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1)
- 2023(16834)
- 2022(14723)
- 2021(13845)
- 2020(11598)
- 2019(26283)
- 2018(26022)
- 2017(49967)
- 2016(27100)
- 2015(30288)
- 2014(29913)
- 2013(29505)
- 2012(26776)
- 2011(24016)
- 2010(24154)
- 2009(22641)
- 2008(22054)
- 2007(19490)
- 2006(17242)
- 2005(15174)
- 学科
- 济(104732)
- 经济(104582)
- 业(85479)
- 管理(83481)
- 企(62697)
- 企业(62697)
- 农(50705)
- 方法(44182)
- 财(38570)
- 数学(38176)
- 数学方法(37744)
- 农业(34050)
- 中国(28425)
- 业经(27632)
- 制(25812)
- 地方(22096)
- 学(21875)
- 务(21035)
- 财务(20962)
- 财务管理(20906)
- 企业财务(19852)
- 环境(19570)
- 体(18426)
- 贸(18278)
- 贸易(18269)
- 易(17785)
- 技术(16994)
- 银(16976)
- 银行(16937)
- 理论(16766)
- 机构
- 学院(378211)
- 大学(375122)
- 济(152040)
- 管理(149609)
- 经济(148783)
- 理学(129976)
- 理学院(128633)
- 管理学(126495)
- 管理学院(125827)
- 研究(124131)
- 中国(94863)
- 京(78603)
- 财(77152)
- 科学(76452)
- 农(74312)
- 所(61966)
- 业大(60082)
- 财经(58056)
- 中心(57365)
- 农业(56967)
- 江(56257)
- 研究所(55815)
- 经(52697)
- 北京(48920)
- 范(48568)
- 师范(48156)
- 经济学(44878)
- 州(44644)
- 院(44626)
- 财经大学(42679)
- 基金
- 项目(258291)
- 科学(203332)
- 研究(192337)
- 基金(187413)
- 家(162285)
- 国家(160852)
- 科学基金(138698)
- 社会(122031)
- 社会科(115310)
- 社会科学(115282)
- 省(101605)
- 基金项目(99793)
- 自然(88661)
- 教育(87132)
- 自然科(86519)
- 自然科学(86502)
- 自然科学基金(84924)
- 划(83966)
- 编号(80017)
- 资助(75752)
- 成果(64504)
- 重点(57410)
- 部(57221)
- 发(55128)
- 创(53850)
- 课题(53803)
- 制(51065)
- 创新(50237)
- 国家社会(50169)
- 教育部(49065)
- 期刊
- 济(171970)
- 经济(171970)
- 研究(112240)
- 中国(76410)
- 农(73952)
- 财(62641)
- 学报(59346)
- 科学(54350)
- 管理(51584)
- 农业(49922)
- 大学(46035)
- 学学(43732)
- 教育(40107)
- 融(34665)
- 金融(34665)
- 业经(32553)
- 技术(31292)
- 财经(28167)
- 经济研究(25741)
- 经(23953)
- 业(23798)
- 问题(23257)
- 版(19946)
- 科技(18123)
- 技术经济(17735)
- 理论(17703)
- 图书(17214)
- 现代(17045)
- 资源(16430)
- 财会(16339)
共检索到559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4年29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逐步推演,检验财政支农减贫增收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效果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区域制度环境较差的省份,财政支农的减贫效应并不充分;随着制度环境逐步改善,财政支农减贫的作用显著提高;但处于中等制度环境水平的省份,其减贫效应却反常的低于处于制度环境较差区间的省份,即财政减贫作用存在类似"中部塌陷"现象。而在制度环境的各个维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素市场培育以及市场中介与法制环境是影响财政减贫效应的关键维度。
关键词:
制度环境 财政支农 减贫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4年29个省域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逐步推演,检验财政支农减贫增收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效果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区域制度环境较差的省份,财政支农的减贫效应并不充分;随着制度环境逐步改善,财政支农减贫的作用显著提高;但处于中等制度环境水平的省份,其减贫效应却反常的低于处于制度环境较差区间的省份,即财政减贫作用存在类似"中部塌陷"现象。而在制度环境的各个维度中,政府与市场关系、要素市场培育以及市场中介与法制环境是影响财政减贫效应的关键维度。
关键词:
制度环境 财政支农 减贫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娟
在我国,贫困不单单是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还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解决贫困问题时,政府宏观调控必须与市场机制结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本文中,笔者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机制入手,深入探讨相关因素的作用机理与作用结果,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意见。
关键词:
贫困 农村地区 财政支农投入 减贫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建军 武拉平
基于对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贫困减少之间关系的考察,理论推导发现: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实证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间,总体上,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村贫困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内,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对农村减贫效果较为明显;而长期内,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果趋于平稳。短期有效长期平稳的减贫效果,要求政府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具有持续性。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村贫困 减贫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远东 温涛 王小华
针对既有农村减贫效应的研究,理论模型中变量空间效应考虑的缺失。本文从财政金融支农投入这一影响农村减贫主要动力源的角度构建了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定量测度了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以及在省份间表现出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对本省份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且对邻接省份减贫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支农政策对本省农村减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农村贫困程度在省份间存在正的相互依赖性,即贫困地区往往集中连片存在;以及农村劳动力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间接促进农村减贫等一系列重要结论。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政策 减贫效应 面板空间计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邹文杰 冯琳洁
本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检验1993-2013年我国财政支农减贫效应,并应用门槛面板模型考察财政支农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显著,财政支农与贫困发生率在空间上呈非均衡分布,财政支农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门槛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支农的减贫弹性随着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结论对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启示明显:在鼓励和督促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同时,中央政府应充分考虑财政支农减贫的空间异质性和门槛特征,在配置财政支农资金时适当向辐射力强的省份以及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的省份倾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效应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减贫效应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鸿渐
