经济(16758)
- 财会(14453)
- 现代(14319)
- 会计(13153)
- 统计(12911)
共检索到437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金波
基于2005-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文章采用面板logit模型对东道国与母国的制度差异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制度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国家异质性特征;(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倾向于那些制度质量好、经济规模大、市场潜力高、要素成本低、资源禀赋丰富的国家或地区;(3)中国在发达国家或制度质量较好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制度偏向性和制度风险规避特征;(4)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制度质量较差国家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则呈现出一定的制度风险偏好和制度接近特征;(5)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及其对东道国与母国制度差异的优化互补效应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着正向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冠宏
文章运用2004~2008年我国1852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东道国制度、文化及其差异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影响。经过检验主要有以下发现:东道国政治越稳定、腐败控制越好、政府效率越高以及法制质量越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越低;法制和腐败控制的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高收入国家的风险越低;政府效率差异越大,我国企业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的风险越高;东道国的保守和阶层观念增加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而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降低了我国企业投资的风险;双边文化距离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呈现"U"型趋势。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 制度差异 文化距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兵 任思颖
以FDI Intelligence数据库筛选出的2003—2017年中国企业4 582起绿地投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绿地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绿地投资倾向于选择文化距离远的东道国;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绿地投资区位选择的促进作用受到孔子学院数量的正向调节。此外,中国绿地投资的区位选择对于文化距离的偏好在企业所有制、东道国是否属于“一带一路”国家范畴以及东道国人文发展程度方面具有差异化表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邵宇佳 刘文革 陈红
由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存在制度适应成本,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制度距离会对企业OFDI产生负向影响。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国家和地区OFDI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的OFDI具有明显的市场寻求动机和战略资源寻求动机,其中,市场寻求型OFDI表现出显著的互补效应,战略资源寻求型OFDI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会通过投资动机影响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即倾向于向制度距离较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OFDI,且制度距离会弱化市场寻求型OFDI的互补效应和战略资源寻求型OFDI的挤出效应。站在企业角度来看,中国企业在进行OFDI时并不具有"制度风险偏好",而是表现出"制度风险规避"特征:选择对其自身发展来讲制度风险较小(制度距离较小)的目标市场进行OFDI。因此,中国应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内制度质量,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并增强企业的制度适应能力,以有效减小制度距离对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约束,进而优化OFDI区位分布,提高OFDI效益和质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求知 帅佳旖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其中区位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事关投资成败与资源配置效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容易忽略企业间的差异,而特定东道国的投资经验比一般性国际化经验更具有针对性,所产生的知识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根据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基于2001—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区位数据,运用条件Logit模型探索对外直接投资中制度距离、东道国直接和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的关系发现,制度距离降低企业进入东道国的意愿,企业倾向于选择制度距离更小的东道国;企业自身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经验可提高企业再次进入意愿,并减弱制度距离的负向影响;企业既可通过自身经验积累知识,也可通过向其他在东道国的中国企业学习,提高该区位的吸引力,但因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东道国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之间呈"倒U型"关系。鉴于制度距离的影响因企业而异,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布局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东道国。对于制度距离大的发达国家,企业可在充分考虑竞争效应的前提下,通过向其他中国企业学习模仿,降低进入风险;对于制度距离小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应借助企业在母国市场的竞争优势或既有海外分支机构经验,逐步培育国际化经营能力,完善在东道国的布局,减少外来者劣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其静 谭曼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同时存在“制度风险偏好”和“制度风险规避”两种对立观点,造成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困扰。文章从专用性投资与比较制度优势的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规律。基于fDi Markets数据库中2006—2017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1)专用性投资强度高的行业投资倾向于制度环境良好的国家,而专用性投资强度低的行业投资倾向于资源丰富但制度环境欠佳的国家;(2)相较于契约制度,那些专用性投资强度高的对外直接投资更看重东道国良好的产权制度。这些结论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中,中国企业并不存在单纯的制度偏好,而是根据投资行业的专用性投资强度特征和东道国的制度环境特征做出彼此匹配的理性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祁春凌 邹超
