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1)
- 2023(8141)
- 2022(6730)
- 2021(5987)
- 2020(4957)
- 2019(10801)
- 2018(10414)
- 2017(19999)
- 2016(10705)
- 2015(11822)
- 2014(11504)
- 2013(11280)
- 2012(9928)
- 2011(8997)
- 2010(9049)
- 2009(8831)
- 2008(8692)
- 2007(7806)
- 2006(6713)
- 2005(6290)
- 学科
- 管理(43367)
- 济(42628)
- 经济(42548)
- 业(38956)
- 企(34782)
- 企业(34782)
- 方法(17415)
- 财(16194)
- 数学(14838)
- 数学方法(14673)
- 制(13591)
- 中国(11350)
- 业经(11236)
- 农(10548)
- 务(10435)
- 财务(10409)
- 财务管理(10391)
- 体(9937)
- 企业财务(9905)
- 银(8587)
- 银行(8579)
- 融(8429)
- 金融(8426)
- 体制(8272)
- 行(8176)
- 贸(8138)
- 贸易(8135)
- 易(7978)
- 环境(7801)
- 销(7667)
- 机构
- 学院(153572)
- 大学(153377)
- 济(67849)
- 经济(66655)
- 管理(61029)
- 理学(53108)
- 理学院(52584)
- 管理学(51907)
- 管理学院(51598)
- 研究(48501)
- 中国(37335)
- 财(34980)
- 京(30723)
- 财经(27368)
- 科学(26282)
- 经(24809)
- 所(22805)
- 江(22782)
- 经济学(22014)
- 中心(21992)
- 财经大学(20446)
- 研究所(20345)
- 经济学院(19825)
- 农(19780)
- 业大(19339)
- 北京(18880)
- 范(18062)
- 院(18053)
- 师范(17893)
- 商学(17853)
- 基金
- 项目(103887)
- 科学(84181)
- 基金(78754)
- 研究(77329)
- 家(67553)
- 国家(67025)
- 科学基金(59289)
- 社会(53127)
- 社会科(50558)
- 社会科学(50549)
- 基金项目(40986)
- 省(39546)
- 自然(36957)
- 自然科(36157)
- 自然科学(36150)
- 教育(35771)
- 自然科学基金(35557)
- 划(32824)
- 资助(31272)
- 编号(29766)
- 制(26191)
- 部(24044)
- 成果(23976)
- 重点(23289)
- 国家社会(22989)
- 创(22384)
- 教育部(21541)
- 发(21430)
- 人文(21173)
- 创新(20960)
共检索到227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陈圳
本文从制度红利非线性特征的视角,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对39个国家1995-2014年,制度约束与全球价值链地位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考虑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和制度分指标维度差异分别进行了不同门槛阈值的回归。研究发现制度完善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推动作用会因为该国所处的制度环境成长阶段差异而呈现显著的门槛效应:(1)制度环境的完善与全球价值链提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在不同制度维度视角下,门槛阈值前后的非线性特征呈现多样化;(3)根据各国发展经验的门槛阈值,中国制度环境正处于推动自身全球价值链提升的"制度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全球价值链 门槛效应 制度红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大量实践观察表明,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事实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和集群升级能力的关键因素。这两种制度因素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之间具有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加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不同选择动机、竞争优势来源以及集群升级能力的差异性。考虑到集群分工结构形态的差异,进一步将混合嵌入式集群区分为短距离型集群和准层级型集群,并结合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可充分了解二者因竞争优势和升级能力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发展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张玉
文章在新制度经济学框架下提出关于制度质量改进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待验假说,并利用OECD-WTO-Ti VA数据库和WGI数据库测度了46个主要国家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和制度质量,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内生门限回归模型进行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制度质量改进显著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但提升效应呈非线性特征;门限模型检验进一步表明,制度质量改进对较低层次制度质量的国家改善分工地位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稳健性分析支持上述结论,因而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而言,释放制度红利是价值链分工地位向上攀升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增加值 分工地位 制度红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罗银秀 叶广宇 梁肖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现状,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经济制度前因进行分析。运用QCA(组态)方法,对于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经济制度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经济自由度、全球治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关税水平)进行考量。研究结果表明,五种不同的组态(内外循环双蓄力型、低质量高开放型、低质量高保护型、外循环稳定型、外循环自由型)均可带来高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引入经济制度组态视角研究提高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全球各国高价值链地位的多元路径以及作用机理,对理论发展以及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小节 杨丹丹
中国企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在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UIBE-GVCs Indicators数据库,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探讨企业管理能力、制度环境及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管理能力显著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三个渠道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第二,在异质性分析中,对于具有不同贸易方式、企业性质以及技术密集度的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能力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国有企业、低技术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且企业管理存在“管理滞后”效应;第三,制度环境强化了企业管理能力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微观视角为如何在世界大变局的动荡环境中促进企业完善自身管理,进而促进其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胜 申明浩
