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04)
- 2023(18060)
- 2022(15063)
- 2021(13849)
- 2020(11380)
- 2019(26202)
- 2018(25591)
- 2017(49484)
- 2016(26550)
- 2015(29961)
- 2014(29646)
- 2013(29659)
- 2012(27696)
- 2011(25235)
- 2010(25628)
- 2009(24018)
- 2008(24206)
- 2007(21812)
- 2006(19683)
- 2005(18368)
- 学科
- 济(125214)
- 经济(125052)
- 业(100852)
- 管理(92326)
- 企(88523)
- 企业(88523)
- 方法(50040)
- 数学(40616)
- 数学方法(40332)
- 财(37769)
- 中国(36971)
- 农(36966)
- 业经(35871)
- 制(29642)
- 地方(27581)
- 农业(25730)
- 贸(24496)
- 贸易(24471)
- 务(24439)
- 财务(24398)
- 财务管理(24356)
- 易(23781)
- 企业财务(23132)
- 技术(21524)
- 银(21454)
- 银行(21436)
- 行(20700)
- 融(20426)
- 金融(20423)
- 体(20290)
- 机构
- 学院(386201)
- 大学(383825)
- 济(173156)
- 经济(169853)
- 管理(152596)
- 研究(132201)
- 理学(129497)
- 理学院(128114)
- 管理学(126626)
- 管理学院(125853)
- 中国(107517)
- 财(83541)
- 京(81960)
- 科学(72966)
- 所(65658)
- 财经(64757)
- 江(60196)
- 中心(60090)
- 农(59575)
- 经(58802)
- 研究所(58304)
- 经济学(53529)
- 北京(52616)
- 业大(49615)
- 范(48348)
- 经济学院(48218)
- 师范(47953)
- 州(47914)
- 财经大学(47755)
- 院(47526)
- 基金
- 项目(243371)
- 科学(194765)
- 研究(184558)
- 基金(179383)
- 家(153543)
- 国家(152169)
- 科学基金(132411)
- 社会(122236)
- 社会科(116040)
- 社会科学(116010)
- 基金项目(93455)
- 省(92862)
- 教育(83421)
- 自然(80993)
- 自然科(79121)
- 自然科学(79103)
- 自然科学基金(77817)
- 划(77436)
- 编号(74609)
- 资助(73265)
- 成果(61731)
- 发(56073)
- 部(55586)
- 重点(54402)
- 创(52833)
- 国家社会(51546)
- 课题(51328)
- 制(50257)
- 教育部(48774)
- 创新(48718)
- 期刊
- 济(203389)
- 经济(203389)
- 研究(123241)
- 中国(84735)
- 财(67135)
- 管理(63067)
- 农(56418)
- 科学(51475)
- 学报(50000)
- 融(44761)
- 金融(44761)
- 大学(40197)
- 教育(39453)
- 农业(38115)
- 学学(37502)
- 技术(34448)
- 业经(33830)
- 财经(33587)
- 经济研究(32469)
- 经(29027)
- 问题(26486)
- 贸(23608)
- 业(22678)
- 技术经济(21126)
- 世界(21111)
- 国际(21032)
- 图书(18759)
- 商业(18728)
- 现代(18709)
- 经济管理(17257)
共检索到614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渊洋
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开展跨地区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大部分中国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中国大市场的优势进行国内跨地区经营,甚至宁可进入国外市场,也不在国内就近开展跨地区经营。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中国企业开展国内跨地区经营?本研究基于制度距离的研究视角,使用来自中国证券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和来自中国证券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目标市场和企业所在地之间的制度距离会导致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上升,对企业跨地区经营战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地区之间的制度距离是企业国内跨地区经营的重要障碍;(2)与正式制度距离相比,非正式制度距...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渊洋 李元旭
企业在跨地区经营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地区多样化的制度环境,不同地区的制度环境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不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如何适应多样化的制度环境是企业跨地区经营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提出了制度环境多样性这一概念,并进一步基于制度理论探讨制度环境多样性和跨地区经营经验对服务企业产品市场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中国证券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制度环境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市场绩效呈倒U形关系,说明制度环境多样性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提高产品市场绩效;(2)跨地区经营经验对产品市场绩效有正向影响;(3)跨地区经营经验对制度环境多样性与产品市场绩效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跨地区经营经验越丰富,制度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柳 潘镇
母国制度环境对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的文献多关注于制度发展的水平,而忽视了制度发展的动态特征,即基于制度理论和信号理论,文章探讨和分析了中国各地区制度发展的三个特征,即速度、节奏和同步性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3~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制度发展的速度越慢、越不规律、越不同步,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同时,业绩压力和模仿同构压力调节了制度变化特征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并存在双重强化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预期面临制度约束时,非国有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意愿更强,企业也更倾向于进入制度环境相对优良的国家和地区。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对制度构成及其维度的理解,进一步丰富了制度理论和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理论,对加强中国的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先明 王巧然
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面对持续增长的国内能源需求和长期存在的国际能源市场风险,能源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中国利用国外能源、开拓国外能源市场的重要手段。海外能源投资的区位导向是否与其他类型投资一致?本文运用负二项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基于中国2006—2015年对57个国家的能源投资企业/项目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海外能源投资区位选择受东道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并且偏好与中国制度差异较小的国家,符合"制度接近论";东道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东道国能源禀赋、发展水平对海外能源投资的吸引力;同时,制度距离对中国能源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呈现非对称效应,在制度质量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制度距离对中国能源对外投资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甄红线 赵永刚
本文基于LMSW的理论框架,首次从信息披露制度的角度,将整个样本期划分为8个时间段,分段考察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市场效应,并为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市场效应判别体系提供思路。实证结果显示,在1997、1999、2000、2006、2007子样本期内,信息披露制度市场效应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本文对私人信息交易度C2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发现C2与证券市场走势成反向关系,国家最高立法部门和证监会制定的制度对降低C2系数具有较大的影响,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是直接而且效果显著的。
