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01)
2023(17463)
2022(14546)
2021(13429)
2020(11446)
2019(26043)
2018(25599)
2017(49030)
2016(26522)
2015(29810)
2014(29151)
2013(28964)
2012(26380)
2011(23810)
2010(23940)
2009(22847)
2008(22794)
2007(20258)
2006(17856)
2005(16370)
作者
(76935)
(64102)
(64090)
(60604)
(40856)
(30801)
(28737)
(24849)
(24368)
(22918)
(21991)
(21497)
(20657)
(20356)
(20036)
(19587)
(19133)
(18701)
(18535)
(18451)
(15979)
(15863)
(15670)
(14669)
(14436)
(14378)
(14224)
(13943)
(12785)
(12512)
学科
(120911)
经济(120750)
(100708)
管理(93749)
(89558)
企业(89558)
方法(57816)
数学(48817)
数学方法(48189)
(37244)
(34725)
业经(33721)
中国(30484)
(26314)
(25439)
财务(25392)
财务管理(25356)
企业财务(24114)
农业(23866)
(23403)
贸易(23390)
(22826)
技术(20698)
(20167)
环境(19484)
(19229)
(18678)
(18675)
(18604)
理论(18499)
机构
学院(389657)
大学(387017)
(171957)
经济(169072)
管理(155676)
理学(134923)
理学院(133599)
管理学(131482)
管理学院(130774)
研究(127018)
中国(101658)
(80913)
(80500)
科学(74761)
(66770)
财经(64597)
(63364)
(58961)
中心(57703)
业大(57343)
(57274)
研究所(57152)
经济学(53840)
农业(52592)
北京(50496)
经济学院(48769)
财经大学(48027)
(45474)
(44600)
(43987)
基金
项目(258189)
科学(206075)
基金(193299)
研究(184390)
(169025)
国家(167684)
科学基金(145626)
社会(122886)
社会科(116911)
社会科学(116882)
基金项目(101135)
(98671)
自然(94445)
自然科(92372)
自然科学(92345)
自然科学基金(90796)
教育(83911)
(82729)
资助(80185)
编号(70711)
(58271)
重点(58052)
(55991)
成果(55830)
(54070)
国家社会(52643)
创新(51865)
(50755)
教育部(50519)
(50034)
期刊
(185989)
经济(185989)
研究(112740)
中国(73764)
(65607)
管理(61783)
(60770)
学报(58701)
科学(56716)
大学(45565)
学学(43720)
农业(41113)
(37123)
金融(37123)
技术(33856)
财经(33201)
经济研究(31102)
业经(30671)
教育(30372)
(28584)
(24825)
问题(24538)
技术经济(21747)
统计(21255)
(21211)
(19896)
世界(19352)
商业(18469)
国际(18300)
(18017)
共检索到575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邵传林  裴志强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库及省级层面的制度数据测度制度环境对企业规模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地区制度环境对企业规模具有U型影响效应,当地区制度环境质量低于门槛值时,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会对企业规模产生抑制作用;只有当地区制度环境质量大于门槛值时,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才会对企业规模产生促进作用;当前中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的水平远低于理论上的门槛值,从而对企业规模扩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各种稳健性检验均表明,地区制度环境显著抑制了企业规模扩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邵传林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制度环境、产权性质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在逻辑,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层面的制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相比,企业家创新精神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倾向于有效发挥;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相对于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有效发挥。各种稳健性测试均表明,本文假说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当采用地区腐败程度衡量制度质量时,本文假说亦成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毅  李冬娅  方琦璐  陈熹  
产业集聚对企业规模的重要影响在发达国家中得到了证实。本文基于对1998年至200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年度调研报告中数据的分析,证实了在中国背景下,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格兰特检验来证实产业集聚对企业规模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发现相比于企业数量,企业的规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集聚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一  柳春  魏昀妍  李之昂  
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新建外资企业样本以及手工搜集识别的新建企业母国信息,研究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对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制度距离越大,FDI越倾向于选择合资的进入模式;此外,这一关系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当制度差异较大时,相比独资模式,与东道国企业的合作可能是降低制度风险的一个有效途径。该研究为我国制度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如何吸引并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彬  陈博潮  
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但僵尸企业严重影响中国产业升级进程。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内僵尸企业比例越高,产业升级进程越缓慢。机制分析发现,僵尸企业通过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进步两种渠道拖累产业升级。从资源配置角度看,静态上僵尸企业扭曲企业资本要素投入,对资本投入不足的企业危害更为突出;动态上僵尸企业不仅阻碍在位企业增加值率提升,还妨碍潜在高增加值率企业进入市场。从技术进步角度看,僵尸企业具有自身创新懈怠和挤出正常企业创新的特征。本文从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的视角揭示了僵尸企业对产业升级的拖累效应,为更好处置僵尸企业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晓华  王昀  