文章针对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益进行了空间固定效应以及时序效应的筛选,并结合Hausman、Wald检验实施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model)的修正,以W空间权重矩阵标准化验证我国区域间时序基础上的财政金融支农减贫效应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以信贷的主要方式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来实现农村减贫,具有直接效应;金融支农减贫与经济效益存在正向弹性,区域的财政支农减贫效应扩散至邻近区域的可能性要高于劳动力增加带来的相应效益在邻近区域的扩散。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 减贫 空间外溢 直接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鹏 李建贵
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扶贫机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是贫困地区人口减贫增收的重要渠道,如何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减贫增收效应,成为精准扶贫政策调整的关键。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级地区的农村财政支农资金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对全国整体水平,还是分区域考察,财政各支农资金项目都会对贫困人口减贫增收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但区域间财政各支农资金项目的作用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比发现,地区发展水平越是落后,社会性支农资金项目的减贫增收效应越强,效果越明显。应通过加大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入,在不同区域差别化运用科学程序实施精准扶贫,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支出,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工作。
关键词:
农村 财政支农资金 减贫增收 扶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玉强 宋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脱贫攻坚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并切实提升减贫效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为此,基于2010—2016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在实证检验财政支农支出与减贫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别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测度了财政支农支出的减贫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支出显著促进了减贫;2)从静态角度看,中国省域层面的减贫效率普遍不高,而且地区差异上呈现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主产区"的显著特征,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不高;3)各省域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产出配置结构不合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4)从动态角度看,大部分省域财政支农支出动态减贫效率不高,主要源于技术变动效率偏低。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减贫 效应 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瑞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0042016年连续十三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广西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农"发展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短缺。因此,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瑞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004~2016年连续十三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广西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农"发展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短缺。因此,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钟德仁 梁俊凤 王茜 郝渊晓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带有明显的中央集权和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利益博弈过程。因此,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托,强化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制度创新的作用,重视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和壮大农民组织利益集团,实现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跃升,这是财政支农资金低效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视角。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谭静 王会川 葛小南
近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连续释放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激活现代农业潜力的强烈信号,社会普遍认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将进入又一个"破冰期",同时也预示着现代农业将步入发展"黄金期"和"活跃期"。在此背景下,探索与研究财政支农思路和方式的调整,对促进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艺璇 李中建
本文在财政支农、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三者关系的计量模型。以中部六省2006-2018年为样本,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财政支农的异质性,借助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测度了金融发展水平,深入研究了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及结构性收入的差异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从农户的总收入看,财政支农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从农户的收入结构看,财政支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普惠金融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以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省份,普惠金融的作用是积极的,但在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省份其作用是消极的;从财政因素看,财政支农效应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特征,说明中部六省财政支农力度相对不足;从财政支农的异质性看,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有差异的财政政策更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财政 普惠金融 减贫增收 异质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山西财政支农和减贫政策效应研究"课题组
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的迅速增强,中央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以下简称"三农")的支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助农惠农政策。山西省积极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结合本省实际,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财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