以各城市行政审批中心成立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探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立行政审批中心显著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攀升,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地,其政策效果会受到企业所有制性质、融资约束、规模大小与所处城市的地理区位等的影响,内资企业、国有企业、大企业、高融资约束度行业企业、处于高行政层级城市或东部城市的企业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获益更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有利于通过"降低成本""激励创新"推动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翔 郑岚
针对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学术界更多关注本土要素升级、高级要素培育以及发展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等作用。本文认为,相比传统的以最终产品为界限的分工模式,在以"价值增值环节"为界限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制度质量可能成为比较优势更为重要的来源,尤其是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对制度质量的要求更为"敏感"。以分工演进为切入点,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质量影响价值链分工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3年至2010年我国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并分别运用OLS法和TSLS法进行了静态面板数据固定效应计量分析,以及运用系统GMM法对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揭示了制度质量的完善程度对于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具有显著的...
关键词:
制度质量 价值链 分工演进 交易费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玉阳 汪海悦 吕向楠
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不仅关系本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也影响着中国总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于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碳排放规制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碳排放规制促进了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受财政分权程度与市场化程度影响,碳排放规制对中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具有门槛效应。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升,碳排放规制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减趋势。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碳排放规制对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促进作用呈现边际递增趋势。本文为“双碳目标”约束下,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翟士军 黄汉民
文章通过对出口进行增加值分解,构建全球价值链竞争力评价指标,利用全球风险指数作为制度质量的代理变量,对全球价值链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制度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指数的提高具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因此中国应该由人口红利向制度红利、改革红利转变,增强制度方面建设,从而突破"低端锁定"风险。
关键词:
制度质量 全球价值链 参与度 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齐俊妍 任奕达
文章通过构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测度体系与测算行业数字化比率得到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下行业层面的数字经济渗透指标,系统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上游度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并考察制度质量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同维度显著提升了全球价值链上游度,这一结论在使用历史数据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方法克服内生性影响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已逐步成为数字经济发展驱动全球价值链上游度向高端攀升的重要渠道。此外,引入行业制度质量指数发现,制度质量的改善不仅对提升全球价值链上游度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能够强化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上游度的提升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军
服务化是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GVC)的可行路径,从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渠道探讨了服务化对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贸易自由化在服务化对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GVC地位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制造业通过服务化转型促进了其GVC地位升级,但这种提升作用在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之间存在差异。第二,服务化通过资源配置和成本降低渠道促进了制造业GVC地位升级,服务化没有通过技术创新渠道促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升级。第三,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在服务化对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效率门槛效应。第四,贸易自由化在服务化对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存在关税率门槛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国达 郭爱美 文雁兵
文章运用两部门增长模型对制度质量作用于人力资本的双重作用机制及其红利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124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制度质量对人力资本存在双重效应,制度质量的改善不仅显著提高了人力资本的积累率(配置效应),同时也提高了人力资本的利用率(效率效应);制度作用于人力资本的双重效应具有显著的红利作用,且"效率效应"发挥的人力资本"增长红利"大于"配置效应";双重效应的红利作用存在动态转换,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效率效应"的发挥逐步替代了"配置效应"。因此,发挥制度的双重效应对"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和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磊 步晓宁 张猛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A)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分别测算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及15个细分行业2001-2014年间的产能利用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并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制造业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促进了产能利用率的提高,缓解了产能过剩。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生产效率和出口贸易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作用于产能利用率的主要渠道。研发活动同样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而外商直接投资、国内重复投资、为解决就业压力增加的劳动力投入、国有企业比重过大以及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加剧了产能过剩。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