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样本,通过企业规模分布的统计分析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行业比较,构建半对数模型考察企业规模对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而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测算了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差异的贡献。结果发现: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行业中,企业规模分布和生产率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企业规模与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但多数企业扩大规模仍然有利于生产率的提升: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和技术密集型的医药制造业而言,规模扩张依靠规模经济与技术创新效应两方面带动了生产率,而在资本密集型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大规模生产会削弱研发活动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来自不同类型行业的夏普里值分解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差异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向艺  
我国工业企业规模与规模结构的实证分析徐向艺工业企业规模的规模结构是工业产业组织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业企业规模和规模结构的实证分析,探讨工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的途径。(一)工业企业规模是指在工业企业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和工业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玉梅  
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本文检验了企业规模异质性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互动联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因素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具有显著影响。按要素密集度对制造业的分类回归进一步表明,上述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劳动力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相关性不稳健,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结果是稳健的。这意味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地理集中倾向:大市场集中分布了更多大规模企业。这一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具有规模异质性:小规模企业通过集聚经济,促进生产率提高形成制造业集聚,大规模企业则通过集中分布在大市场而形成制造业集聚。另外,从制造业集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思明  王乔  
本文利用2003-2011年省对地级市政府税收分成调整的数据,观察税收集权对地级城市工业企业规模产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地级市政府面对税收集权,通过扩大本地工业企业产值规模来应对税收收入下降,并制定向内资企业倾斜的政策支持内资工业企业的发展,采用"引入效应"的发展方式扩大工业企业的数量来保证辖区内工业企业总产值规模的增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阿城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政府扶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抓手,对该政策落实状况的实地评估有助于政策完善。以武汉市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法获取企业对加计扣除政策的关注度与满意度,构建政策评估的四分象限图。研究发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于加计扣除政策的满意度和关注度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政策效力并未最大化;政府需要拓宽武汉市加计扣除适用范围、明确费用归集"负面清单"项目、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具体领域进行加计扣除,而企业则需要建设起与之相匹配的标准化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而真正实现释放企业创新活力的政策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凌  李宏彬  熊艳艳  周黎安  
本文使用在浙江省收集的企业一职工配对数据研究了国际学术界困惑已久的企业规模对工资的溢价谜题。我们发现,当控制了企业所处的地区、行业和职工的人力资本后,企业的技术效率可以完全解释企业规模对职工工资的正向作用。大企业提供高工资,主要是由于它们拥有高素质的职工和较高的技术效率。与国际上使用发达国家数据的同类文献相比,本文所使用数据的独特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与职工的配对,便于控制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特征;二是在制造业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更接近于一个竞争性市场,因而更容易识别企业规模对工资的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江  刘旗  
采用门槛面板模型方法,并基于国有工业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效率差异的视角,区别不同的阶段的市场化进程,可分析国有企业规模与其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发展越高的行业中,国企规模的扩张越不利于其效率的改善。一个合理的推论是,市场化中等发展程度的行业,尤其是公用事业,应及时将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尽可能降低改革的成本。在市场化发展程度高的行业,则应坚持既定的改革总方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小钢  刘叩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何在更好地利用新兴科技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的替代弹性不同,机器人使用将导致非常规任务就业增长,常规任务就业减少,产生就业极化效应,且这种极化效应在机器人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接着,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机器人进口匹配数据的经验证据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常规任务劳动力,机器人显著促进了非常规任务劳动力就业;而且,机器人的就业极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出口贸易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机器人确实是通过常规任务岗位替代效应和非常规任务岗位创造效应导致了就业极化;相比于技能偏向,机器人更多体现的是工作任务偏向属性(RBTC)。本文深化了对机器人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解,为制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高质量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良益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企业效率原则具有一致性的假设条件下 ,作者以“企业———中间性组织———市场”三分法为理论基础 ,提出规模边界及制度的二重性。并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特征出发 ,对规模、制度应如何协调变化以提高企业效率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与审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方明月  聂辉华  
企业规模或边界问题是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存在多种理论假说,但尚缺乏足够的经验检验。本文首次利用2001—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决定中国企业规模的因素。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资产专用性、创新、企业利润和产权保护程度高度正相关。与之相反,笔者发现产权结构和人均资本对企业规模无显著影响。笔者认为,加大创新力度,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法治、竞争、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壮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