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88)
- 2023(19842)
- 2022(17013)
- 2021(15529)
- 2020(13199)
- 2019(29897)
- 2018(29071)
- 2017(55844)
- 2016(30417)
- 2015(34036)
- 2014(33485)
- 2013(32849)
- 2012(29893)
- 2011(26963)
- 2010(26659)
- 2009(24580)
- 2008(24082)
- 2007(20929)
- 2006(18181)
- 2005(15774)
- 学科
- 济(119494)
- 经济(119331)
- 管理(92334)
- 业(86842)
- 企(72948)
- 企业(72948)
- 方法(57337)
- 数学(50349)
- 数学方法(49716)
- 财(34183)
- 农(31835)
- 中国(30435)
- 业经(26929)
- 学(25604)
- 制(24834)
- 地方(23301)
- 贸(22710)
- 贸易(22699)
- 易(22047)
- 务(22023)
- 财务(21940)
- 财务管理(21895)
- 农业(21247)
- 企业财务(20803)
- 理论(18977)
- 技术(18888)
- 环境(18694)
- 银(18324)
- 银行(18256)
- 融(18107)
- 机构
- 大学(432930)
- 学院(429877)
- 济(170544)
- 管理(169128)
- 经济(167023)
- 理学(147849)
- 理学院(146188)
- 管理学(143485)
- 管理学院(142710)
- 研究(142237)
- 中国(104181)
- 京(90801)
- 科学(89274)
- 财(79449)
- 农(73966)
- 所(70937)
- 业大(68136)
- 研究所(65032)
- 中心(64871)
- 财经(64237)
- 江(61323)
- 经(58562)
- 农业(58438)
- 北京(56375)
- 范(55321)
- 师范(54662)
- 经济学(52082)
- 院(52008)
- 州(49394)
- 财经大学(48097)
- 基金
- 项目(303633)
- 科学(238531)
- 基金(221677)
- 研究(216091)
- 家(195710)
- 国家(194167)
- 科学基金(166437)
- 社会(137361)
- 社会科(130297)
- 社会科学(130263)
- 省(117760)
- 基金项目(117343)
- 自然(110501)
- 自然科(107943)
- 自然科学(107914)
- 自然科学基金(105986)
- 划(100196)
- 教育(100169)
- 资助(91204)
- 编号(86210)
- 成果(68781)
- 重点(68416)
- 部(66887)
- 发(63796)
- 创(63022)
- 课题(59388)
- 创新(58926)
- 科研(58728)
- 教育部(57354)
- 国家社会(57058)
- 期刊
- 济(177979)
- 经济(177979)
- 研究(121101)
- 中国(77998)
- 学报(74218)
- 农(65923)
- 科学(65246)
- 财(61579)
- 管理(60840)
- 大学(56203)
- 学学(53347)
- 农业(45003)
- 教育(44788)
- 技术(36258)
- 融(34988)
- 金融(34988)
- 财经(31370)
- 业经(29278)
- 经济研究(28928)
- 经(26776)
- 业(23631)
- 问题(23363)
- 版(21528)
- 科技(20969)
- 技术经济(19496)
- 业大(19443)
- 理论(19144)
- 图书(19131)
- 统计(19025)
- 商业(18896)
共检索到612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昭玲 夏秋
利用WIOD数据,从资本专项性和套牢租金视角探讨制度质量对亚太地区各国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及其微观路径。分析发现价值链下游生产工序的低替代弹性使得该阶段生产的投资具备更高的投资专项性,面临更严重的套牢租金问题。制度质量通过降低套牢租金,促使生产分工转向增值能力更强的下游阶段而改变价值链分工位置。接着采用安特拉斯下游度衡量指标,利用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就两者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验证了影响的存在性和影响路径,即制度质量通过降低生产的套牢租金促进一国价值链分工位置提升,且作用大小随技术层次提高而变大。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位置 制度质量 套牢租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昭玲 夏秋
利用WIOD数据,从资本专项性和套牢租金视角探讨制度质量对亚太地区各国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及其微观路径。分析发现价值链下游生产工序的低替代弹性使得该阶段生产的投资具备更高的投资专项性,面临更严重的套牢租金问题。制度质量通过降低套牢租金,促使生产分工转向增值能力更强的下游阶段而改变价值链分工位置。接着采用安特拉斯下游度衡量指标,利用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就两者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验证了影响的存在性和影响路径,即制度质量通过降低生产的套牢租金促进一国价值链分工位置提升,且作用大小随技术层次提高而变
关键词:
价值链分工位置 制度质量 套牢租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翟 王文晓
2007年中国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笔者以2005—2013年间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中国《物权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通过实证检验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变化,揭示二者的影响关系及其机理。结果证实:中国担保物权制度改革显著推动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提升,其间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改善融资约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通过提高企业债务融资能力、调整企业负债期限结构和改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三个渠道缓解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提升效应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以来自中国《物权法》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揭示了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机理,拓展了国际贸易和分工理论,丰富了“法与贸易”研究领域的现有文献,为通过法律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屠年松 李柯 柴正猛
文章以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作为切入点,利用2007—2019年的国别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对RCEP其他成员国制造业GVC分工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间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对后者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有正向促进作用。从国家样本来看,无论是对RCEP中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呈现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该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趋势,但对发达国家的促进作用高于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
双向FDI GVC分工位置 RCEP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昭玲 李红阳
本文采用下游度指标刻画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首次从价值链分工位置角度考察其对我国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对1995-2009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后,我国多数行业的分工位置越来越接近初始投入品阶段,分工位置下滑导致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在价值链嵌入位置50分位以上,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而在50分位以下,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下游度 分工位置 工资差距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陶锋
