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64)
- 2023(18390)
- 2022(15040)
- 2021(13755)
- 2020(11494)
- 2019(25944)
- 2018(25905)
- 2017(49943)
- 2016(27310)
- 2015(30599)
- 2014(30596)
- 2013(29920)
- 2012(27100)
- 2011(24176)
- 2010(24110)
- 2009(22759)
- 2008(22539)
- 2007(20223)
- 2006(18136)
- 2005(16672)
- 学科
- 济(113062)
- 经济(112898)
- 业(100854)
- 管理(96157)
- 企(90832)
- 企业(90832)
- 方法(46842)
- 业经(37145)
- 数学(36754)
- 数学方法(36340)
- 财(35870)
- 农(34333)
- 中国(30168)
- 制(25961)
- 务(25167)
- 财务(25089)
- 财务管理(25055)
- 农业(23855)
- 企业财务(23775)
- 学(21522)
- 技术(21427)
- 地方(21024)
- 理论(20959)
- 和(20634)
- 划(19978)
- 环境(19600)
- 体(19359)
- 贸(18464)
- 贸易(18453)
- 策(18002)
- 机构
- 学院(391473)
- 大学(389616)
- 管理(157390)
- 济(156340)
- 经济(152967)
- 理学(135108)
- 理学院(133663)
- 管理学(131588)
- 管理学院(130869)
- 研究(126767)
- 中国(97890)
- 京(83590)
- 科学(77323)
- 财(76265)
- 所(63027)
- 农(63010)
- 财经(59835)
- 江(59227)
- 中心(57130)
- 业大(56796)
- 研究所(56786)
- 经(54266)
- 北京(52578)
- 范(49659)
- 师范(49222)
- 农业(49165)
- 州(47602)
- 经济学(46404)
- 院(46332)
- 财经大学(44087)
- 基金
- 项目(260288)
- 科学(205938)
- 研究(193299)
- 基金(189310)
- 家(163576)
- 国家(162125)
- 科学基金(140877)
- 社会(123004)
- 社会科(116466)
- 社会科学(116435)
- 省(101954)
- 基金项目(100301)
- 自然(90357)
- 自然科(88232)
- 自然科学(88213)
- 教育(87515)
- 自然科学基金(86660)
- 划(84438)
- 编号(79206)
- 资助(76490)
- 成果(64316)
- 重点(57719)
- 部(56833)
- 创(55735)
- 发(55230)
- 课题(53934)
- 创新(51448)
- 制(50916)
- 国家社会(50564)
- 项目编号(49233)
- 期刊
- 济(180171)
- 经济(180171)
- 研究(116555)
- 中国(77201)
- 管理(62847)
- 财(61989)
- 农(59115)
- 学报(58731)
- 科学(55233)
- 大学(45445)
- 学学(42687)
- 教育(42165)
- 农业(40557)
- 融(35358)
- 金融(35358)
- 技术(34837)
- 业经(31315)
- 财经(29884)
- 经济研究(27453)
- 经(25570)
- 问题(23608)
- 业(22761)
- 图书(20187)
- 技术经济(20187)
- 现代(19225)
- 科技(18492)
- 理论(18402)
- 版(18195)
- 财会(17766)
- 商业(17700)
共检索到585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辉 张尚珠 李倩
为了探讨制度环境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制度多中心理论和产业基础观,从政府支持和市场经济制度的组合视角出发,并引入行业特性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浙江、上海、天津、黑龙江、山西、甘肃地区的246家传统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对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经济制度对这一关系起正向的调节作用;行业动态性和行业丰裕性在政府支持与数字化转型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市场经济制度对行业丰裕性的中介作用起调节效应。因此,政府支持与市场经济制度的组合通过行业特性对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制度理论和数字化转型研究,也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帆 张爱美 刘颖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怀超 刘柏君 梁晨 何智敏
基于258份有效样本,运用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水平、数字化应用范围)、失败学习(个体失败学习、组织失败学习)、制度资本(正式制度资本、非正式制度资本)与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首先,单个因素不构成企业高/非高数字化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是高数字化技术水平在产生企业高数字化创新过程中发挥普适性作用;其次,产生企业高数字化创新的组态有5个,其中存在两组二阶等价组态,第一组二阶等价组态由3个组态构成,均以高数字化技术水平和高个体失败学习为核心条件,并分别以高数字化应用范围和高组织失败学习、高数字化应用范围和高制度资本、高数字化应用范围和非高制度资本为边缘条件;第二组二阶等价组态由2个组态构成,均以高组织失败学习和高非正式制度资本为核心条件,并分别以高数字化技术水平、高个体失败学习和高正式制度资本,以及高数字化转型和高正式制度资本为边缘条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达 何国文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对供应链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CEO数字化支持行为对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结果发现:CEO数字化支持行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正向影响,数字技术跃迁、数字设施搭建、信息系统协同在CEO数字化支持行为与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CEO数字化支持行为、数字技术跃迁、数字设施搭建、信息系统协同四个变量的组合形成6条高和6条非高数字化转型路径。因此,CEO在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企业数字技术提升和数字设施平台的搭建,促成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协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喻彪 杨刚
利用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角度考察了股票错误定价的纠偏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股票错误定价,主要表现为矫正股价低估的定价偏误;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抑制盈余管理以及改善信息披露质量等途径降低股票错误定价;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降低股票错误定价的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投资者异质信念较大以及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芳城 胡俊 钟廷勇
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信息环境改善效应、公司治理完善效应以及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从而能够优化企业的投资决策,促进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会增强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机会的正相关性,表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提升;数字化转型对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代理问题较大、融资约束较强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作用,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和融资约束等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对于研发强度较高、金融化程度较高、银企关联程度较低、成长期、规模较小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更为显著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作用;数字化转型还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的会计业绩提升。因此,企业应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并积极改善信息环境、完善公司治理、缓解融资约束,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提高投资决策质量和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大鹏 王节祥
