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3)
2023(16727)
2022(14467)
2021(13533)
2020(11351)
2019(26001)
2018(25919)
2017(49280)
2016(27285)
2015(31034)
2014(31283)
2013(30389)
2012(27953)
2011(25450)
2010(25772)
2009(23888)
2008(23403)
2007(20828)
2006(18651)
2005(16858)
作者
(79064)
(65724)
(65544)
(61900)
(41978)
(31574)
(29653)
(25679)
(25050)
(23716)
(22443)
(22245)
(21048)
(21047)
(20387)
(20073)
(19462)
(19377)
(18847)
(18818)
(16572)
(16287)
(15901)
(14995)
(14768)
(14748)
(14656)
(14603)
(13328)
(12946)
学科
(111294)
经济(111155)
管理(80978)
(74305)
(61846)
企业(61846)
方法(47062)
数学(40428)
数学方法(39825)
中国(32739)
(29693)
(27735)
地方(26720)
业经(25685)
(23926)
(23705)
环境(20506)
农业(19696)
理论(19212)
(18749)
贸易(18733)
(18398)
银行(18354)
(18114)
(17977)
(17769)
金融(17766)
(17619)
技术(17596)
(16940)
机构
大学(388690)
学院(384823)
(150781)
管理(149320)
经济(147266)
研究(132591)
理学(128267)
理学院(126746)
管理学(124204)
管理学院(123504)
中国(98769)
(84500)
科学(82363)
(71695)
(67119)
(62362)
研究所(60683)
中心(59368)
(58319)
业大(57028)
财经(56019)
北京(54183)
(53679)
师范(53183)
(50704)
(48452)
农业(48374)
(47441)
经济学(44505)
师范大学(42810)
基金
项目(258163)
科学(202918)
研究(190282)
基金(185105)
(160763)
国家(159385)
科学基金(136769)
社会(118786)
社会科(112468)
社会科学(112438)
(102407)
基金项目(97582)
教育(88708)
自然(88497)
自然科(86392)
自然科学(86376)
(85913)
自然科学基金(84759)
编号(78203)
资助(77004)
成果(64872)
重点(58165)
(57521)
(56564)
课题(55335)
(53559)
创新(49813)
大学(49000)
科研(48897)
教育部(48506)
期刊
(172997)
经济(172997)
研究(119063)
中国(83080)
学报(60817)
(57578)
管理(57115)
科学(55709)
(54313)
教育(53469)
大学(47107)
学学(43168)
农业(39827)
(34943)
金融(34943)
技术(34233)
业经(28952)
财经(27298)
经济研究(26832)
(23251)
问题(22261)
图书(21843)
(20294)
科技(19148)
技术经济(18492)
理论(18328)
(17564)
现代(17152)
资源(17073)
统计(17018)
共检索到586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永堂   李洁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须致力于组织创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组织内部结构及能动性因素,更取决于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与大学的相互塑造。结合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理论与组织创新理论,构建新知识生产条件下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大学组织创新空间构建与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构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知识生产方式变革为中介条件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打破结构惯性、战略与认知惯性,确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独特身份是进行组织创新的前提。实现基于知识-试验进路的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路径包括: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优化制度环境,构建组织创新空间,从而促进高效的组织试验和有效的知识积累,以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创新与持续发展。大学组织要加强识读制度环境和创新空间的能力,一是确定性空间,二是客观存在的可能的自主探索空间,三是专门的特殊试验空间,从而形成制度环境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共生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红  
新型研究型大学已在国内兴起,相关研究不少,但在某些理论问题和建设成效的研究上仍显不足。首先辨析如新、型、内在特征、持续发展等主要概念;研究新型研究型大学体现在教学、科研、服务三项职能上的内在特征:培养学生为创新者,开展三导向下的三类研究,以培养的创新者和三类研究成果贡献社会;然后分析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如创新者的培养过程有待贯通,以战略为导向的开创研究尚未推动,社会服务并未起到引领作用,大学内外部都难以坚持办学初心;最后提出,将培养创新者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成为“国之重器”落实到科研行动中,将办学初心融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日常建设里,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独特的战略与策略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张倩  
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受到国家和地方愈来愈多的重视。研究型大学共同的核心要素是研究性。通过案例研究和文本编码分析发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包括突破传统体制机制、锚定特定科学研究领域并开展有组织科研、着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不忘初心、遵循规律,突出体现在守正创新,包括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国之重器”的作用,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基层学术组织变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所体现的错位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传统研究型大学改革的方向,最终这两类研究型大学发展将“殊途同归”,并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样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绽蕊  
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正在形成一种规范的大型科研组织与小型的新科学思想团体有机结合的二元科研组织模式。相对于传统基层学术组织,新兴的大型科研组织往往规模较大,学术实力强,国际化程度高。这类大型科研组织以"985"二期工程重点建设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为主体,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幅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织基础。为了表述的方便,下文统一以"创新平台"来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耿益群  
