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6)
2023(13406)
2022(10883)
2021(10151)
2020(8741)
2019(19875)
2018(19919)
2017(39040)
2016(21024)
2015(23748)
2014(23503)
2013(23071)
2012(20877)
2011(18758)
2010(19327)
2009(18760)
2008(19022)
2007(17286)
2006(15502)
2005(14563)
作者
(59800)
(49949)
(49840)
(47432)
(32097)
(23836)
(22574)
(19110)
(18691)
(18021)
(17023)
(16893)
(16320)
(15906)
(15547)
(15039)
(14800)
(14518)
(14325)
(14240)
(12443)
(12218)
(12174)
(11580)
(11227)
(11085)
(11062)
(10912)
(9994)
(9704)
学科
(95211)
经济(95077)
(93647)
(86797)
企业(86797)
管理(85703)
方法(43912)
数学(35133)
数学方法(34556)
(33563)
业经(30096)
(27558)
(25435)
财务(25381)
财务管理(25352)
企业财务(24156)
(23101)
中国(20477)
农业(19370)
技术(18799)
(18153)
理论(17485)
(17373)
(17305)
(16594)
环境(16269)
(15199)
贸易(15189)
体制(14915)
(14790)
机构
学院(310770)
大学(305711)
(132709)
经济(130156)
管理(128175)
理学(109739)
理学院(108762)
管理学(107041)
管理学院(106474)
研究(95732)
中国(78137)
(66626)
(63908)
科学(54293)
财经(52046)
(47876)
(47747)
(47057)
(46124)
中心(44137)
研究所(42216)
业大(41068)
北京(40418)
经济学(39219)
财经大学(38376)
(37797)
商学(36224)
商学院(35897)
农业(35803)
经济学院(35273)
基金
项目(196533)
科学(157307)
基金(145449)
研究(145147)
(124426)
国家(123389)
科学基金(109162)
社会(94439)
社会科(89761)
社会科学(89735)
(76701)
基金项目(76228)
自然(70693)
自然科(69037)
自然科学(69022)
自然科学基金(67872)
教育(66380)
(62854)
资助(60692)
编号(58596)
成果(46771)
(44011)
重点(43458)
(43414)
(41482)
(40670)
(40328)
创新(39832)
课题(39350)
国家社会(39117)
期刊
(152906)
经济(152906)
研究(90046)
中国(61306)
(57322)
管理(54623)
(43227)
科学(40361)
学报(39759)
大学(31721)
(31263)
金融(31263)
学学(30115)
技术(29609)
农业(29384)
财经(26782)
教育(26558)
业经(26183)
经济研究(23484)
(22990)
问题(19705)
(18115)
技术经济(18091)
财会(17179)
(16104)
统计(16054)
现代(15465)
(15436)
国际(14856)
世界(14825)
共检索到473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凤燕  陈烨  林花  
本文基于制度基础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股权进入模式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首先,在正式制度环境越不完善的国家投资时,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选择合资的可能性更大;在与中国的非正式制度差异越大的国家投资时,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选择合资的可能性越大。其次,在正式制度越不完善的国家投资时,技术基础越雄厚的企业选择合资的可能性越大;东道国与中国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并不能通过影响企业的技术基础,进而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此外,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对我国企业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没有影响。本研究对不同资源优势的企业在面临东道国复杂制度环境下如何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玉明  神克会  
本文以制度观、组织学习理论为依据,以2007~2013年电子,机械、设备、仪表,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制品四个行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的103家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制度约束、文化距离、国际经验对上市制造业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文化距离越大、国际经验越丰富,上市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跨国并购的进入方式;制度约束越大,上市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采取新建投资的进入方式。此外,还发现,企业资产规模、研发投入对进入模式选择也有显著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叶广宇  海力皮提木·艾比卜拉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借鉴演化博弈理论探究企业通过OFDI"走出去"时的跨国并购方和标的方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差异对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利用Hotelling模型构造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博弈模型,讨论两类企业OFDI进入方式决策在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变化之下的变迁机理。研究发现:当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生产率差异较小时,市场达到两类企业都倾向于跨国并购策略的演化稳定状态;当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较大时,企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对其OFDI进入模式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或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综合实力强势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跨国并购战略,而另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绿地新建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即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因其所属的行业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时雄  刘丹  
使用Zephyr数据库中2010—2015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并结合各企业年报数据,建立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从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特征等因素出发,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较大和研发水平较高的中国企业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当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治理水平越高时,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企业战略资产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生产率以及东道国创建企业成本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两种模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鹿  
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何种进入模式直接关系到技术获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提出高层管理者认知—组织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的选择分析框架,识别了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技术寻求类型、企业规模、产业变革程度4个影响进入模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假设命题。通过对康希诺生物、鹦鹉乐器和天津药业三家企业进行跨案例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企业倾向于决策与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技术寻求类型的差异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规模对进入模式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处于产业变革程度高的企业倾向于组织弹性大的进入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其静  谭曼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同时存在“制度风险偏好”和“制度风险规避”两种对立观点,造成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困扰。文章从专用性投资与比较制度优势的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规律。基于fDi Markets数据库中2006—2017年中国企业绿地投资数据,本文研究发现:(1)专用性投资强度高的行业投资倾向于制度环境良好的国家,而专用性投资强度低的行业投资倾向于资源丰富但制度环境欠佳的国家;(2)相较于契约制度,那些专用性投资强度高的对外直接投资更看重东道国良好的产权制度。这些结论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中,中国企业并不存在单纯的制度偏好,而是根据投资行业的专用性投资强度特征和东道国的制度环境特征做出彼此匹配的理性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茂  陆毅  陈丽丽  
