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76)
- 2023(23758)
- 2022(20069)
- 2021(18651)
- 2020(15692)
- 2019(35776)
- 2018(35127)
- 2017(66168)
- 2016(36313)
- 2015(41023)
- 2014(40820)
- 2013(40397)
- 2012(37228)
- 2011(33783)
- 2010(33900)
- 2009(31674)
- 2008(31320)
- 2007(27910)
- 2006(24830)
- 2005(22586)
- 学科
- 济(156729)
- 经济(156535)
- 管理(105992)
- 业(98596)
- 企(81595)
- 企业(81595)
- 方法(65749)
- 数学(57037)
- 数学方法(56280)
- 中国(42945)
- 农(40413)
- 财(39940)
- 学(35312)
- 业经(33670)
- 制(32439)
- 地方(30925)
- 贸(28477)
- 贸易(28459)
- 易(27610)
- 农业(26378)
- 银(24995)
- 银行(24911)
- 融(24739)
- 金融(24735)
- 务(24189)
- 财务(24093)
- 财务管理(24039)
- 行(23823)
- 理论(23701)
- 体(23043)
- 机构
- 大学(528623)
- 学院(522911)
- 济(216247)
- 经济(211752)
- 管理(197217)
- 研究(186009)
- 理学(169392)
- 理学院(167388)
- 管理学(164152)
- 管理学院(163225)
- 中国(141712)
- 科学(114936)
- 京(114050)
- 财(101269)
- 所(95444)
- 农(92061)
- 研究所(86616)
- 中心(83646)
- 业大(80356)
- 财经(80058)
- 江(78494)
- 经(72814)
- 北京(72481)
- 农业(72231)
- 范(68683)
- 师范(67880)
- 院(67348)
- 经济学(66665)
- 州(62208)
- 经济学院(59728)
- 基金
- 项目(350309)
- 科学(274375)
- 基金(255561)
- 研究(248767)
- 家(226083)
- 国家(224269)
- 科学基金(190599)
- 社会(158445)
- 社会科(150104)
- 社会科学(150062)
- 省(134274)
- 基金项目(133911)
- 自然(125279)
- 自然科(122382)
- 自然科学(122347)
- 自然科学基金(120173)
- 教育(114640)
- 划(114561)
- 资助(106327)
- 编号(98431)
- 成果(80877)
- 重点(79648)
- 部(77365)
- 发(74200)
- 创(71478)
- 课题(68988)
- 科研(67461)
- 创新(67029)
- 国家社会(66184)
- 教育部(65885)
- 期刊
- 济(242550)
- 经济(242550)
- 研究(158641)
- 中国(107323)
- 学报(91682)
- 农(83674)
- 科学(81505)
- 财(78582)
- 管理(75538)
- 大学(69360)
- 学学(65490)
- 农业(56408)
- 教育(55387)
- 融(50017)
- 金融(50017)
- 技术(44657)
- 财经(40945)
- 经济研究(39387)
- 业经(36521)
- 经(35299)
- 问题(31414)
- 业(30506)
- 贸(26890)
- 版(26417)
- 技术经济(25550)
- 统计(24872)
- 图书(24584)
- 科技(24469)
- 国际(24370)
- 理论(24049)
共检索到797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志帆
中国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体制改革道路,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最根本的制度变迁之一。市场化进程所释放的制度红利,不仅激活了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力,更有效的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然而,对于市场化进程究竟如何影响了中国宏观经济,尤其是经济波动的问题,理论界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将转型期划分为增量改革阶段和存量改革阶段,并利用HP滤波法对1978~2010年中国经济37个主要宏观经济运行指标进行剔除趋势处理,进而从波动性、共动性和粘滞性三个特征维度提炼出全样本时期和市场化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研究发现,随着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陆军 陈郑
本文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国存款利率约束与宏观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在1996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存款利率有约束状态,而存款利率约束在总体上减少了产出的波动;(2)存款利率有约束时,货币供应量等数量型冲击对产出影响幅度更小、持续时间更短,利率等价格型冲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周期更长,紧缩性的利率政策对经济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3)存款利率无约束时,数量型冲击总体上持续性更强,价格型冲击则容易引起经济增长短期内大幅波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建辉 靳涛
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革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一经验事实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变革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转型式制度冲击波动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自我国经济转型以来,制度变革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明显。转型制度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周期更长,同时其冲击影响具有递减性;在各个转型变革中,非国有化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率最大;转型式制度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冲击需要一定的时滞,这符合制度变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性质特征。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制度冲击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璋 李学林
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结构的不平衡,不平衡的生产力结构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内在的联系。这一理论猜想在对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数量关系的变化与GDP波动之间的实证分析中得到了证实,即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可以较准确地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般特征,较客观地揭示经济波动的基本数量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屹山 刘金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张宇
股票市场发展和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各种联系,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和VAR模型来研究两者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期之间股票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相互关系还很弱,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解释能力也很弱;宏观经济波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预测能力要强于股票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测能力。本文认为,导致这样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太多,我国的股票市场受政策或重大事件的影响比较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再见
