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9)
- 2023(9330)
- 2022(7639)
- 2021(6832)
- 2020(5586)
- 2019(12494)
- 2018(12256)
- 2017(22796)
- 2016(12230)
- 2015(14072)
- 2014(14119)
- 2013(13776)
- 2012(13096)
- 2011(12239)
- 2010(12539)
- 2009(12078)
- 2008(11784)
- 2007(11013)
- 2006(10176)
- 2005(9306)
- 学科
- 济(70940)
- 经济(70858)
- 管理(40268)
- 业(30450)
- 企(26140)
- 企业(26140)
- 方法(19973)
- 地方(18882)
- 中国(17211)
- 数学(16926)
- 数学方法(16797)
- 学(15107)
- 制(14900)
- 财(14794)
- 业经(14548)
- 农(13339)
- 地方经济(12652)
- 体(11219)
- 环境(10511)
- 融(10047)
- 金融(10045)
- 银(9521)
- 银行(9507)
- 和(9188)
- 行(9183)
- 理论(8804)
- 农业(8654)
- 体制(8492)
- 教育(8454)
- 经济学(8329)
- 机构
- 大学(186487)
- 学院(184807)
- 济(85464)
- 经济(83742)
- 研究(67442)
- 管理(65631)
- 理学(54632)
- 理学院(53980)
- 管理学(53165)
- 管理学院(52794)
- 中国(50975)
- 财(41784)
- 京(39201)
- 科学(37144)
- 所(33348)
- 财经(31702)
- 江(30270)
- 中心(29906)
- 研究所(29488)
- 经(28508)
- 经济学(28139)
- 范(25114)
- 农(25003)
- 北京(24995)
- 师范(24909)
- 经济学院(24772)
- 院(24268)
- 州(23330)
- 财经大学(23185)
- 业大(22350)
- 基金
- 项目(113410)
- 科学(89392)
- 研究(87168)
- 基金(81567)
- 家(69717)
- 国家(69108)
- 科学基金(59028)
- 社会(58188)
- 社会科(55004)
- 社会科学(54992)
- 省(44092)
- 基金项目(41951)
- 教育(40497)
- 划(36169)
- 编号(34528)
- 自然(34285)
- 自然科(33382)
- 自然科学(33375)
- 资助(32836)
- 自然科学基金(32780)
- 成果(30359)
- 制(26445)
- 重点(26191)
- 课题(25701)
- 部(25697)
- 发(25442)
- 国家社会(24562)
- 创(23113)
- 性(22810)
- 教育部(22726)
共检索到305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平峰
“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有成本和代价的,而道德建设是没有社会成本的一种公共服务”;“当正式制度在边际效益上不起作用时,非正式制度的道德约束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作者从经济和制度经济学原理的角度,提出了上述两个“德治”新观点。并从分析两个典型道德事例入手,简述和解释了思想道德建设与制度经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道德建设 成本解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建德
关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在国内外都有大量的文献,但这些文献主要是对经济运行的结果进行伦理的评价,而并不是研究伦理价值本身。作者认为,既然道德是制度的构件,那么,对道德行为就应该如对待制度一样,作出经济分析,把“道德”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并提出了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构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无形的共用物品。它的社会功能是通过道德的行为规范,使一部分社会制度的成本私人化,并通过自觉地形成合作而提高制度运作的绩效
关键词:
经济学,研究对象,道德,经济学定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陶耿 畅会珏 封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金融经营制度从分业经营过渡到混业经营。美国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从法律上结束了分业经营的限制。对金融经营制度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经济学解释有风险效率假说、制度变迁供求假说、信息经济学解释等。本文运用不完全合同理论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对金融经营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论证了金融经营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方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生旺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增进社会福利。如果公共政策不能完全达到设定目的或完全不能达到设定目的,我们称之为公共政策失效。依据构成公共政策的基本要件,可以把公共政策失效大致分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失效、公共政策的对象失效和公共政策的工具失效。以公共政策的构成要件为着眼点,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公共政策主体失效、公共政策对象失效、公共政策工具失效的原因,可以找到解决公共政策失效的根本解。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失效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泉 何昌福
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双缺口理论不能很好地分析中国的外资问题,中国非缺口外资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制度根源。产权、交易费用等制度经济分析框架的引入能很好地解释中国的非缺口外资现象。本文分别从产权和交易费用两个方面对非缺口外资进行分析,认为一些制度性的因素才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非缺口外资 产权 交易费用 内部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人民公社期间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产权绝对归公社所有逐步调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再到人民公社后期以生产队为主体的集体经营制度被以农户家庭个体经营所代替,最终导致人民公社制度解体的制度变迁过程。导致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土地制度不断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业生产的长期低效是根本;农民对这一制度的长期抵制和不断创新是促使其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制度供给方利益的分化为最终的制度变迁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农地制度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国桥
