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2)
- 2023(8379)
- 2022(7047)
- 2021(6253)
- 2020(5157)
- 2019(11664)
- 2018(11086)
- 2017(20945)
- 2016(11821)
- 2015(13320)
- 2014(13227)
- 2013(12995)
- 2012(12331)
- 2011(11253)
- 2010(11419)
- 2009(10919)
- 2008(10860)
- 2007(9778)
- 2006(8714)
- 2005(8187)
- 学科
- 济(47273)
- 经济(47182)
- 管理(40903)
- 业(36621)
- 企(31153)
- 企业(31153)
- 方法(18614)
- 财(14987)
- 数学(14885)
- 数学方法(14696)
- 制(14614)
- 农(13104)
- 中国(13083)
- 业经(12638)
- 贸(10732)
- 贸易(10722)
- 体(10580)
- 易(10503)
- 融(10112)
- 金融(10110)
- 学(9679)
- 银(9356)
- 银行(9333)
- 行(8957)
- 务(8761)
- 财务(8735)
- 财务管理(8711)
- 体制(8495)
- 农业(8480)
- 企业财务(8277)
- 机构
- 大学(175850)
- 学院(172682)
- 济(76320)
- 经济(74858)
- 管理(66151)
- 研究(62848)
- 理学(56349)
- 理学院(55713)
- 管理学(55015)
- 管理学院(54666)
- 中国(48402)
- 财(37826)
- 京(37467)
- 科学(34431)
- 所(31656)
- 财经(29016)
- 研究所(28234)
- 中心(28054)
- 农(27959)
- 江(26722)
- 经(26265)
- 经济学(23866)
- 业大(23759)
- 北京(23709)
- 院(23002)
- 农业(21790)
- 范(21781)
- 财经大学(21599)
- 师范(21532)
- 经济学院(21337)
- 基金
- 项目(112123)
- 科学(89391)
- 研究(83636)
- 基金(82947)
- 家(72520)
- 国家(71968)
- 科学基金(61515)
- 社会(55184)
- 社会科(52389)
- 社会科学(52379)
- 基金项目(42828)
- 省(41841)
- 教育(38754)
- 自然(38117)
- 自然科(37232)
- 自然科学(37225)
- 自然科学基金(36589)
- 划(35868)
- 资助(33777)
- 编号(32630)
- 成果(28194)
- 制(26847)
- 部(26273)
- 重点(25824)
- 发(23971)
- 国家社会(23713)
- 创(23489)
- 课题(23382)
- 教育部(22867)
- 创新(22162)
共检索到273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国恒
文章将制度质量嵌入GHM不完全契约模型和H-K贸易理论,考察南方国家制度质量和要素禀赋对不同层次国际生产转移的差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相对技术密集的FDI具有制度依赖性,相对劳动密集的国际外包具有成本敏感性。南方制度质量向上竞争和要素成本向下竞争均导致国际生产的规模扩张,但前者形成可持续的交易效率优势并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后者形成不可持续的低成本优势且导致低端技术锁定。该研究扩展了比较优势的制度内涵,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政策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耀祥
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至今依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不同技术层次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分布的变迁进行对比,发现中美两国在过去20多年里比较优势都有所优化,但是美国比较优势结构优于中国,拥有强比较优势的部门比中国多,中美国际分工地位仍有较大差距。本文建议从加快技术进步、加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推动中国比较优势升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尚涛 郭根龙 冯宗宪
文章引入组织资本这一更为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以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把企业的组织问题纳入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框架内,以解释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问题;在经济学逻辑上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与企业的组织问题沟通起来;在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还包括组织资本这一更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也要注重组织资本的积累。
关键词:
生产要素 组织资本 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姚博
本文分析了资本市场支持对强化比较优势与提升国际贸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论认为:对于贸易质量高的产品,其研发和生产的风险不确定性较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资本市场逆向选择现象就越突出,资本市场支持可以通过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促进一国专业化生产贸易质量水准较高的产品。因此,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在风险不确定性越强的贸易高质量产品上越容易实现解决外部融资难题,比较优势就越发明显,对提升一国的贸易品质量就越显著。文中从理论机制和经验分析两方面推导和验证了上述结论,表明资本市场支持对提升一国国际贸易质量具有稳健的推动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战楠
采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的方法对中国149个制造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旨在反映产业比较优势的演变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比较优势的各个状态均以较高的概率保持在原有状态,由此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模式和专业化分工模式的演变具有固化性的特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傅伟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显示,影响出口质量的基础要素有进一步广义化的需要。本文在此背景下,构建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全质量观"(ALL QUALITY VIEW),旨在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在全要素(ALL FACTS)研究的背景前提下,基于传统要素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解释力受到了限制及挑战,而新的要素(如制度、生态等)作为外生变量如今却起到同内生变量相同的作用效果,如不从中协调,易产生矛盾。故本文将生态、社会制度安排纳入全质量观,即构建一个基于制度视角的比较优势下的全质量观。通过构建全质量观(即包括技术、生态、社会制度三位一体的全质量观),形成一国参与国...