已有研究关注到平台赋能可以弥补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但平台要如何推进赋能,其背后的机制尚待深度剖析。通过分析阿里巴巴淘工厂平台赋能服装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探索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平台赋能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消除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互补创新三个阶段。平台通过生产要素在线化和订单可视化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平台用户体验;通过产能在线和供需匹配推荐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通过流程重塑和智能优化实现互补创新,提升企业业务全链路协同水平。平台赋能不是平台企业的单边输出,而是平台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双边共创。研究结论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选择以及政府相应政策的制定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平台赋能 数字化转型 数据智能 价值共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大禹 谢获宝 邹梦婷 孟祥瑜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能够深刻重塑并赋能经济,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载体,在数智时代下发挥何种微观效应?以企业风险承担作为切入点,剖析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剖析与大样本实证检验,揭示微观主体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具体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维持自身财务稳定性。基于产权属性相异的横截面检验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数智赋能对于财务稳定性同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未表现出属性上的差异。数字化转型对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显著性,而对非高科技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不具备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两类企业财务稳定性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前述影响效应通过提升微观主体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环境不确定性提升企业经营获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膨宇 贾静 郭可佳 尹昱霖
文章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环境绩效,深入剖析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作用机制与带动效应,并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有效降低企业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降低环境治理成本、提升行业竞争度和激发绿色创新积极性三条路径实现。进一步,在空间溢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同群效应的带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周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同行业同区域的竞争者产生了积极的碳减排带动作用。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民众关注度和政府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均会提高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金 洪梓涵 段清清 熊剑
采用沪深A股2009—2021年数据,利用Python爬虫技术构建不同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实证研究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ESG表现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会提升企业ESG表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促使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能力,最终改善ESG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融资约束更高、中西部和北方等自然资源丰富地区、民营企业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的影响会更为显著;在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更换自变量和更换行业划分后结论仍然成立。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进一步验证了国家制定“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也为我国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鑫鑫 汤小华
选用沪深A股上市的2039家制造企业2010—2021年的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主要通过加大创新资源投入、缓解融资约束的方式来发挥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正向调节了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非国有、有政治关联、东部地区的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促进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创新资源投入 融资约束 企业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张矿伟 吴功兴
数字化转型是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其对创新的作用机制与绩效问题一直是个黑箱。建立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数字化转型测度基础上,从其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效应维度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以客观评估中国数字化转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的判断标准在于其贡献变化和投入上;中国数字化转型发展较快并且地区差距在不断缩小;数字化转型具有技术创新效应但无管理创新效应,目前尚在起步期;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创新效应在其发展初期可能会出现;客观评价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阶段非常重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树含 李晓翔
在构建企业融通创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通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边界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融通创新,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融通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规模异质性,即相对于中小企业,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更能够促进企业融通创新;(3)数字化转型通过拓展边界促进企业融通创新,即能力、权力和效率边界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融通创新间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窦斌 王悦
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其自身运营效率,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效应如何,是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对此,本文基于Word2Vec神经网络语言模型,构造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量化指标,并结合国有上市企业的经营数据,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机制和外部效应。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提升管理能力、增强创新能力三个渠道促进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呈现出显著的赋能效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整体经济的外部效应体现在对其他企业转型的溢出效应,以及应对宏观经济冲击的稳定器效应。本文还发现,通过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柔性和适应性创新能力,以及加强管理层激励和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可以实现更好的转型效果。上述发现不仅从量化的角度检验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自身赋能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论证了加快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也明确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途径,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福萍 商梦亭 黄宇杰 齐鲁光
基于知识基础理论,采用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知识资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直接影响与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产生的间接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和丰富性在知识资本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知识资本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知识资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实现的;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环境丰富性正向调节该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国有产权、高科技行业样本中,知识资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指导企业利用知识资本促进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