学术职业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也受到研究型大学各种院校制度的影响与制约。学术职业的内涵随着研究型大学职能的演变而变化,研究型大学在对学术职业人员的学术职责进行规范的同时也赋予其一定的学术权利。研究型大学中特有的关于学术职业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的制度,以及保证学术职业人员学术自治的一些院校制度等对学术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红  
新型研究型大学继承了研究型大学的某些基因,但又具有研究型大学之外的创新输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国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已表现出不同于既有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和发展样态,但在某些方面也体现出发展空间的有限性。在讨论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兴起的条件后,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三维创新:一是国家重大利益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需求;二是高等教育体制特别是办学体制要给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不断提供创新的体制保障;三是从组织基础、权力基础、资源基础等方面提出使新型研究型大学得以持续发展的创新的运行机制。最后强调,新型研究型大学要能够存活下去、持续发展且兴旺发达,必须依赖于整体社会建构起由需求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所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生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随着社会发展对大学需求的增加,大学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大学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挑战。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创新型大学和新兴大学的出现及发展,促进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形成。新型研究型大学呈现出坚持培养学生为未来的创新者,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坚持跨学科有组织的知识生产模式,坚持创新力、引领力和合作力的协同等特征。新型研究型大学继承和创生了研究型大学的基因,基于研究型大学但又不同于既有的研究型大学,不以出生“新”为划界标准,而以多种办学模式的“小众”归于研究型大学的大类之中。创新力、引领力和合作力之间的相生相长,循环运作,形成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快速成长的力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得到完善与发展,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博  
对于进入"新常态"的我国经济而言,大企业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重中之重。对于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而言,企业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为本国赢得更多利益的"运动员"。而一个国家能够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能在与各国对手的较量中占得先机、赢得国际声望和实际利益,主要依靠的是本国企业,特别是本国的大企业。大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创新的主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其经济领域中,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贵民  
定点医疗机构的规范行为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取决于政府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及其均衡。在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博弈中,医疗机构是否采取违规行为与政府的检查成本、检查频率、惩罚力度、监管效率等因素有关。为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在定点医疗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及培育农民群体的监管意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友孝  曹芳  
本文在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基本界定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公平性分析,提出了以城乡一体化为手段促进城乡公平、以均衡开发为导向促进区际公平、以成本核算为依据促进合理补偿、以教育公平为纽带促进弱势群体的发展和以社会公平为准则促进农民参与的公平制度安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振清  穆国俊  魏存计  
企业环境报告制度是一种很好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它能有效地降低环境管理成本,提高企业信誉。企业环境报告制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它给人们带来一种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方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且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的企业日益增多,环境报告制度法律化、制度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所以建议我国政府适应国际发展的潮流,尽早引入这种管理机制并制度化、法律化,以提高我国企业信誉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明远  马骧聪  
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在于其“外部不经济性”;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在于构建环境经济法制制度、“命令和控制”措施以及宣传、教育手段等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由此,本文研究了我国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途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任保平  
从制度演变的角度来看 ,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是人口增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矛盾加剧的结果 ,而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人们行为和制度安排上的缺陷而形成。因而要推动可持续发展 ,有效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降低决策过程中的风险 ,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制度安排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通过制度的激励和约束功能的发挥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