关键词:
信息披露制度 市场效应 信息不对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一 柳春 魏昀妍 李之昂
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新建外资企业样本以及手工搜集识别的新建企业母国信息,研究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对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制度距离越大,FDI越倾向于选择合资的进入模式;此外,这一关系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当制度差异较大时,相比独资模式,与东道国企业的合作可能是降低制度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该研究为我国制度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如何吸引并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建欢 曾爱婷
本文以中国证券业为实证考察对象,分析了证券公司的国有产权特征,探讨了这种产权特征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证券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结构的变化的重要影响,发现产权制度影响证券业市场结构的主要机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直接影响业务份额;影响券商重组而间接影响市场集中;影响进入和退出壁垒进而影响市场结构。此外,还发现产权因素虽然促进了市场结构的区域集中,但没有带来证券业市场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产权 市场结构 集中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雯 孙茂竹 张胜
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问题,是中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并购的角度,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可能并购国有企业;并购双方都是国有企业时,并购后并购企业的业绩不仅显著下降,并且显著差于其他情况下并购企业的业绩。以上结果表明,国有股权影响了企业的并购行为,并导致并购企业业绩的下降。本文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国有股权治理效应和企业并购方面的研究,而且其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为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国有股权 企业并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成颂 唐伟正 钱春丽
以2008~2013年沪市A股制造业为样本,通过将在职消费划分成正常、超额两部分,研究发现:以薪酬管制、冗员负担为代表的制度背景与上市公司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并且,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会显著损害企业绩效,而正常在职消费则能显著提升公司业绩,证明调和在职消费两种理论的关键在于一个合理的"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前约束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攫取超额在职消费的力量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外在政治因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并未能产生明显的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敏 黄玖立 丁思琪
本文利用1979—2016年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引致的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制度质量改善能够提高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双重差分估计(PSM-DID)和城市加总估计中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制度质量改善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以及来自大陆法系国家的外资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开发区 外资企业 进入模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雁明 朱震
本文分析了各国证券市场交易佣金制度的改革取向 ,论证了废除固定佣金制度和实行协议佣金制度对证券市场交易行为和对证券经纪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最后文章探讨了推动中国证券市场交易佣金制度改革对证券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并得出了三条分析结论 :(1)证券交易佣金制度的改革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减小证券买卖价格差 ,并实现投资者、证券商、证券市场和国家增加税收额的多赢格局 ;(2 )由于证券商的业务竞争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 ,证券交易的市场份额会因证券经纪商之间的客户争夺战的加剧而进入一个重新分配的过程 ;(3)证券业的重组整合步伐会明显加快 ,证券行业的结构优化将成为下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创...
关键词:
交易佣金制度 证券经纪业 结构调整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曾富全 朱丽俊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研发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总样本、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样本中,研发强度与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当资产负债率低于某个阈值时,研发支出随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减少,反之,随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样本中,研发强度与资本结构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分别从国家政策和企业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研发强度 研发费用 资本结构 实证研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康雯 刘力臻
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能否通过改善内部治理环境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放松卖空约束之后,融资融券标的企业发生过度投资的概率明显减小,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卖空机制来发挥,而非融资机制。横截面检验显示,在非国有、行业竞争不足及外部监督压力较大的企业中,放松卖空约束对过度投资的抑制程度更大,表明市场机制改革有助于我国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对企业过度投资产生的外部治理效果,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来实现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邵传林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制度环境、产权性质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在逻辑,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层面的制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相比,企业家创新精神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倾向于有效发挥;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相对于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有效发挥。各种稳健性测试均表明,本文假说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当采用地区腐败程度衡量制度质量时,本文假说亦成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寿喜 谌瑜
本文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1993--2002年企业利润质量与其市场价值的相关性后发现,首先,1994-2002年各年非经常性损益都在1%水平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投资者不重视利润质t。这与Collins and Maydew and Weiss (1997)在美国市场的发现明显不同。其次,2000--2002年伴随经营利润和非一经常性损益定价乘数的下降,净资产与企业市价相关性显著提高,表明企业利润的价值相关性在下降,净咨产的价值相关性在提高.欢是我国新兴市场与西方成.熟市场接勒的标志
关键词:
利润质量 市场价值 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