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32)
- 2023(20043)
- 2022(16681)
- 2021(15470)
- 2020(12909)
- 2019(29636)
- 2018(29074)
- 2017(55359)
- 2016(30135)
- 2015(33903)
- 2014(33533)
- 2013(33216)
- 2012(30726)
- 2011(27875)
- 2010(28254)
- 2009(26473)
- 2008(26505)
- 2007(23722)
- 2006(21147)
- 2005(19555)
- 学科
- 济(136525)
- 经济(136352)
- 业(105503)
- 管理(99442)
- 企(91975)
- 企业(91975)
- 方法(58412)
- 数学(48843)
- 数学方法(48195)
- 财(39139)
- 农(39100)
- 中国(38498)
- 业经(36648)
- 制(29713)
- 地方(28291)
- 农业(26936)
- 贸(26279)
- 贸易(26256)
- 务(25955)
- 财务(25893)
- 财务管理(25848)
- 易(25520)
- 企业财务(24580)
- 技术(22623)
- 学(22393)
- 银(22110)
- 银行(22066)
- 融(21445)
- 金融(21441)
- 行(21222)
- 机构
- 学院(435912)
- 大学(432719)
- 济(187521)
- 经济(184015)
- 管理(168850)
- 研究(149820)
- 理学(144391)
- 理学院(142834)
- 管理学(140522)
- 管理学院(139713)
- 中国(118874)
- 京(92493)
- 财(89147)
- 科学(88583)
- 农(76040)
- 所(75952)
- 财经(69630)
- 研究所(68154)
- 中心(67918)
- 江(67053)
- 业大(63784)
- 经(63311)
- 农业(59424)
- 北京(59074)
- 经济学(57577)
- 院(54057)
- 范(53685)
- 师范(53083)
- 州(52790)
- 经济学院(51862)
- 基金
- 项目(282959)
- 科学(224236)
- 基金(207474)
- 研究(204921)
- 家(181653)
- 国家(180122)
- 科学基金(154939)
- 社会(133196)
- 社会科(126486)
- 社会科学(126454)
- 省(109767)
- 基金项目(108271)
- 自然(99851)
- 自然科(97554)
- 自然科学(97525)
- 自然科学基金(95853)
- 教育(94102)
- 划(92481)
- 资助(86048)
- 编号(80662)
- 成果(65250)
- 重点(64156)
- 发(63460)
- 部(63082)
- 创(60654)
- 课题(56902)
- 创新(56235)
- 国家社会(55958)
- 教育部(54291)
- 制(54187)
- 期刊
- 济(213054)
- 经济(213054)
- 研究(132258)
- 中国(93184)
- 财(71512)
- 农(70204)
- 管理(68454)
- 学报(66475)
- 科学(63646)
- 大学(51533)
- 学学(48912)
- 农业(47534)
- 融(45783)
- 金融(45783)
- 教育(44801)
- 技术(39113)
- 财经(35736)
- 业经(35454)
- 经济研究(34525)
- 经(30809)
- 业(28195)
- 问题(27863)
- 贸(24127)
- 技术经济(23338)
- 统计(21915)
- 世界(21665)
- 国际(21465)
- 策(20462)
- 商业(20348)
- 版(20225)
共检索到673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敏 黄玖立 丁思琪
本文利用1979—2016年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引致的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制度质量改善能够提高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双重差分估计(PSM-DID)和城市加总估计中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制度质量改善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制度质量改善对外资企业以独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以及来自大陆法系国家的外资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开发区 外资企业 进入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敏 王亚慧 黄玖立
本文利用2001—2016年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劳动保护程度提高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保护程度提高使高劳动密集地区的外资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1%,这一结论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考虑同期其他政策影响、更换劳动密集度计算方法、进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出台通过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强化工会作用提高了外资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保护程度提高对外资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在小规模外资企业以及普通法系来源国的外资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本研究对完善中国劳动保护制度,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一 柳春 魏昀妍 李之昂
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新建外资企业样本以及手工搜集识别的新建企业母国信息,研究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对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制度距离越大,FDI越倾向于选择合资的进入模式;此外,这一关系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当制度差异较大时,相比独资模式,与东道国企业的合作可能是降低制度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该研究为我国制度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如何吸引并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兵 张诚
外资企业能否适应中国的文化非正式制度关系到投资的成败,然而现有研究对此关注甚少。文章采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测算并比较了2005-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工业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而采用能够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文化非正式制度及其他因素对外资企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区间内中国工业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文化非正式制度和创新投入对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动态延续效应较为明显;出口对外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不明显,而劳动成本的提升、两税合并政策对外资企业技术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政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长石 姜廷廷 刘晨晖
本文基于2003—2015年全国工商企业注册信息数据与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将城市商业银行视为中小银行代表,以城市商业银行设立与网点扩张作为外生冲击,实证检验中小银行对科技企业进入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本地城市商业银行还是跨区经营城市商业银行,均有助于促进科技企业进入;本地城市商业银行与跨区经营城市商业银行促进科技企业进入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中,本地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提升信贷可得性与地方政府扶持配套促进科技企业进入,跨区经营城市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竞争促进科技企业进入。进一步的异质性影响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制造业)规模更大以及行政级别更高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促进科技企业进入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对中小银行与科技企业进入之间关系的理解,为更好地发挥中小银行促进科技企业进入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中小银行 科技企业进入 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述忠 郭继文
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举措,政府通过在综试区内推出一系列制度创新,助力地区外贸创新发展。本文基于国内领先跨境电商物流企业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的运单数据,首次构造了城市—行业—月度层面描述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状况的面板数据集,并以第三批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为准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率先就综试区相关制度创新对地区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进行了量化评估。实证结果表明:(1)在样本期内,综试区的设立使城市内各行业的跨境电商出口平均增长了大约21%,且在“无票免税”政策出台后,这一促进效应进一步提升;(2)上述出口促进作用在消费品、中间品、中低技术及低技术产品等行业样本中更加显著;(3)贸易分解显示,综试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地区行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对集约边际无明显影响,对价格边际有一定的负向影响;(4)进一步分析发现,综试区制度创新引致的出口增长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贸易成本降低密切相关。上述发现在考虑了样本自选择偏误、更换测量指标、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置换检验、构造匹配样本等依然高度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制度创新引致的出口红利提供了可靠的经验支撑,为进一步提高跨境电商相关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卜文超 盛丹