基于经济自由度指数、全球政府治理指数以及荷兰学者Hofstede的国家文化指数,全面构建了东道国经济、法治和文化制度的评价指标,利用2003-2009年我国在51个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数据,考察了东道国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OFDI受到制度因素的驱动,具有显著的"弱效制度"规避和"强效制度"寻求动机。具体来看,东道国较高的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质量对我国对外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东道国正式制度质量越是优于我国,越能吸引我国的投资。非正式制度方面,东道国华裔关系资产对我国的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正式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会对我国的...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制度距离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先明 王巧然
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面对持续增长的国内能源需求和长期存在的国际能源市场风险,能源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利用国外能源、开拓国外能源市场的重要手段。海外能源投资的区位导向是否与其他类型投资一致?本文运用负二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基于中国2006—2015年对57个国家的能源投资企业/项目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区位选择受东道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并且偏好与中国制度差异较小的国家,符合"制度接近论";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东道国能源禀赋、发展水平对海外能源投资的吸引力;同时,制度距离对中国能源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呈现非对称效应,在制度质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制度距离对中国能源对外投资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为付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深化,目前中国企业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和现实需要,近年来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综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的东道国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进行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素昆 袁然
在分析不同投资区位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机理的基础上,选取46个样本国家(地区),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GM(1,1)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对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在逐步减弱;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中国企业应逐步减少对周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并加快发展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嬛 邓涛涛
本文从动态的视角出发,将同一企业的多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视为连续性事件,通过运用中国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数据(1983—2015),研究市场规模以及由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三个维度构成的市场距离对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次序的影响。本文发现,中国企业倾向于先进入市场规模较大的市场,但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降低了中国企业在进入次序上对大市场的偏好;随着投资次数的增加,制度距离对市场规模与进入次序的调节作用不再显著,但是,地理距离的调节作用却被加强;在2007年之前,中国企业倾向于先进入市场规模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嬛 邓涛涛
本文从动态的视角出发,将同一企业的多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视为连续性事件,通过运用中国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数据(1983—2015),研究市场规模以及由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三个维度构成的市场距离对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次序的影响。本文发现,中国企业倾向于先进入市场规模较大的市场,但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降低了中国企业在进入次序上对大市场的偏好;随着投资次数的增加,制度距离对市场规模与进入次序的调节作用不再显著,但是,地理距离的调节作用却被加强;在2007年之前,中国企业倾向于先进入市场规模较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较为丰富的市场,但市场距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在2007年之后,战略资源对市场进入次序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降低了市场的进入优先级,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也在这期间表现出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经 张利敏
本文基于2001至2012年中国88个跨国企业325个对外投资样本,利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除了研究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海外投资建立方式和股权比例安排的影响机理外,同时考察了强效制度环境对跨国企业对外投资建立方式和股权比例安排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就对外投资建立方式而言,高正式制度距离与中国跨国企业选择新建投资模式的概率正相关,而非正式制度距离对其选择何种建立方式没有显著影响。在非正式制度距离存在的情况下,东道国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建立方式有显著影响。就对外投资股权比例安排的影响因素而言,正式制度距离越远,...
关键词:
制度距离 投资模式 股权安排 调节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冬梅 杨义 贾宪洲
从文化差异、交易成本和投资动因3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路径进行了分析,运用独立样本检验和逻辑回归方法对中、德投资者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投资者选择的FDI进入模式和经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并购和合资模式下的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以及绿地投资和独资模式下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增加。指出:企业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内、外部交易成本进行权衡,结合FDI的投资动因正确选择投资模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晶 朱彩虹
传统观点认为,恶劣的制度环境会增加交易成本,弱化东道国吸引FDI的能力;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需要获得必要的生产规模并积累相当的竞争优势。但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关系网络、利用制度缺陷是南方国家跨国公司区别于北方国家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南方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制度缺陷是南方国家跨国公司可以发挥其特有优势的重要来源;进入国际市场时,南方国家跨国公司并未遵循"先易后难"式渐进策略。
关键词:
OFDI 南方国家 制度距离 区位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