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4)
2023(8127)
2022(6764)
2021(5963)
2020(5018)
2019(11081)
2018(10930)
2017(20459)
2016(10955)
2015(12366)
2014(12546)
2013(12340)
2012(11778)
2011(10939)
2010(11220)
2009(10910)
2008(10567)
2007(9743)
2006(8925)
2005(8443)
作者
(33006)
(27812)
(27741)
(26567)
(17789)
(13028)
(12462)
(10636)
(10626)
(9832)
(9802)
(9312)
(9186)
(9073)
(8921)
(8550)
(8186)
(8119)
(7961)
(7728)
(7379)
(6779)
(6630)
(6512)
(6285)
(6262)
(6203)
(5922)
(5647)
(5421)
学科
(66809)
经济(66732)
管理(36986)
(28798)
(24772)
企业(24772)
方法(19250)
数学(16577)
地方(16528)
数学方法(16443)
(14753)
中国(14223)
(14128)
(13817)
业经(12826)
地方经济(12156)
(11049)
(10892)
环境(9655)
(9322)
金融(9320)
(8842)
银行(8826)
(8521)
体制(8285)
经济学(8088)
(7976)
理论(7905)
(7547)
(7497)
机构
大学(172085)
学院(169429)
(81330)
经济(79795)
研究(63184)
管理(61676)
理学(51597)
理学院(50952)
管理学(50277)
管理学院(49934)
中国(47820)
(38775)
(36002)
科学(35178)
(31800)
财经(29815)
研究所(28308)
中心(27341)
经济学(26911)
(26863)
(26800)
经济学院(23664)
(23311)
北京(22979)
(22795)
财经大学(21858)
(21504)
师范(21301)
业大(20912)
(20400)
基金
项目(105638)
科学(83918)
研究(78341)
基金(78057)
(67430)
国家(66924)
科学基金(57298)
社会(53022)
社会科(50321)
社会科学(50309)
基金项目(40309)
(39896)
教育(35553)
自然(34561)
自然科(33711)
自然科学(33703)
(33219)
自然科学基金(33112)
资助(31650)
编号(29691)
成果(25629)
(24941)
重点(24460)
(24073)
(23464)
国家社会(22892)
课题(21701)
(21518)
教育部(21146)
创新(20409)
期刊
(103458)
经济(103458)
研究(57679)
中国(36011)
(31301)
管理(26167)
学报(24305)
科学(23432)
(21725)
大学(19244)
学学(18141)
(17032)
金融(17032)
经济研究(16827)
财经(16629)
教育(15530)
技术(15114)
(14455)
农业(14056)
业经(13143)
问题(12659)
技术经济(9806)
(9492)
世界(9056)
国际(9018)
统计(8339)
经济问题(7987)
改革(7968)
(7968)
经济管理(7784)
共检索到275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绍荣  
在组织生产时,如果生产行为没有任何外部性,应当优先采用自主经营的市场制度,因为这种制度下企业生产规模的自发均衡点最优,无需管理成本。在生产行为有正外部性时,会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的自发均衡点偏小,达不到最优生产规模。然而,补贴制度可以使具有正外部性的生产规模自发地扩大。在生产行为有负外部性时,会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的自发均衡点偏大,从而造成资源枯竭。然而,税收制度可以使负外部性生产的规模自发地缩小,从而减轻对资源的消耗。对于社会中常见的竞争行为,竞争最为激烈的情况是只有两个单位参与竞争的情况,而不是人们平时所认为的竞争参与者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这说明,为了治理恶意打压对手等恶性竞争行为,允许更多的企业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良  戴扬  
历史制度分析不仅仅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理论进展,也是政治学中“新制度主义”的前沿领域,同时,它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新兴的一种研究方法。其方法论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制度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演化博弈观;“历史是重要的”;制度统合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志刚  
针对各种"历史的终结"观点所反映的制度趋同论,在比较政治经济学制度分析领域出现的"资本主义比较"研究提出了相反的"多样性"观点。这一新兴领域包含了理性选择、历史制度主义等多种思想传统,并在不同思想基础上出现了多种分析方法流派。本文对此理论新进展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讨论该领域各分支学派的理论方法、共识和差异,并展望其在制度动态演化方面的相互融合发展趋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汪秀琼  吴小节  蓝海林  宋铁波  
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而组织社会学制度视角更多地是侧重于对制度合法性、多重制度压力及国际化等方面的企业战略行为的研究。今后的研究应结合产业基础观、资源基础观等多个理论视角和多层次分析方法,探索制度对企业战略行为的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圣民  
