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6)
- 2023(16028)
- 2022(13129)
- 2021(12245)
- 2020(10557)
- 2019(24312)
- 2018(24487)
- 2017(47086)
- 2016(25836)
- 2015(29567)
- 2014(29642)
- 2013(28977)
- 2012(26211)
- 2011(23426)
- 2010(23573)
- 2009(22006)
- 2008(21792)
- 2007(19524)
- 2006(16805)
- 2005(15173)
- 学科
- 济(105609)
- 经济(105467)
- 管理(78652)
- 业(74510)
- 企(62315)
- 企业(62315)
- 方法(50323)
- 数学(44608)
- 数学方法(43872)
- 财(30218)
- 农(29264)
- 中国(28410)
- 业经(23787)
- 制(23667)
- 学(20353)
- 地方(19596)
- 务(19124)
- 农业(19049)
- 财务(19046)
- 财务管理(19000)
- 贸(18381)
- 贸易(18372)
- 企业财务(18031)
- 易(17785)
- 理论(17401)
- 银(16951)
- 银行(16916)
- 体(16345)
- 融(16024)
- 行(16023)
- 机构
- 学院(368306)
- 大学(367904)
- 济(149428)
- 经济(146258)
- 管理(142887)
- 理学(123545)
- 理学院(122205)
- 管理学(119643)
- 研究(119075)
- 管理学院(118955)
- 中国(90247)
- 京(76942)
- 科学(73076)
- 财(70921)
- 农(61027)
- 所(59789)
- 财经(56137)
- 江(56107)
- 中心(56036)
- 业大(55179)
- 研究所(54123)
- 经(50889)
- 农业(47879)
- 北京(47725)
- 范(46664)
- 经济学(46307)
- 师范(46144)
- 州(44039)
- 院(43175)
- 经济学院(41831)
- 基金
- 项目(248370)
- 科学(195989)
- 基金(180886)
- 研究(179513)
- 家(157771)
- 国家(156498)
- 科学基金(135060)
- 社会(113826)
- 社会科(107908)
- 社会科学(107878)
- 省(97828)
- 基金项目(95113)
- 自然(88384)
- 自然科(86392)
- 自然科学(86370)
- 教育(84809)
- 自然科学基金(84802)
- 划(82305)
- 资助(74990)
- 编号(73218)
- 成果(59347)
- 重点(56240)
- 部(55107)
- 发(52367)
- 创(51812)
- 课题(50768)
- 创新(48489)
- 科研(48047)
- 教育部(47506)
- 制(47400)
- 期刊
- 济(161104)
- 经济(161104)
- 研究(103543)
- 中国(71860)
- 财(57492)
- 学报(57082)
- 农(55604)
- 管理(53021)
- 科学(52755)
- 大学(44040)
- 学学(41591)
- 教育(39410)
- 农业(36998)
- 技术(34801)
- 融(32931)
- 金融(32931)
- 财经(27990)
- 业经(26714)
- 经济研究(25751)
- 经(23975)
- 问题(21837)
- 业(19954)
- 统计(19469)
- 技术经济(18332)
- 版(18059)
- 策(17845)
- 理论(16769)
- 商业(16218)
- 贸(16214)
- 科技(16169)
共检索到536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翔 戴桂斌
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拥有向城镇居民身份转变的能力和条件,我国应启动以这类农民工的市民化为内涵的深度城镇化进程。农村退出的土地流转制度、城镇融合的社保制度是实现农民工有效迁移的核心"制度集"。在当前条件下,应当为其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保体系,构建由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企业及农民工劳动力等共同参与的社保成本分担机制,并健全农地流转机制以解决其土地依赖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年华 宣卫红 戴军 王书明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步伐,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文章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49~2011年城镇化率数据,依据Logistic模型推演出中国城镇化率的非线性拟合曲线,进而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预测。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曲线拟合优度高,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孕育阶段(1982年前,期末的城镇化率达21%)、成长阶段(1982~201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50%)、成熟阶段(2010~205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78.9%)、衰退阶段(2050年后,期末城镇化率达到极值100%),这种阶段划分与2011年以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本吻合,同时可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进行阶段性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良顺 田泽
“城乡两栖”生活生计方式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新“三代家庭”应对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城乡两栖”式城镇化主要缘于就近城镇化成本较低、县级政府公共资源配置的“有形之手”以及婚姻压力下的进城购房需求;且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形成了“撑开”在城乡之间的家庭形态以及“一家三制”家计模式等不同家庭形态下的“城乡两栖者”,不同家庭形态下的“城乡两栖者”助推乡村振兴的潜力也不尽相同。迈向更高水平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以降低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定居的成本;引导“城乡两栖者”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约束部分县级政府过度追求城镇化速度的行为;优化县域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以增强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萍 纳地
金融供给的多元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运用2004-2014年的数据对浙江省城镇化建设的金融供给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在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建设中,政府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性债务在融资体系中的竞争比较优势逐年上升,对外资具有挤出效应。在制度供给连续的条件下,各类资金来源的结构逐步趋向均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继军 刘岩 张子涵
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城乡绿色发展的抓手,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如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必将产生积极的绿色发展环境效应。本文以中国部分省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施的户籍制度改革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人口城镇化对大气环境状况的实际影响,探究人口城镇化的绿色发展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新型城镇化践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研究发现,第一,户籍制度改革显著改善了大气环境状况,其对实验组省份年均PM2.5浓度的抑制效应约为2.466微克/立方米。研究基本结论在通过包含PSM-DID、安慰剂检验以及工具变量等方法在内的一揽子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第二,户籍制度改革主要通过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渠道来改善大气环境状况。第三,户籍制度改革对大气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效应仅在短期有效,长期来看并无改善效应,且政策的改善效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中并不显著。第四,利用SDM-DID模型检验发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对周边地区具有溢出效应,且政策溢出效应大于政策的直接效应。鉴于此,各地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手抓;同时对综合实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提供配套技术以及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当地农业绿色生产,加强对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居民宣传“绿色发展”教育力度;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应积极探索构建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域的协作组织机构,强化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带来的正外部性,协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吕军书 张硕