以开发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污染排放数据库,考察区域性开放性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前端控制和末端处理是开发区设立促进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企业内前端控制主要源自重污染能源使用减少、清洁能源使用增加以及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企业内末端处理主要是由于开发区设立增强了企业污染处理能力、提高了企业污染处理率、增加了企业的污染处理量。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高生产率企业或行业研发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开发区设立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效果更明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婷婷
以往探讨东道国市场环境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影响的研究,通常仅关注个别制度要素的作用机制,未能深入阐述东道国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过程。本文从制度基础观视角出发,以2001—2006年5131个初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为样本,分析区域制度发展水平、区域外资进入模式标准和外资企业进入模式选择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和社会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独资模式进入;区域政治制度发达程度越高,外资企业越倾向以中外合资模式进入。区域制度发展水平能促成外资企业在本地区战略选择标准的形成,从而影响新进外资企业模仿本地区其他外资企业,以同一种所有权模式进入市场。外资企业可通过模仿其他外资企业的进入模式获得"合法性",从而发掘当地市场的资源与机遇,并降低进入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聂正彦 秦文宇 陈凯达
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9年上市公司在287个城市设立子公司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自贸试验区设立对企业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资本流动,即自贸试验区设立后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对于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的投资。第二,自贸试验区设立的政策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第三,制度环境对设立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有着重要影响,制度环境越好的城市,设立自贸试验区后更易吸引上市企业投资。此外,受融资约束强的上市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后更愿意到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投资。第四,不同于传统的区位导向型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并没有产生虹吸效应。相反,自贸试验区设立后,对毗邻城市的企业投资具有一定的带动效应。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创新 企业资本流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田思远 王孝松
本文通过2006年省级开发区大规模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产业集聚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发现开发区设立降低了企业SO2排放强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开发区主要通过促进清洁生产、推动末端治理和发挥集聚优势等渠道减少企业污染排放。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对低等级城市企业、非外资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各级政府借助开发区政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开发区 产业集聚 企业减排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巧玲 何文举 罗炜杰 张梅
开发区政策作为一种典型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考察开发区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开发区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规模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国内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开发区的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更强。这一研究结果指出了大市场驱动下开发区政策对于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也需要持续深入推进全方位开放政策和刺激国内消费升级,扩大市场规模。
关键词:
开发区政策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柳 潘镇
母国制度环境对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的文献多关注于制度发展的水平,而忽视了制度发展的动态特征,即基于制度理论和信号理论,文章探讨和分析了中国各地区制度发展的三个特征,即速度、节奏和同步性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3~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制度发展的速度越慢、越不规律、越不同步,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同时,业绩压力和模仿同构压力调节了制度变化特征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并存在双重强化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预期面临制度约束时,非国有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意愿更强,企业也更倾向于进入制度环境相对优良的国家和地区。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对制度构成及其维度的理解,进一步丰富了制度理论和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理论,对加强中国的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明明 杜鹏飞 方紫意
出口产品质量事关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及企业国际竞争力,而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变革着外贸企业的生产函数和要素组合,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化视角,通过手工整理计算2012-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与同期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延长生产迂回长度、深化分工网络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先进技术外溢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充足资源投入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高级劳动力条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法川 张学良
从投入、产出和管理三个层面,全面系统地检验了开发区政策与小微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与非开发区企业相比,开发区内企业进行投入创新和产出创新的概率更大。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保障了估计结果的可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自主研发和委托创新是开发区政策投入创新效应的主要途径,产出创新效应主要是通过新产品生产和新技术的使用来实现的。另外,研究还发现开发区政策不会影响服务业企业创新,但会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产生差异化影响。
关键词:
开发区 投入创新 产出创新 管理创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邵传林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制度环境、产权性质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在逻辑,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层面的制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相比,企业家创新精神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倾向于有效发挥;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相对于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有效发挥。各种稳健性测试均表明,本文假说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当采用地区腐败程度衡量制度质量时,本文假说亦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治关联、异地投资经验与异地子公司进入模式——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不同类型企业资源获取影响差异的经验证据——以上海为例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了吗?——来自我国地级行政审批中心设立的经验证据
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政治关联、制度环境与企业绩效关系探讨——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非正式制度压力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抉择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制度负外部性与市场主体的应对——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
高管联结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外资进入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路径与异质性研究——来自中国服务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