本文分析了当前制度变迁理论的两个最新发展方向,即一方面,利用大量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寻找制度和经济绩效间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论证制度对经济绩效至关重要这个命题,为制度变迁理论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可以称之为制度的实证分析;另一方面,利用博弈论等分析工具,模型化制度和经济绩效的作用机理,数理化制度变迁理论,阐释了已有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称之为模型化制度及其变迁研究。文章总结了两个研究方向的共同特点,并对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思路、分析工具、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点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弗纳·格雷夫  韩毅  
本文对经济史研究制度问题的最新进展———历史制度分析———进行了简要评述 ,这一新进展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研究制度及其效率内涵。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主要概括了这一学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经济理论 ,并对经济制度的有关研究进行了考察。进一步说 ,本文主要介绍了历史制度分析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 ,由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 ,评述仅限于研究美国和欧洲经济史的著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凯南  黄少安  
制度经济学是一个极其庞杂的研究体系,这里尝试给出一个有助于系统把握制度经济学的新视角。基于认知理性,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归纳出四种典型的制度研究范式:即完全理性范式、接近完全理性范式、有限理性范式和演化理性范式。在这四种范式中,个体对制度的建构能力依次减弱,制度对个体的塑造能力依次增强,制度也逐渐从浓缩信息功能转变为认知塑造功能。本文还探讨了上述不同范式间的互动与交融,并进一步展望了制度经济学未来的理论发展前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满洪  
本文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分类入手 ,提出构建环境制度经济学的设想 ,认为环境制度经济学是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 ,分析环境制度的分支学科 ,它具有交叉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本文还提出了环境制度经济学的初步框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立雄  冯斌星  樊五勇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非正式制度,以便为它提供合理化的支持和人们行动规则及基本框架,进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陕西现象"的形成在于人们还没有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非正式制度,改变"陕西现象"的必要途径是革新旧的意识形态和非正式制度,为此要充分利用这个时代和中国经济大变革所提供的优良条件,以反思和教育促进改变,以政府行为和舆论引导改变,在发展中完成改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荣华  
本文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作一完整、全面的描述。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习惯和规则在制度分析中十分重要。文章指出制度经济学并非只是定性地分析问题 ,它同样在经济分析中使用定量化技术。文章还详细阐述凡勃伦、康芒斯旧制度经济学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习惯和制度 ,并指出当前十分时髦的新制度经济学中存有某些问题 ,应以旧制度经济学者的思想对两者加以整合。最后说明在经济分析中习惯和规则无所不在 ,制度经济学在创建之时就有较大的通用性 ,新古典经济学等都可视为制度经济学的特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善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谭庆刚  
针对制度分析在中国的理论发展和政策实践中的问题,本文在整理制度分析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本质特征去理解制度和制度分析方法,进而指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逻辑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新波  
本文通过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制度变迁理论和作为过渡过程的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新特点及其所展示的新研究视角的比较,指出了西方制度经济学在解释当前中国过渡过程中的局限性,国内对市场化进程研究的理论误区,以及中国过渡经济学研究或制度经济学研究可能的拓展空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元春  郝大鹏  霍晓霖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提出的长期战略目标,需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本文旨在阐述碳中和的经济学原理,从碳中和经济学的内涵、碳定价的争论、碳核算和责任划分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和评述,并对碳中和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的实现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碳中和目标和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化转型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作用和绿色技术进步很难实现,还需要碳税、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宏观调控措施以及有效的国际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