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0)
2023(11934)
2022(10025)
2021(9047)
2020(7844)
2019(17220)
2018(17056)
2017(33089)
2016(17756)
2015(19541)
2014(18861)
2013(18622)
2012(16728)
2011(14834)
2010(15132)
2009(14815)
2008(14912)
2007(13735)
2006(12438)
2005(11697)
作者
(48097)
(40351)
(40208)
(37973)
(25718)
(19033)
(17913)
(15333)
(15034)
(14546)
(13815)
(13492)
(13220)
(12721)
(12653)
(12078)
(11918)
(11620)
(11569)
(11411)
(10071)
(9822)
(9606)
(9370)
(9058)
(8981)
(8966)
(8885)
(7927)
(7921)
学科
(87458)
(82243)
企业(82243)
管理(77987)
(71917)
经济(71801)
(32184)
业经(28871)
方法(27929)
(24582)
(22484)
财务(22465)
财务管理(22441)
(22026)
企业财务(21300)
(20810)
税收(20559)
(20386)
技术(20366)
数学(19542)
数学方法(19359)
中国(17661)
农业(17566)
(16817)
(15764)
(15478)
(15139)
理论(14553)
环境(14436)
技术管理(13931)
机构
学院(251042)
大学(244596)
(107443)
经济(105461)
管理(103767)
理学(88395)
理学院(87596)
管理学(86680)
管理学院(86192)
研究(76240)
中国(63302)
(59490)
(50392)
财经(44572)
科学(42763)
(40691)
(40167)
(37804)
(37116)
中心(35057)
业大(32687)
财经大学(32470)
研究所(32407)
经济学(31955)
北京(31498)
(31405)
商学(29976)
商学院(29722)
农业(29233)
经济学院(28719)
基金
项目(157661)
科学(127312)
研究(119725)
基金(116191)
(98894)
国家(98000)
科学基金(87204)
社会(79132)
社会科(75131)
社会科学(75112)
(63051)
基金项目(61551)
自然(54583)
自然科(53360)
自然科学(53348)
教育(53072)
自然科学基金(52501)
(50669)
编号(47453)
资助(45740)
(39740)
成果(38083)
(36979)
(36866)
创新(36106)
(34937)
重点(34860)
(33681)
国家社会(32941)
课题(32387)
期刊
(128115)
经济(128115)
研究(79899)
中国(53243)
(51732)
管理(46356)
(36266)
科学(31687)
学报(30880)
大学(24930)
农业(24494)
(24481)
金融(24481)
学学(23836)
技术(23645)
业经(22735)
财经(22521)
教育(21906)
经济研究(19880)
(19413)
(18097)
(16023)
问题(15995)
(15543)
财会(15304)
技术经济(15037)
税务(14240)
会计(13590)
现代(13197)
科技(12934)
共检索到393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放  杨筝  杨曦  
本文选择2007-2012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就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杠杆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整体上有助于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融资约束程度越强,产品市场竞争越强,地区市场化进程程度越高,税收激励效果越显著。基于产权性质的进一步检验还发现,相对国有企业,税收激励对民营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更具有杠杆促进作用。此外还发现,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低,税收激励效果越显著。因此,政府不仅应通过减税的方式降低税负,实施更大力度的税收激励,还需要通过有效地推进地区市场化进程等配套措施来共同助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德林  柳希望  徐嘉钰  
文章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环境。结果表明,税收激励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能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显著增强税收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与所处营商环境较差的企业相比,在所处营商环境较好的企业中,税收激励对其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营商环境对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松彬  黄惠丹  
基于详实的R&D税收减免微观企业数据库2009—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尝试对是否存在最优R&D税收激励力度以及制度是否会影响R&D税收激励创新效应问题给予回答。考虑企业创新滞后性,结合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显示R&D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具有正效应,强化R&D税收激励的挤入效应,且制度环境对R&D税收激励的强化作用对东部地区和外资企业更为显著。为缓解内生性,进行样本分组回归发现研究基本结论同样适用于门槛较低的研发加计扣除政策样本企业,增进了核心发现的准确性。排除样本选择性偏差和变量替换后,研究基本结论依然较为稳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凯  吴清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R&D税收激励的研发支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的估计表明,R&D税收激励对企业的研发支出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且该效应占企业研发支出的比重为11.39%。分组检验表明,R&D税收激励的挤入效应还因行业、所有制和地区制度环境而异。进一步分析R&D税收激励挤入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制度环境强化了R&D税收激励的挤入效应,即在制度环境越好的地区,R&D税收激励产生的挤入效应越大,制度环境与R&D税收激励之间具有互补性。前述发现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本文为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行琼  余倩  
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破解关键领域技术难题,是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在需求。基于2014和2015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这一外生政策冲击,使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能缓解企业现金流和融资约束、改变管理者预期和抑制企业金融化等多重路径正向激励企业创新;该政策不仅显著增加了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也有效改善了企业创新质量;但该激励效应在资本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表现得更明显。上述结论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企业创新行为的决定机理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现代财税体制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宇恒  孙健夫  
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建计量模型、中介模型和调节模型,研究财税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财政支持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内源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外源创新;(2)财政支持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在规模较小的企业、非国有企业、非高技术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更显著;(3)借助人力资本集聚和融资约束两个中介机制,财政支持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4)税收激励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进而实现财政支持助推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凝聚财政支持与税收激励的企业创新政策合力,充分考虑财税支持在企业与区域层面的异质性影响,高度关注人力资本集聚和融资约束机制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炜  
