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19)
2023(16664)
2022(14210)
2021(12965)
2020(11056)
2019(24761)
2018(24254)
2017(46166)
2016(25042)
2015(27798)
2014(27253)
2013(26821)
2012(24491)
2011(22034)
2010(22082)
2009(20533)
2008(19996)
2007(17649)
2006(15568)
2005(13457)
作者
(71350)
(59970)
(59593)
(56601)
(37673)
(28787)
(26988)
(23261)
(22835)
(21118)
(20342)
(20167)
(18980)
(18721)
(18519)
(18452)
(17876)
(17628)
(17172)
(17063)
(14672)
(14661)
(14487)
(13720)
(13503)
(13239)
(13111)
(13096)
(12057)
(11734)
学科
(102737)
经济(102576)
管理(77112)
(75029)
(58938)
企业(58938)
方法(48010)
数学(43089)
数学方法(42571)
(37388)
(29938)
中国(26236)
农业(24908)
业经(24846)
(23899)
地方(20611)
(19537)
(18508)
贸易(18499)
(18441)
财务(18388)
财务管理(18341)
(17954)
环境(17892)
企业财务(17456)
(16619)
银行(16576)
(16467)
(15824)
金融(15819)
机构
大学(351496)
学院(351088)
(144538)
经济(141673)
管理(138621)
理学(120408)
理学院(119133)
管理学(117164)
管理学院(116505)
研究(112954)
中国(87228)
(74044)
(69051)
科学(68387)
(63977)
业大(55381)
(54889)
财经(54778)
中心(54669)
(53282)
(49914)
研究所(49778)
农业(49273)
北京(45767)
经济学(44803)
(43552)
师范(42992)
(41379)
(41013)
财经大学(40805)
基金
项目(244118)
科学(193807)
基金(180751)
研究(174480)
(158388)
国家(157067)
科学基金(136129)
社会(114840)
社会科(108886)
社会科学(108861)
基金项目(95924)
(94577)
自然(88875)
自然科(86855)
自然科学(86831)
自然科学基金(85313)
教育(80344)
(80180)
资助(73085)
编号(68345)
重点(54903)
成果(54366)
(54319)
(51472)
(51161)
国家社会(48367)
创新(47930)
(47899)
科研(47504)
课题(47088)
期刊
(155654)
经济(155654)
研究(97850)
中国(68922)
(61140)
学报(58279)
(54828)
科学(52437)
管理(49915)
大学(45409)
学学(43131)
农业(40014)
(34711)
金融(34711)
教育(32144)
技术(28902)
业经(28365)
财经(27392)
经济研究(23861)
(23403)
问题(21342)
(18953)
(18722)
统计(16615)
科技(16147)
(15883)
理论(15856)
技术经济(15822)
(15548)
资源(15348)
共检索到514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利娜  赵霞  
行为发生在制度环境中,制度环境会改变个人偏好及行为,但当前关于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研究对制度环境的重视不够。基于多中心治理等相关理论,文章利用京津冀三省市1485个村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逐步法、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KHB模型深入探讨了制度环境对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良好的环境整治制度环境、村民自治制度环境可以激励村民自愿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其中,环境收益感知、社区认同是制度环境与村民参与意愿的中介变量。因此,营造政府、企业、村"两委"全体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村民能民主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制度环境,对于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紫洪  张洋  龙昭宇  尹昌斌  张艳清  孟追  
[目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对于建立生活垃圾治理长效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村规民约是当前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探讨村规民约对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理,为建立激励村民参与的自治机制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吉林、山东、甘肃756户村民调研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结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分析不同类型村规民约对村民生活垃圾处置出资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的出资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2)在“规范式”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过程中,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置必要性认知起中介作用,其间接影响占比为5.63%;(3)村民的环境满意度正向调节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路径,即村民环境满意度越高,“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力更强。[结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地区非正式制度环境优势,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环境满意度、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度,推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紫洪  张洋  龙昭宇  尹昌斌  张艳清  孟追  
[目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对于建立生活垃圾治理长效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村规民约是当前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探讨村规民约对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理,为建立激励村民参与的自治机制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2020年9—11月对吉林、山东、甘肃756户村民调研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结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分析不同类型村规民约对村民生活垃圾处置出资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1)“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的出资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2)在“规范式”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过程中,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置必要性认知起中介作用,其间接影响占比为5.63%;(3)村民的环境满意度正向调节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路径,即村民环境满意度越高,“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力更强。[结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地区非正式制度环境优势,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环境满意度、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度,推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亚娟  赵敏娟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既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本文根据陕西农村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双栏模型(DHM)考察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运用层次回归将制度信任对环境关心-农户参与治理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纳入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关心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效应;制度信任不仅对农户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且还对环境关心-农户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制度信任度高的农户,环境关心对其支付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受教育年限及家庭人口数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收入高的家庭参与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相对更高。因此,提升农户环境关心意识、规范农户认可的法规制度以及创造良好的制度信任氛围,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世文  黄森慰  陈静  黄可扬  何有幸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农户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其是否愿意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关系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成效.本文基于2020CLES公开数据,采用Logit模型,通过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考察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引导型环境规制和奖惩型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引导型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宣传教育作用要强于奖惩型环境规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约束激励作用.另外,二者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2)引导型环境规制和奖惩型环境规制除了可以直接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外,还能通过环境认知、价值感知和社会信任产生间接影响.据此,应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环境规制体系建设,提高农户的环境认知、价值感知和社会信任水平,以增强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提高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效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从环  
