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9)
- 2023(8004)
- 2022(6513)
- 2021(6172)
- 2020(5336)
- 2019(12339)
- 2018(12439)
- 2017(24504)
- 2016(13141)
- 2015(14886)
- 2014(14913)
- 2013(14328)
- 2012(12837)
- 2011(11481)
- 2010(11906)
- 2009(11341)
- 2008(11277)
- 2007(10090)
- 2006(8920)
- 2005(8221)
- 学科
- 济(55567)
- 经济(55488)
- 管理(46114)
- 业(41451)
- 企(36885)
- 企业(36885)
- 方法(27747)
- 数学(25110)
- 数学方法(24568)
- 财(18309)
- 制(14726)
- 中国(12686)
- 务(12292)
- 财务(12245)
- 财务管理(12222)
- 农(12073)
- 业经(11705)
- 企业财务(11679)
- 体(10162)
- 贸(9508)
- 贸易(9502)
- 易(9292)
- 银(9168)
- 理论(9165)
- 银行(9160)
- 融(9024)
- 金融(9021)
- 行(8703)
- 体制(8639)
- 学(8619)
- 机构
- 大学(188899)
- 学院(188175)
- 济(80384)
- 经济(78795)
- 管理(75523)
- 理学(65415)
- 理学院(64796)
- 管理学(63462)
- 管理学院(63123)
- 研究(58118)
- 中国(45299)
- 财(40688)
- 京(38545)
- 科学(32514)
- 财经(31731)
- 经(28678)
- 所(28071)
- 江(27823)
- 中心(26591)
- 经济学(25032)
- 研究所(24961)
- 业大(24778)
- 农(24449)
- 北京(24179)
- 财经大学(23667)
- 经济学院(22449)
- 州(21880)
- 范(21592)
- 院(21500)
- 师范(21380)
- 基金
- 项目(124069)
- 科学(99255)
- 基金(92303)
- 研究(90626)
- 家(79329)
- 国家(78748)
- 科学基金(69291)
- 社会(59243)
- 社会科(56395)
- 社会科学(56380)
- 基金项目(48036)
- 省(47696)
- 自然(45037)
- 自然科(44066)
- 自然科学(44058)
- 教育(43277)
- 自然科学基金(43263)
- 划(40044)
- 资助(39081)
- 编号(36168)
- 成果(29468)
- 部(28328)
- 制(28053)
- 重点(27785)
- 创(26274)
- 课题(25162)
- 教育部(25127)
- 发(24833)
- 国家社会(24663)
- 创新(24649)
共检索到279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走出去战略实施之后,中国企业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遍布了制度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不尽相同的177个国家和地区。在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下,如何选择最优的国际投资模式是对外投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资源基础论、产业基础论、制度基础论和异质性企业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影响企业国际投资模式选择的基本机制,建立了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制度约束 绿地投资 跨国并购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池建宇 方英
文章基于2003~2011年中国对65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考察了东道国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健全的非OECD国家的直接投资显著高于具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OECD国家,东道国政治法律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倾向于进入那些市场经济不发达但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同时投资行为又以市场为导向,力图规避政治风险,体现了入世以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动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新春 肖宵
近年来,新兴经济体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发达经济体进行"逆向"投资,这一现象对主流国际商务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借助制度逃离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制度因素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基于当前中国转型时期的制度背景,本文提出,不仅正式制度会影响企业OFDI,关系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也是影响企业进行OFDI的重要动因。除了制度方面的动因因素,本文同时将企业创新能力作为OFDI的动力因素纳入模型中。运用中国创业板民营企业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本文验证了:(1)同正式制度一样,非正式制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冠宏 曾靓
本文在Manova(2008)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投资方式,发现融资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于是运用2003—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中发生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企业数据,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低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更大,融资约束相对较高的企业则选择绿地投资,具体表现为融资约束降低1%,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将增加2.51%;在不同投资动机下,融资约束的影响有所差异,在商贸服务和生产型投资动机下,融资约束低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更大,而技术研发动机下,融资约束则不影响投资模式选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凤燕 陈烨 林花
本文基于制度基础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股权进入模式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首先,在正式制度环境越不完善的国家投资时,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选择合资的可能性更大;在与中国的非正式制度差异越大的国家投资时,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选择合资的可能性越大。其次,在正式制度越不完善的国家投资时,技术基础越雄厚的企业选择合资的可能性越大;东道国与中国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并不能通过影响企业的技术基础,进而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此外,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对我国企业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没有影响。本研究对不同资源优势的企业在面临东道国复杂制度环境下如何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国学
我国对外投资体制及其东道国的制度环境通过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投资模式的组织成本,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三十多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更多地受到了我国和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投资体制及其东道国的制度环境通过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投资模式的组织成本,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渝琳 梅新想