代工制造是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价值链治理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中国已成为全球代工制造大国,但长期以来代工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随规模扩张实现同步提升。文章概述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分析了代工制造模式的主要类型、价值链分工位置、产业组织特征和技术追赶过程。最后,提出了中国代工制造业技术追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代工 SCP范式 技术追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雨田 吕巍
本文提出了渠道关系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这一概念,定义了治理机制"渠道规则执行",它与"法律合同"和"规范契约"共同构建了渠道关系管理的制度化框架。以此为基础,本文构造了一个渠道关系治理的复合模式,探索了制度化与关系建设如何交互作用影响于代理方的角色绩效。我们还以中国和亚太地区12个国家/地区的117个工业产品营销渠道商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衡量关系建设质量的代理方非经济满意度正向影响"渠道规则执行"机制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但负向影响"规范契约"机制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亚峰 王永伟
分析制造业价值链纵向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促进我国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攀升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Pol Antras的多阶段生产模型分析了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边界和内生决定问题,以及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如何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价值链纵向一体化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15年的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企业规模、契约环境、技术水平和分工位置等因素对制造业价值链纵向一体化和逆一体化发展变化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沿着价值链研发环节与契约合作环节不断促进价值链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 分工位置 价值链 纵向一体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苏庆义 高凌云
出口上游度可以测算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本文首先指出已有文献在测算出口上游度时存在的方法上的缺陷,然后运用改进的方法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进行准确测算,并使用半参数估计方法研究了出口上游度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半参数估计结果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一国的出口上游度会越来越低,这一结果非常稳健。对出口上游度的测算表明,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出口上游度的变动符合一般规律;但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期,出口上游度的变动违反了一般规律;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上游度的变动趋势又开始符合一般规律。综合来看,中国目前的出口上游度依然较高,未来还需继续往下游扩展。努力发展服务业出口无疑有利于降低中国的出口上游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运胜 刘慧慧 杨晨
在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研究服务业开放如何影响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OECD发布的2000~2020年贸易增加值数据(TiVA)及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验证了制度质量及贸易壁垒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服务业自由化通过改善制度环境、削弱贸易壁垒两条路径对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位置产生影响,这一机制存在显著的国家、行业与部门异质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更大,并且销售、信息通信和金融保险等细分服务部门提升作用更强。文章对于新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实现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国际分工地位 制造业服务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曼 郎郸妮
以世界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选用全球价值链参与率作为反映各国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指标,在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率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因素,并且重点考察了经济制度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制度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显著为正,其中,贸易自由度、投资自由度、货币自由度以及金融自由度是促进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率提升的关键。此外,服务业发展水平、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增加值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也对提高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圣强
本文以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21个成员为研究对象,从资本、消费和税收视角构建其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测度各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各成员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进一步分析APEC的21个成员之间的经济发展协调状态。研究表明,高等级经济增长成员的数量比重较小,多集中于亚洲与北美洲,低级别经济增长成员的数量比重较大,多集中在亚洲与南美洲,低级别与高级别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两极化趋势显著,整体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外商直接投资、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对APEC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而二、三产业就业构成、资本形成率、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等对APEC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威
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准确衡量贸易利益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Koopman(库普曼)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结合欧盟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测算了39个经济体1995年~2011年出口总值中的贸易增加值,并以此作为贸易利益代理变量进行大样本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一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取决于分工形式、要素禀赋差距、研发强度、加权关税率以及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威
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准确衡量贸易利益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借鉴Koopman(库普曼)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结合欧盟WIOD数据库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测算了39个经济体1995年2011年出口总值中的贸易增加值,并以此作为贸易利益代理变量进行大样本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考察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一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取决于分工形式、要素禀赋差距、研发强度、加权关税率以及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