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0)
- 2023(15799)
- 2022(13205)
- 2021(12167)
- 2020(10290)
- 2019(22598)
- 2018(22447)
- 2017(42311)
- 2016(23065)
- 2015(25387)
- 2014(24657)
- 2013(24166)
- 2012(21935)
- 2011(19535)
- 2010(19476)
- 2009(18416)
- 2008(18429)
- 2007(16527)
- 2006(14646)
- 2005(13268)
- 学科
- 业(95422)
- 济(92000)
- 经济(91860)
- 企(86325)
- 企业(86325)
- 管理(84582)
- 方法(36942)
- 业经(32334)
- 财(32048)
- 农(31214)
- 数学(28062)
- 数学方法(27783)
- 技术(23805)
- 制(23550)
- 中国(23413)
- 务(22847)
- 财务(22819)
- 财务管理(22788)
- 农业(22236)
- 企业财务(21594)
- 地方(17843)
- 划(17140)
- 体(17107)
- 理论(16951)
- 贸(16523)
- 贸易(16510)
- 策(16361)
- 和(16110)
- 易(16033)
- 学(15359)
- 机构
- 学院(323433)
- 大学(317979)
- 济(132400)
- 经济(129782)
- 管理(128154)
- 理学(110000)
- 理学院(108819)
- 管理学(107304)
- 管理学院(106678)
- 研究(105184)
- 中国(82828)
- 京(67154)
- 科学(64629)
- 财(63669)
- 农(60518)
- 所(52672)
- 江(51337)
- 业大(50773)
- 财经(49474)
- 中心(48775)
- 农业(47625)
- 研究所(47401)
- 经(44865)
- 北京(41386)
- 州(39714)
- 经济学(39292)
- 院(38331)
- 范(38077)
- 师范(37581)
- 财经大学(36285)
- 基金
- 项目(215831)
- 科学(170745)
- 基金(156812)
- 研究(156300)
- 家(137810)
- 国家(136548)
- 科学基金(117979)
- 社会(100915)
- 社会科(95663)
- 社会科学(95640)
- 省(86757)
- 基金项目(84027)
- 自然(76892)
- 自然科(75127)
- 自然科学(75102)
- 自然科学基金(73849)
- 划(71497)
- 教育(70325)
- 编号(61519)
- 资助(61517)
- 创(50893)
- 重点(48555)
- 成果(48150)
- 创新(46738)
- 部(46603)
- 发(46525)
- 业(46019)
- 制(44028)
- 课题(42798)
- 国家社会(41909)
- 期刊
- 济(152727)
- 经济(152727)
- 研究(92999)
- 中国(68773)
- 农(56380)
- 财(54224)
- 管理(53623)
- 学报(51073)
- 科学(48420)
- 大学(39067)
- 农业(38093)
- 学学(37314)
- 教育(31208)
- 技术(30691)
- 融(30234)
- 金融(30234)
- 业经(27313)
- 财经(25063)
- 经济研究(23365)
- 业(23352)
- 经(21673)
- 问题(19935)
- 技术经济(18434)
- 科技(17815)
- 版(16361)
- 现代(16298)
- 财会(15920)
- 商业(15195)
- 贸(15073)
- 世界(14285)
共检索到490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窦子欣 孙延明 郭秀强
首先探讨企业创新制度前因,判断选择性和普惠性制度诱导分别对企业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的影响情况。基于此,使用企业内部研发机构进行调节分析。最后,进行异质性检验、稳健性检验以及因果性检验。结果发现:(1)选择性制度更能诱导企业实质性创新;普惠性制度则更能诱导企业策略性创新;(2)在企业内部研发机构调节下,制度诱导对企业实质性创新作用更显著;(3)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更能凸显制度诱导作用效果。研究证实企业内部研究机构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府应鼓励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内部研发机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向荣
高新技术企业的制度创新应借鉴外国现代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经验 ,引入期权制 ,创建信息共享、知识共享的学习型组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期权制 学习型组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汉川 叶红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培浩 李阳
高新技术制造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2015年至2021年间A股上市的903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获得6 321个样本数据,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高新技术制造业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以及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和审计意见、监管评价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针对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税收优惠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产出,且税收优惠对监管意见较好的企业有更显著的激励效应。同时,税收优惠通过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企业研发产出,从而发挥企业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企业审计评价对研发投入的中介路径仅能在前半路径表现出调节效应,而在后半段路径不能表现出调节效应,监管评价对研发投入的中介路径在前后路径均表现出调节效应。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着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因此,深入研究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税收优惠、研发投入和监管评价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有助于掌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国力至关重要。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吴英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的障碍。高技术企业要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应在强调政策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同时,更多地开发企业机制的潜能,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本文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抓好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点思考,即制度建设是当前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
制度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 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许玲玲
以2005-2014年中国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不同制度环境下该激励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在政府干预较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及中介组织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加显著。结果表明,在我国制度环境落后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有助于减少落后制度对企业创新的阻碍作用,帮助企业获得创新资源,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度环境;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康鑫 张鑫静
创新资源的稀缺性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传统创新范式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知识耦合使得创新链上不同知识资源禀赋的企业合作成为可能。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构建出以知识耦合为自变量、接力创新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并将知识共同生产和知识隐匿程度纳入该分析框架,探究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同生产在知识耦合与接力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知识耦合对知识共同生产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共同生产对接力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隐匿程度对知识耦合与接力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知识隐匿程度越强,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正向影响较小,反之较大。研究结论对于提升知识管理对创新绩效的融合度、发掘知识耦合对接力创新的内在影响路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企业开展非常规创新活动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翔
科技管理和教育管理体制缺陷、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产学研配套体制不健全和政府错位是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中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和产学研合作层次较低、深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及产学研合作动力缺失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应以优化制度安排为突破点,构建以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引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四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支撑体系,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关键词:
制度安排 高新技术企业 产学研合作 研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浩 张杰
研究政府减税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使用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并结合有效工具变量,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是否存在门限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存在一个大小约为6.500的"规模阈值",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会促使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超过"规模阈值",导致企业创新水平内卷化;第二,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低研发强度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高研发强度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尤其对员工物质激励水平和技术改造能力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减税规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第三,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政府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设置一个上限,且所得税优惠税率应结合企业研发强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浮动管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慧 欧齐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始作俑者和领导力量 ,建立“融资多元化、产品开发前导化、管理思想人本化、市场营销服务化”为主要特征的创新经营机制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本文将对这一观点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高新技术 创新 经营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世政
组织创新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本研究探讨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组织创新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正向显著影响,即企业进行组织创新有利于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之组织能力、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正向显著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组织创
关键词:
组织创新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企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世政
组织创新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本研究探讨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组织创新是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式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正向显著影响,即企业进行组织创新有利于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之组织能力、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正向显著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组织创新与企业绩效影响具有中介效果。
关键词:
组织创新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企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技术创新能力对组织创新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效果——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
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资源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
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对东北的借鉴
企业关系管理能力、网络中心度和探索式合作创新——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的分析
制造业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的实证
企业创新网络中关系管理能力和探索式合作创新——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基于隶属度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性分析—以珠三角为例
欠发达经济制造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诱导创新理论视角
用高新技术推进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以重庆市为例
FDI影响珠三角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