本文采用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4季度的信贷数据,基于H-P滤波分析发现,信贷资金的分布与经济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运用CF带通滤波测算信贷变量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交叉相关系数和先行/滞后关系,得到的结论是:中长期贷款和建筑贷款的周期性波动提前于经济增长,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的周期性波动与经济增长率相对一致。对经济增长率的趋势及其波动成分进行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中长期贷款和建筑贷款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因此,宏观调控部门应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效应明显的领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薪燕
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企业资本结构可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势必会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在国外宏观经济和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通货膨胀率、贷款利率、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增长率、股市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银行贷款增长率等变量作为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自变量,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因变量,结合我国企业特有的资本结构特征,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法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多个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因素确实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程度因企业自身或宏观经济变动存在滞后性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经济增长是一年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本文试用白描的手法,着重对1990年实际经济增长动态进行趋势性分析,并找出影响增长的相关因素,勾画出经济运行的总轮廊,推出1991年经济增长的变化。1990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由上半年经济波动逐步转入下半年持续增长。这种变动主要受消费和投资需求由紧到松、出口持续增长、以及松动银根,增加贷款投入等因素影响。1990年经济增长反映的是这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志军 徐会军 巴曙松
房地产的波动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为说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通过协整和VAR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房地产价格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有显著的负影响,且房价波动对消费波动的方差贡献都大于2.5%左右;②我国房地产投资的波动对GDP的增长率有显著的正影响,当房地产投资额的增长率上升1个百分点时,GDP增长率上涨0.181个百分点,且1个单位的房地产投资波动的冲击在第4个季度时达到最大,之后缓慢衰减,这说明房地产投资的波动对GDP有长期的影响;③我国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上升1个百分点时,通货膨胀率则上升0.118个百分点,且通货膨胀率对房价波动冲击的响应比较小,在第8个月达到最大,以后则开始衰减,在达到的最大的影响以后甚至出现负的、不稳定的影响。
关键词:
房地产波动 宏观经济 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铎铎 张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增长和通胀的低波动;二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成长出体量相近的影子银行体系。这和美国1982-2007年的大稳定时期颇为相似。大稳定使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忽视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为后来的大衰退埋下伏笔。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非常迅猛,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资金脱实向虚和全社会杠杆率攀升等问题,增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金融去杠杆,其实质是对影子银行的规范和监管。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去杠杆取得了初步成效,实体经济也维持了稳中向好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铎铎 张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增长和通胀的低波动;二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成长出体量相近的影子银行体系。这和美国1982-2007年的大稳定时期颇为相似。大稳定使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忽视了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为后来的大衰退埋下伏笔。我国影子银行发展非常迅猛,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资金脱实向虚和全社会杠杆率攀升等问题,增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金融去杠杆,其实质是对影子银行的规范和监管。目前来看,我国的金融去杠杆取得了初步成效,实体经济也维持了稳中向好的趋势。未来,在珍视和保持实体经济低波动态势的同时,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框架,积极预防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国忠
宏观经济波动的模型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的热点问题。萨缪尔森和希克斯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作为阐述经济波动周期的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而被到处引用;克莱因建立的1921—1941年间美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则以其短小精悍、性能优越的特点,开创了波动理论模型实践化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长期增长的路径、周期的波长和波幅、扩张期和收缩期的长度以及失业和通胀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我国当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可以认为,2007年的中国经济已经过热,并运行到了本轮周期的波峰;2008年将掉头向下,进入收缩阶段,但物价水平还会持续上升。本轮收缩阶段的时间不会很长,有可能在2009年进入本轮周期的谷底。同时,经济收缩的幅度也将有限,有可能保持在8%或8.5%以上。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适时、适度的经济政策调控。只有科学地把握经济政策的走向和力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政策效果。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走势 经济政策调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继翠 肖继五 周潮
利用我国1994~2014年季度统计数据,根据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建模思想,将居民消费习惯形成和资本调整成本引入到RBC模型,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闲暇习惯形成要强于消费习惯形成,但闲暇习惯形成难以持久且容易消失,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虽相对较弱但更加持久;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有助于平滑消费,从而平抑宏观经济波动;资本调整成本的存在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居民的闲暇习惯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资本调整成本变动对劳动投入的影响,从而能够起到平滑经济波动的作用。因而,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居民适时调整消费和闲暇,形成稳定的消费...
关键词:
实际经济周期 习惯形成 调整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