(一)我国创新企业的税收激励现状1.直接优惠比重过大,间接优惠不足目前在我国创新企业的税收激励措施中,免税、减税等直接优惠约占三分之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间接优惠仅为三分之一。直接税收优惠是事后优惠,比重过大,降低了企业在研发阶段和前期创新投入的积极性。间接优惠则是事前的利益让渡,可降低企业的税基,企业可将此类税收优惠纳入成本抵扣,对企业的前期决策和长期经营策略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但目前我国对于创新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香菊  王洋  
企业是最具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的科技创新主体,有效的税收政策可以激励企业创新,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在创新要素、创新环节、创新主体、制度环境等方面,仍存在税收激励范围有限、优惠力度不足且精准度欠缺等问题。完善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应减轻企业人才投入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完善企业员工股权激励和现金激励税收政策,出台促进企业加大基础研究、产学研结合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等税收政策,为企业科技创新量质齐飞保驾护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路明  李智敏  
近年来,知识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稳步提高,作为缩小知识差距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激励制度对于科技创新具有实际的效果与作用。文章从税收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税收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从我国税收激励政策及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完善我国税收激励政策的建议和思路,最后总结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的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家勤  毛忠滢  
近年来我国税收政策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一些不足之处。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机制的思路为:重新定位税收优惠政策目标,加大间接优惠比例,税收优惠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加大对创新人力资本的优惠力度以及增强政策执行效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香菊  贺娜  
本文基于2008—2015年我国制造业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针对研发投入、中间产出和产成品三个阶段,研究了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税收激励不仅有利于当期,而且有利于未来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但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正向促进效应不具有稳健性,尤其不利于研发成果的转化。长期来看,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更易受长期融资约束、管理层短视等因素影响。建议税收激励政策不仅要有利于当前技术创新,更要注重税收激励政策的持续性,注重研发成果转化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赵书博  王秀哲  曹越  
为激励企业创新,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允许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低税率、对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给予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等。这些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包括:在研发环节,我国对企业创新的税收支持力度还比较小;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程度会受企业所得税税率影响;反列举的方式使一些研发企业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亏损结转办法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在成果转化环节,优惠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借鉴国外激励企业创新税收政策的经验,在研发环节,改加计扣除优惠方式为税收抵免优惠方式,根据企业创新活动的实质而非行业确定其是否可以享受优惠,对企业未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允许亏损向前结转退税;在成果转化环节,降低技术转让所得适用的实际税率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文裕  张雅丹  
一、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制度首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制度的立法层次。我国现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以行政规章和部门通知形式存在,没有上升到税收法律、法规层次,导致税收激励目标、原则、方向和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曹越  赵书博  王琼琼  
专利盒制度作为研发税收激励政策之一,其影响一直饱受争议。本文以欧洲11个国家2000多家企业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专利盒制度对企业创新参与意愿及研发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盒制度对于已开展研发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未开展研发企业参与研发的意愿有积极影响,但不显著;此外,专利盒制度对企业研发水平的影响具有行业差异性,对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企业研发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信息通讯行业和专业、科学与技术业的企业研发支出则没有显著影响;最后,专利盒制度的设计和特点也会影响专利盒效应的发挥,更有利于企业的制度设计将增强企业研发活动对专利盒政策的敏感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侯婉薇  
合宜的税收政策可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是基于大量相关研究得到的重要启示。为助企纾困,中国政府在2011年初次局部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其后多次扩大这一政策的实施范围。本文聚焦2019年8月出台的四类先进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基于上市公司季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留抵退税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积极的政策效应。同时,本文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经营结构多元化程度不同以及股权集中度不同的企业进行了四组异质性检验,以考察不同企业对同一特定政策的敏感度差异。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政策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经营结构更加多元以及股权相对分散的企业有着更强的正向影响。关注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敏感度差异对于改进相关政策设计,增强政策效能,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