城乡"两栖占地"形成受土地保障功能牵制、土地收益功能吸引、乡情乡愁牵绊、城乡文化差异阻滞等因素影响。城乡"两栖占地"农户宅基地退出存在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虚位、使用权权能残缺、宅基地产权与房屋产权分离、使用权登记制度不完善等制度障碍。"百村调查"结论如下:农村"两栖占地"情况严重;农村"两栖占地"者多为经济实力较强的"能人";影响"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主要因素是"留恋乡情"。促进"两栖占地"农户退地的政策建议为:民主施政,让宅基地制度改革代表最广大农民的利益;科学施政,让宅基地退出政策更加符合农户愿望;精准施政,让政府宅基地退出行为更加人性化;重建信誉,让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更加拥有获得感。
关键词:
“两栖占地” 百村调查 宅基地退出 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钱佩佩
文章构建2008—2015年50个全国典型城市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反映城镇化效率变动趋势与规律的GML指数,从区域差异、不同行政级别差异、时间变化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镇化效率变化趋势差异显著,GML及其分解项的累积变化率和平均变化率均呈现出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行政级别相一致的空间格局;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是阻碍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水平增长较慢的根本原因则是技术进步;所有城市都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措施和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蒋长流 韩春虹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低碳发展转型受分权体制刚性、激励机制扭曲和代理机制失灵等内生性约束的阻碍。为消除障碍因素的制约并加快低碳转型,亟需寻找驱动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转型的动力机制。然而,促使驱动力功能有效发挥及加快低碳城镇化建设,则有赖于社会多种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鉴于此,构建了一个以制度改革驱动为保障、技术创新驱动为手段、资源效率驱动为支撑、低碳需求驱动为引擎和低碳供给驱动为路径的驱动力机制体系,并提出以驱动力为导向的政府、企业和居民等行为主体互动合作的低碳城镇化转型治理框架与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荣慧芳 方斌
研究目的:以2005—2014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基础,运用重心模型测算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匹配度,探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环境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地区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质量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呈下滑趋势,"凸""凹"相致,逆向明显;(2)城镇化重心与生态环境重心在东西方向的偏移幅度明显大于南北方向的偏移幅度;(3)城镇化重心、生态环境重心均向西南偏移,但前者的变化过程较后者更为明显;(4)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荣慧芳 方斌
研究目的:以2005—2014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基础,运用重心模型测算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匹配度,探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环境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地区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质量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呈下滑趋势,"凸""凹"相致,逆向明显;(2)城镇化重心与生态环境重心在东西方向的偏移幅度明显大于南北方向的偏移幅度;(3)城镇化重心、生态环境重心均向西南偏移,但前者的变化过程较后者更为明显;(4)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匹配度演化轨迹均呈M型,但整体匹配性较差,匹配年份仅占22.22%,平均匹配度仅为-0.1605。研究结论:2005—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状态整体处于较不匹配状态,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绩效,坚持集约、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未来安徽省城镇化演进中破解环境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中和
城镇化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同时也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本文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和log istic模型 ,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及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为准 确把握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地制定宏观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研究 灰关联理论 应用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恒恒 李斌 栾晓峰
2011年6—9月,在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不同林龄的人工林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杉木纯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2种林型,分别设置3块对比实验样地,采用"围栏陷阱法"对不同人工林植物群落特征和两栖动物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林林龄对两栖动物生态位的影响高于人工林树种组成对两栖动物生态位的影响,灌草层物种多样性规律和两栖动物生态位宽度规律一致;2)同科两栖动物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竞争较为激烈;3)两栖动物对人工林林龄变化的适应性和植物不同,在成过熟林中生态位宽度变窄、数量下降。
关键词:
人工林 两栖动物 群落 生态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覃成林 刘佩婷
本文运用全国数据,考察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关系,发现1990~2014年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倒U型变化,其拐点在2005年。根据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特征,使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1996~2004年城镇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2005~2013年城镇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利用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估算每个省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一般为东部沿海省份。可见,城镇化是否产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是有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的。就目前及未来而言,可以把城镇化作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手段。但其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琦 张竞娴 梁松
基于空间滞后模型(SLM)测算了我国2004—2016年30个省份的能源强度和城镇化水平,并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了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不同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我国四个区域中,城镇化水平与能源强度均表现为负相关关系,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强,西部和东北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
关键词:
城镇化 能源强度 空间滞后模型 区域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舒建玲 张晔
城镇化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文章基于VAR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的分工效应、集聚效应和需求效应将会给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村流通产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并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产业:加快制度改革,落实人口城镇化;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提升商品流通网络;发展村镇连锁经营和农村第三方物流。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流通产业 VA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