村民自治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民主化的进程而产生和兴起的乡村新型组织形式 ,是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治形式 ,是我国“八亿农民的民主补习班”。但是 ,在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的过程中 ,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的影响 ,自治权力发生了位移 (包括正式位移和非正式位移 )。本文试图对村民自治权力发生位移的形式、过程、原因进行透视 ,从而对自治权力的合法行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乃元  苏丫秋  朱玉春  
为考察身份认知对村民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对陕西、宁夏两省758份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将村民归属感和干部亲近感作为内部人身份认知的两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内部人身份认知程度对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行为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集体效能感在内部人身份认知对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村民的亲社会倾向能够显著增强集体效能感对村民参与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建议以营造集体文化、凝聚集体意识、再造集体组织为前提,弱化村社内部的异质性,增强村民对村社集体和村级组织的认同感,为村民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意愿和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苏毅清   莫斯婷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四个村庄为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采用嵌套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成效及其差异,探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制度体系是不同层级规则的构型,其中,制度体系互动性与完整性的差异决定制度体系的运行成效,而制度体系高完整性和高互动性是制度体系稳定运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关键条件。本文进而提出三条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路径:一是以改善制度体系互动性来提升制度体系完整性的“纵向飞跃式”路径;二是以提高制度体系完整性来推动制度体系互动性的“横向推进式”路径;三是制度体系完整性和互动性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纵横交错式”路径。本文研究能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兰  
村民对乡村事务依法实行自治,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四个民主"来实现的,"四个民主"不但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也是村民自治的主要途径。因此,分析和总结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对推动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明璐  李景刚  钟爱嘉  陈泽淦  李颖妍  
研究目的:厘清村民认知错觉内涵,分析认知错觉对村民留用地安置意愿的影响,为破解留用地安置困局提供政策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产权认知错觉显著抑制了村民对留用地安置方案的接受意愿,尤其是禀赋效应的存在,使村民在留用地使用上利益导向突出,阻碍了村民接受留用地安置方案;(2)锚定效应引致村民对留用地价值产生认知错觉,继而显著遏制了村民对留用地安置方案的接受意愿;(3)正面的政府动机刻板印象,即村民在冲突经历、公平程度、认可度方面对基层政府和村委的正面评价,显著促进了村民留用地安置决策进程。研究结论:亟需重视村民对留用地政策的认知偏差带来的工作障碍,应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渠道地提升村民对留用地政策的认知水平,同时,重塑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消融村民对政府的负面刻板印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万纯  
村民自治既是农村居民的一项权利,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地方进行了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加强村民小组(自然村、村落)自治、增强乡村治理力量、试点政社分离和政经分离、创新村务公开模式等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同时,村民自治实践还面临农村居民自治能力有限、自治组织行政化、四个民主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就如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出了明确各个基层组织职能、引导多种自治模式、加强民主协商、增强乡村治理力量、创建有效的村务公开模式等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左孝凡  康孟媛  陆继霞  
改善农村环境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调动农村居民个体参与意愿是提升农村环境整体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本文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为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通过构建Manski互动效应模型和递归双变量Probit(RBP)模型,实证检验社会互动、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旨在为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明显的社会互动效应,社区内生互动效应对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互联网使用对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考虑个体选择性偏误后结果依然稳健,移动互联网成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互联网连通渠道;(3)互联网使用在削弱社会互动对个体生活垃圾分类意愿正向影响的同时,对个体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发挥促进效应,整体上削弱效应大于促进效应,但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4)社会互动、互联网使用及其交互作用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在性别及互联网连通渠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了加强社区营造建设,激发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农村环境数字治理能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创新能力,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效能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维  张帆  罗志红  
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居民垃圾分类会从源头影响生活垃圾处理,并从上至下影响整个产业链。为了实现服务持续供给、反映经营条件变化,在PPP项目合作中,应该根据居民分类行为对垃圾处理服务产生的影响调整价格。同时,也应该通过合理的调价机制激励社会资本推进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本文以提升可回收垃圾比例为目标,以利润率规制和激励社会资本落实垃圾分类制度为条件,构建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调价模型。研究表明:垃圾分类制度实施会改变社会资本原有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总额,可回收垃圾的出售将给社会资本带来现金流入。所以,应该通过将垃圾分类指标纳入PPP项目调价指标体系,适度调整利润率上限和积极推进"两网融合",促进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实现PPP项目的规范运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有幸  黄森慰  陈世文  黄可扬  
为探究环境政策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理,本文整合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和计划行为理论,运用闽、徽、陕三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政策能够提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多种环境政策获知途径的农户其意愿提升幅度最高,而单一环境政策获知途径间提升作用差异不大。相较于非项目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村的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受环境政策影响强度更大。环境政策通过影响社会规范中介因子和价值认知中介因子进而影响农户的生活垃圾分类意愿,且社会规范的中介效应比价值认知高,从而证明环境政策的行为导向较之观念导向更明显。此外,家庭废纸产生量使得环境政策知悉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促进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家庭年平均废纸产生量超过24斤(1斤=0.5千克)时,两者影响关系不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亚娟  叶凌云  赵敏娟  
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关键,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点,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主体作用,可以提高生活垃圾治理的效率与效果,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陕西省863名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从村庄制度视角出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框架,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村庄制度对农村居民的主观规范和治理态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进一步显著提升其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意愿及行为;主观规范、分类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分类意愿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另外,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受到村庄制度与亲戚朋友等周围人行为的影响,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村庄制度越完善,周围人参与分类的积极性越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随之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