文章利用一般均衡产业结构模型,刻画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特征和投资类型特征。结果显示:从行业上来说,跨国公司进入特定行业会选择其中一种投资模式,并且绿地投资模式和跨国并购模式之间存在唯一的门槛值;从投资类型来看,发达国家偏好跨国并购的投资模式,组件制造密集型产品的对外投资是资源寻求型FDI,是发达国家的对外强势投资,能够获得多于预期的收入份额;总部服务密集型产品的对外投资是战略资源寻求型FDI,是发展中国家以牺牲收入份额为代价、获取互补战略资源为目的的对外弱势投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富华 胡兵
基于2003—2011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制度约束情境下东道国腐败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跨过一定的门槛水平时,腐败会对中国OFDI产生明显的负向效应;而低于特定门槛时,腐败对中国OF-DI的负向效应会逐渐减弱,甚至表现为显著的正向效应。本文进一步测算了影响东道国腐败对中国OFDI作用效应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因素,如法治水平、监管质量、政府效能、民主自由等的门槛水平,结果表明,东道国较低的法治水平和监管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OFDI企业选择腐败作为替代性激励源,而政府效能、民主自由等对中国OFDI企业参与腐败行...
关键词:
腐败 制度质量 对外直接投资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玉明 神克会
本文以制度观、组织学习理论为依据,以2007~2013年电子,机械、设备、仪表,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制品四个行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的103家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制度约束、文化距离、国际经验对上市制造业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文化距离越大、国际经验越丰富,上市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跨国并购的进入方式;制度约束越大,上市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采取新建投资的进入方式。此外,还发现,企业资产规模、研发投入对进入模式选择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 进入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阎大颖 任兵 赵奇伟
从组织社会学视角的制度理论出发,探讨了企业选择跨国并购和合资新建两种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决策动因,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选择符合基于制度理论的假设。一方面,如果东道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则外国企业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而非合资新建;另一方面,东道国制度环境能通过调节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影响效果,间接影响投资模式的决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富有 王运良
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视角,利用2003—2014年跨国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系统地分析对外援助、受援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若不考虑制度因素,对外援助是我国海外投资的"先锋队",对受援国援助增加1%约能带动我国对受援国投资增长5.8%。若考虑制度因素,受援国腐败控制并不影响援助对直接投资的影响,政府运行效率、法制水平会正向影响援助的先锋作用。从不同援助类型看,腐败控制、政府运行效率和法制水平正向影响经济基础设施援助的"先锋作用",对社会基础设施援助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而生产部门援助之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效应在政府运行效率和法制水平影响下十分明显,非生产部门援助效应仅在腐败控制和政府运行效率影响下显著为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磊 包群
在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制约着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的背景下,文章采用《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的微观数据集,首次考察了融资能力对我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1)信贷融资能够显著地促进我国的工业企业"走出去",融资能力越强的工业企业不仅更有可能发生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而且越倾向于进行多次投资以及在多个国家进行投资。(2)与国有工业企业相比,民营工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更有可能从融资支持中获益;在融资依赖度低的行业中,融资能力更有可能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因此,发达且完善的国内融资体系对我国工业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融资能力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汝毅 郭晨曦 吕萍
对外直接投资速率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决策,但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章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剖析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率的决策驱动机制,并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探讨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速率的影响以及高管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股权激励总体上使得高管倾向于选择快速扩张的投资策略;(2)内部约束机制会强化高管股权激励与对外直接投资速率之间的正向关系;(3)外部约束机制会弱化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率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内部,高管股权激励对于加快企业投资的激励效果以及外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碧珺 谭语嫣 余淼杰 黄益平
本文采用浙江省制造业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构造包括内源资金约束、外源资金约束、投资机会等在内的融资约束综合指标,考察了融资约束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基于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的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一方面抑制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张也有不利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于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差异性影响。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 融资约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饶华
利用2003~2012年中国对87个国家的OFDI数据,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及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技术动因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对低技术水平国家存在技术输出特征,对高技术水平国家存在技术获取特征。制度及制度距离对中国在高、低两类技术水平国家的OFDI的调节存在较大差异。在低技术水平国家,东道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越差、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距离越大越有利于增强低技术水平对中国OFDI的引力;在高技术水平国家,经济制度增强高技术水平对中国OFDI的引力,而政治制度则限制中国OFDI的技术获取,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距离越小越能促进东道国高技术水平的吸引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