关键词:
全质量观 比较优势 制度生态 社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延景 肖海峰
[目的]基于2000—2018年中国各地区玉米生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轨迹、驱动因素及优化方向。[方法]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轨迹,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影响因素,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针对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各玉米种植区域的比较优势,探讨中国玉米生产布局优化方向。[结果]研究表明,中国玉米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明显,以黑龙江、吉林等省份为主的北方春播玉米区逐渐取代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成为我国第一大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布局变迁是玉米生长季温度、生长季降雨量、玉米生产成本和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种植区域在这四个因素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非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地丘陵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青海、西藏;其余为较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部区域。[结论]我国应遵循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规律,因地制宜,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并提高跨区域粮食调配能力,确保区域间粮食供需平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剧锦文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快速发展这一事实,利用中国五城市制造业中私营企业的数据,在检验了相关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比较优势模型,在控制了企业规模、行业等变量之后,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快速发展并不在于企业的制度优势,而是由于这类企业在融资、人力资本吸纳等经营条件和政府的政策偏好、企业所处地区等运营环境方面更具优越性;企业的比较优势确实是企业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因,获取资源或许是导致企业制度变革的入口,但企业制度的实质性变革取决于企业家对由此放弃的控制权与预期收益之间的权衡。这些结论为我们正确把握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的基本性质和状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比较优势 企业制度变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强
制造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制造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是遵循还是偏离比较优势变迁的路径对制造业升级有着重要影响。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构建了世界产品空间分布图,并以此为基础绘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路径,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的关系。研究表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趋势与原有行业的竞争优势相符合,但是在促进现有新兴产业升级方面相关度较差,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关度较高,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偏离明显;从国家间的比较来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偏离程度,比不
关键词:
制造业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产品空间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强
制造业结构调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制造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是遵循还是偏离比较优势变迁的路径对制造业升级有着重要影响。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构建了世界产品空间分布图,并以此为基础绘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路径,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的关系。研究表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趋势与原有行业的竞争优势相符合,但是在促进现有新兴产业升级方面相关度较差,劳动密集型行业相关度较高,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偏离明显;从国家间的比较来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偏离程度,比不同类型的经济体都要明显。
关键词:
制造业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产品空间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葛鹏 魏婧恬 王健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现有文献缺乏非正式制度对不同制度依赖性行业异质性影响的研究。文章主要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利用行业的资产专用性和产品复杂度来衡量制度依赖度,从TFP和出口两方面来衡量比较优势,分析了诚信环境对于产业比较优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诚信环境的改善对于制度依赖性较高行业的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更强,并且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在控制了正式制度的影响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即除了正式制度外,诚信环境可以独立地发挥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的作用。进一步地,我们分析了诚信环境这一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对产业比较优势影响...
关键词:
诚信环境 制度依赖度 比较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玖立 吴敏 包群
设置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制度试验的重要战略步骤。凭借各种优惠和政策,经济特区在转型经济中营造出了适宜企业成长的局部环境。本文基于中国海关细分贸易数据考察了经济特区的制度优势。研究发现,除了拥有更多的平均出口之外,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在契约密集型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种制度优势主要是沿着集约的边际实现的。本文结论不受样本选择、度量指标和贸易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制度 契约执行 出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 刘修岩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寻求中国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在一国的制度质量越过"制度门槛"的条件下,该国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该国对外出口并塑造制度比较优势;出口国对贸易伙伴国在制度质量上相对占优时,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其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后,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对148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跨度为2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金融发展、教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水平等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