虽说发展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头等大事 ,但发展要以和平与稳定为前提。因此 ,充分发挥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论是经济活动还是道德活动 ,其行为主体都是人 ,从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 ,二者具有着相互同一的天然基础。只要我们不偏执于把经济学仅仅理解为是纯粹“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或一种“增长财富的技术” ,而是同时也把它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或“关怀人类幸福的理论” ,那么不是从经济“以外”、而是从经济自身中发生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原则 ,或者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传统的道德原则加以分析 ,从中提炼出适合市场经济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亚芳
制度化安排是学校组织的内核所在,变革主体对于"潜在利益"的追求是学校组织变革的源动力。现阶段学校组织变革大多选择以政府为主体的强制性变革路径模式,学校被动地接受变革和做出反应,缺乏对学校组织变革内生动力的唤醒。因此有必要突破现有的强制性路径依赖,将学校组织变革最终过渡到以学校基层为主体的诱制性变革路径上来;使政府从变革者转换为引导者,形成外部激励机制;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增加学校组织变革的内部助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洪志生 张春霞
我国私有林是在集体林业产权改革推动下发展起来的。集体林权改革通过一系列林业政策、林业法规的推行,强制性改变私有林的产权内容、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以交易成本的变化为传导作用,在制度环境相对成熟的条件下出现友好型诱致性制度变迁,促进私有林发展。因此,下一阶段政府在促进私有林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方面既要考虑交易成本的降低,还得考虑相应的制度环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义华 王维星
会计准则也是一种制度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试采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会计准则国际化。具体涉及变迁主体 ,变迁产生的原因 ,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从松
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不合理强制性变迁是大学生贫困的制度根源 ,收费标准的制度缺陷是大学生贫困的直接原因 ,收费政策的形成机制不合理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在与学校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收费政策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均湛
本文认为,仅从学科发展与当代经济学发展而言,当代经济学也必须谈论道德问题。新古典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前提假设是截然相反的。新古典范式的“个人理性”行为假设的不现实性日益明显,必须将其修正为“个人———群体理性”;在此基础上构建道德经济学,经济学才能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最后,在运用“个人———群体理性”假设的前提下,作者对重要的道德问题作了经济学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春新
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否认,改革十六年来,自己所生活的国度发生了两个最重大的变化:其一,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态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其二,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在迅速下滑,令所有尚有正气的社会成员感到忧虑。无论如何,在我们为仅仅十几年前的生活方式感到寒酸的同时,那个治定稳定、民风淳朴、人与人互助互爱的时代也已成昨日黄花。对此,生活于同一时代背景之下的中国经济学家虽然并未无动于衷,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为倡行市场经济的不没之功所陶醉,并继续循着既定的研究轨迹精心雕琢,乐此不疲。对道德大厦的倾斜,他们在鄙视之余,从来没有自省过:经济学家在道德滑坡中是否负有一定的责任?恰恰相反,“不谈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施生旭 曹瑞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和重要目标。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审视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运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从环境产权制度、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环境监管制度、公众生态意识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对策,以期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有效解决有所裨益。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生态文明建设 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才国伟 舒元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布局指明了方向。本文建立了一个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跨国公司组成的博弈模型,试着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两个大局"的科学性。模型指出,在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竞争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为了最大化整个国家的经济福利,应该选择外资的外部收益较高地区作为政策优惠对象,而政策倾斜力度需要大到足以使得政策优惠地区不提供任何税收补贴即可赢得外资竞争。相比"东部优先"战略而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还需要中央政府提供更大的政策倾斜方能见效。
关键词:
两个大局 博弈模型 中央政府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