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5)
- 2023(8423)
- 2022(6969)
- 2021(6353)
- 2020(5094)
- 2019(11754)
- 2018(11386)
- 2017(21702)
- 2016(11575)
- 2015(12989)
- 2014(12887)
- 2013(12450)
- 2012(11176)
- 2011(10186)
- 2010(10110)
- 2009(9756)
- 2008(9767)
- 2007(8580)
- 2006(7611)
- 2005(7054)
- 学科
- 济(46288)
- 经济(46202)
- 管理(41538)
- 业(37439)
- 企(32836)
- 企业(32836)
- 方法(18853)
- 财(15555)
- 数学(14853)
- 数学方法(14671)
- 制(14207)
- 业经(13046)
- 农(12565)
- 中国(12399)
- 体(10140)
- 理论(9582)
- 学(9566)
- 务(9319)
- 财务(9299)
- 财务管理(9280)
- 企业财务(8821)
- 银(8664)
- 银行(8654)
- 贸(8621)
- 贸易(8614)
- 体制(8562)
- 易(8393)
- 行(8276)
- 融(8272)
- 金融(8270)
- 机构
- 大学(170355)
- 学院(169026)
- 济(73612)
- 经济(72215)
- 管理(66473)
- 理学(57558)
- 理学院(56957)
- 管理学(56234)
- 管理学院(55910)
- 研究(54978)
- 中国(42315)
- 财(37642)
- 京(34746)
- 科学(30413)
- 财经(29319)
- 经(26632)
- 所(25987)
- 江(25148)
- 中心(24926)
- 经济学(23942)
- 农(23487)
- 研究所(23210)
- 财经大学(22050)
- 业大(21990)
- 经济学院(21409)
- 北京(21359)
- 范(21350)
- 师范(21173)
- 院(20167)
- 州(19546)
- 基金
- 项目(112661)
- 科学(90978)
- 研究(85561)
- 基金(84222)
- 家(72553)
- 国家(71956)
- 科学基金(62833)
- 社会(57824)
- 社会科(54857)
- 社会科学(54850)
- 基金项目(44018)
- 省(42627)
- 教育(39373)
- 自然(38312)
- 自然科(37440)
- 自然科学(37433)
- 自然科学基金(36799)
- 划(35900)
- 编号(33812)
- 资助(32827)
- 成果(28053)
- 制(27917)
- 部(26172)
- 重点(25579)
- 国家社会(24847)
- 创(24269)
- 发(23764)
- 课题(23380)
- 教育部(23345)
- 人文(22849)
共检索到252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平生 陈秋玲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运用分析的方法揭示和描绘法治的内涵和功能。本文试运用综合的方法,从制度生产力理论角度,探讨法治的生产力内涵,并为我国法活建设提供理论进路。
关键词:
法治 制度生产力 法治建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戴翔 刘长鹏 成鹏东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而开放条件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国内国际层面新型生产关系。具有对内制度创新与对外国际经贸规则嵌入双向协同特征的制度型开放,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适应性调整,因而能够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理论分析为先导,在创新性测度2013—2022年中国省域制度型开放水平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开展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制度型开放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制度型开放主要通过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强化技术创新激励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三,在制度型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地区政策执行力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第四,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呈现一定的异质性特征,而且在空间上还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国峰
生产力是一种生产"能力"。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自利"作为"自然"生产力的范畴,它是一种自然规律,是其他"人性假定"的基础,是第一性的;"人为"生产力的第一次反动是对自然本身的反动,而第二次反动是对其主体"人"的反动。人类制度的演化是一个"人为"生产力相对于自然和人自身的两次反动的逐渐修正的过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忠真 邹东涛
制度通过规范和改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科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从而使人的创造力得以正确发挥发展的能力,就是制度生产力。制度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系统的基础,是促进人的创造力发挥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体系。物质生产力、科技生产力只是人类创造力的对象化或物化,二者的发展有赖于人的创造力的发挥,而后者取决于制度的激励。制度生产力的作用,就是使人们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在一定的历史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忠真 邹东涛
制度生产力是制度规范、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而激发人们创造力正确发挥、发展的能力。制度生产力的体系 ,包括对人的创造力发挥进行驱动导向的整合力 ,激发人的创造力发挥的激励力 ,保障人的创造力有效发挥的规范力 ,对人的创造力进行整体培育的开发力 ,对人的创造力发挥提供适宜、协调的环境条件的协同力 ,为人的创造力的增长而不断提供扩大的自由发展空间的更新力。它们可分别以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进行测度。
关键词:
制度生产力 体系 测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于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质变,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驱动下更大规模、更高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进以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平台为中介的生产和流通组织、以数据要素为牵引的要素优化组合、以高新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赋能创新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赋能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赋能开放发展;通过催生民生导向的生产关系赋能共享发展,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产业优势作为政策着力点,激发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金芳 张凤林
经验收入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是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培训带来的较高生产力还是其他制度因素?由于个人产出品衡量上的困难,文章选择学术劳动力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 incer(1979)的经验收入方程对中国某一高校教师收入进行经验分析,结果验证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同时并不排除制度因素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验对收入大于产出对收入的影响;教师职称对收入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经验收入曲线 生产力 制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卫军 王凯荣 谢小立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稻田土壤不同施肥制度与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关系。维持土壤持续生产力的实质是维持土壤肥力,有机农业和石油农业施肥制度土壤养分收支基本持平,可维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而偏施化肥的施肥制度促使缺施营养元素亏缺量加大,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有机无机结合施肥制度养分循环速度快,养分产出量大,养分消耗加剧,但有机物质生产量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归还和土壤有机质平衡,土壤养分盈余量大,可逐斩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关键词:
红壤稻田,施肥制度,土壤肥力,持续生产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孟子 刘志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议题。在斗争和执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总结生产力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容。本文基于历史演化视角,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产力理论发展脉络,重点剖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贡献。本文认为:(1)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发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深化阶段。(2)中国共产党生产力理论主线历经了“注重生产关系变革—强调生产力增量发展—重视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转变。(3)新质生产力理论继承了党在现代化建设各个时期的生产力理论成果,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飞
法治教育的推进不仅需要依靠法治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也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学校制度生活的法理规范性。但从当前的教育现实来看,我们的学校制度生活仍然存在着柔性有余而法治刚性不足的弊病,集中体现为法治程序意识的淡薄、法律权利保障体系的欠缺、法治制裁体系的弱化、法治监督与申诉平台的匮乏等问题。这严重损害了法治的权威性乃至公信力,使法治教育的推进缺乏学校制度生活的基础。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学校制度生活进行法治的"刚性"建构,增强学校制度的法理规范性,开展法治观念教育;建立学校的依法治理机制,开展法治行动教育;健全学校
关键词:
制度刚性 法治教育 学校制度 法治精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袁子媚
数字时代的新变化对经济生产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生产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全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以一种全新的“质态观”视角解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演进,从理论概念和源头探寻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在质态观分析框架下解析生产力新质态的内涵和形成机理,最后总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征和实践进路。“质态观”的唯物主义辩证属性和辩证唯物的发展属性,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在其内涵和外延表达上的基本特征,内涵上表现为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量互变的结果,核心在于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生产力变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从“质”上体现出科技创新对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赋能状况,从“量”上体现出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程度及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力和贡献度上,进一步地,质量互变在自然、文化、政策和体制的影响中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外延上新质生产力表现出相对性、连贯性、复杂性和实践性特征,这些属性指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提高推陈出新的能力、注重继承性和全局把控,并通过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创新文化传承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实践来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