本文借助中国商务部提供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以下简称),整理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再把该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形成的全新数据库包含丰富的企业财务信息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基于整合后的数据库,本文首次实证考察了生产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并购模式的概率越大;母国企业上游知识资产跨国流动性差异会一定程度影响生产率的选择效应;通过对生产率分解进一步发现,管理能力越强的企业明显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但研发能力对投资模式的选择效应却并不明显。因此,本文的发现对我国"走出去"企业进入模式选择能够提供微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龙婷  衣长军  李雪  王玉敏  
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股权结构和组织资源在OFDI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用2005—2016年"走出去"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OFDI的面板数据,基于负二项回归模型考察了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关系,检验了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非沉淀性冗余资源能够显著地负向调节股权集中度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倒"U"型关系,而沉淀性冗余资源并未表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不同于以往宏观层面的研究,本文立足于中国国情,基于微观视角,创新性地将公司治理、组织冗余问题纳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研究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宗芳宇  路江涌  武常岐  
双边投资协定是两国政府为了促进和保护双边投资签署的协议。作为特定的联系两国的双边制度因素,双边投资协定给企业提供了不同于国家制度环境的保护,因而对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建立了关于双边投资协定、东道国制度环境与母国制度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作用的研究框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本文有三点发现:首先,双边投资协定能够促进企业到签约国投资;其次,双边投资协定能够替补东道国制度的缺位,对于促进企业到制度环境较差的签约国投资的作用更大;此外,双边投资协定还能够弥补母国制度支持的不均衡性,对于帮助非国有企业到签约国投资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亮  吕鸿江  
利用2001~2010年中国在沪市上市的3286家样本企业数据,文章分析了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对中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中,贡献性资产研发密度越高,中国企业选择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补充性资产广告密度越高,中国企业选择合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补充性资产市场化程度越高,中国企业选择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制度环境中,东道国制度环境越完善(东道国风险越低、腐败印象指数越低、投资自由度越高、金融自由度越高、贸易自由度和货币自由度越高),中国企业选择独资进入模式的可能性越大。此外,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对资源禀赋和制度环境与中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之间均存在负向的调节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先明  
本文从调节机制、规范机制和模仿机制三个维度考察了制度环境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在对243家中国海外投资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从建立模式选择和所有权模式选择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东道国治理品质、文化距离、母子公司一体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等关键外部和内部制度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实证分析发现,制度环境中的调节机制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东道国的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越健全,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并购和独资的进入模式。在规范机制方面,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所有权模式的调整来应对文化距离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东道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合资的进入模式。在模...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汤萱  谢梦园  许玲  
以20062015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采用OLS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股权激励、制度环境与企业资本投资效率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有效地抑制了企业投资过度和缓解投资不足,改善了企业资本投资效率;与限制性股票激励相比,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作用更明显;股权激励强度与企业资本投资效率存在U型关系,股权激励强度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行为作用更为明显;股权激励能改善国有企业资本投资效率,股权激励强度能有效抑制非国有企业投资过度行为。因此,在具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汤萱  谢梦园  许玲  
以2006~2015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采用OLS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股权激励、制度环境与企业资本投资效率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有效地抑制了企业投资过度和缓解投资不足,改善了企业资本投资效率;与限制性股票激励相比,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作用更明显;股权激励强度与企业资本投资效率存在U型关系,股权激励强度抑制企业投资过度行为作用更为明显;股权激励能改善国有企业资本投资效率,股权激励强度能有效抑制非国有企业投资过度行为。因此,在具体股权激励实施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股权激励方式和确定最优激励水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走出去战略实施之后,中国企业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遍布了制度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不尽相同的177个国家和地区。在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下,如何选择最优的国际投资模式是对外投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资源基础论、产业基础论、制度基础论和异质性企业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影响企业国际投资模式选择的基本机制,建立了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二豆  薛军  
在服务业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以及"十四五规划"指出要通过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同赋能双循环的背景下,文章基于2005~2017年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从外资管制的视角,研究了中国服务业开放对下游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绿地投资,服务业开放会显著提高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跨国并购的概率,并且经过替换解释变量、固定其他维度固定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看,服务业外资开放提高了下游企业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了企业跨国并购的协同收益并降低了并购后的整合成本,促使企业选择跨国并购以整合国内外资源,形成新的垄断优势;基于企业、地区和东道国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服务业开放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效应主要体现在知识溢出吸收能力较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投资东道国为贸易自由度较高国家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从服务业开放角度为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以跨国并购为主的现象提供了全新解释,是对当前"引进来"与"走出去"关系研究的有力补充,对促进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