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6)
2023(9441)
2022(7951)
2021(7509)
2020(6609)
2019(15045)
2018(15194)
2017(29938)
2016(15983)
2015(18335)
2014(18263)
2013(17565)
2012(15808)
2011(14353)
2010(14721)
2009(13955)
2008(13909)
2007(12363)
2006(11015)
2005(10096)
作者
(44663)
(37584)
(37456)
(35628)
(23731)
(17810)
(16920)
(14500)
(14156)
(13531)
(12722)
(12605)
(12035)
(12029)
(11677)
(11385)
(11082)
(10907)
(10853)
(10648)
(9405)
(9136)
(9127)
(8571)
(8408)
(8358)
(8357)
(8158)
(7525)
(7177)
学科
(66235)
经济(66143)
管理(57495)
(51511)
(46481)
企业(46481)
方法(32124)
数学(28421)
数学方法(27855)
(21079)
(19515)
中国(15200)
(15183)
(14279)
业经(14215)
(13541)
财务(13488)
财务管理(13459)
环境(13257)
企业财务(12858)
(12567)
体制(12340)
(11761)
理论(11425)
(11135)
贸易(11126)
(10827)
(10750)
银行(10736)
(10216)
机构
大学(230157)
学院(229938)
(93740)
管理(91807)
经济(91776)
理学(79654)
理学院(78844)
管理学(77218)
管理学院(76817)
研究(71277)
中国(56322)
(47646)
(47565)
科学(42059)
财经(37199)
(35111)
(34363)
(33622)
中心(32904)
(31945)
研究所(31373)
业大(31334)
北京(29927)
经济学(28696)
(27737)
财经大学(27668)
师范(27471)
(27279)
(26172)
经济学院(25566)
基金
项目(151603)
科学(120871)
基金(112127)
研究(110020)
(96763)
国家(96018)
科学基金(84047)
社会(72038)
社会科(68313)
社会科学(68297)
(58767)
基金项目(58707)
自然(54740)
自然科(53511)
自然科学(53499)
自然科学基金(52560)
教育(52140)
(49211)
资助(47036)
编号(44055)
成果(36094)
(34232)
重点(34054)
(32607)
(31772)
课题(30548)
(30205)
教育部(30088)
创新(29744)
国家社会(29657)
期刊
(103261)
经济(103261)
研究(65826)
中国(46188)
(39841)
管理(36359)
学报(32580)
科学(31902)
(28850)
大学(26141)
学学(24787)
教育(23824)
(21232)
金融(21232)
技术(20696)
财经(19084)
农业(18845)
经济研究(16569)
业经(16465)
(16323)
问题(13202)
统计(12550)
(11938)
技术经济(11101)
财会(10855)
(10733)
决策(10464)
商业(10440)
理论(10345)
(10268)
共检索到340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野  于鸣  汪金爱  
关键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鸣  汪金爱  
控制权收购可分为一次性收购和循序收购两种模式。文章认为循序收购可被归结为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旨在发现和约束那些可能对中小股东构成利益侵夺的收购方。文章在对1998-2006年中国A股市场发生的民营企业作为收购方的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案例进行研究后,发现具有潜在利益侵夺倾向的收购方更有可能选择循序收购而非一次性收购。这一发现将对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与其他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研究从事后阶段推向了事前阶段。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钟陈  
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1998年到2007年的768次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每个收购事件设定收购后4年的观察期。同时选取公司规模与收购绩效作为检测我国控制权市场有效性的指标,对我国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规模越大,控制权市场对其管制的程度越低;收购后绩效较差的公司,公司的控制权更容易被转移。此外,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仅仅对中小公司的管理者起管制作用而对大公司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涛  党兴华  贾窦洁  
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因为控制权模式不合理所导致的矛盾在我国普遍存在。为解决该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在博弈过程中的控制权策略选择及由此决定的控制权模式,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中复制动态的方法分析发现:(1)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在选择是否争取控制权的博弈结果是联合控制或相机控制;(2)项目成功概率、风险投资家获取的剩余索取权增加时收敛于联合控制,反之则收敛于相机控制;当项目成功的概率大于50%时,固定收益减少收敛于联合控制,创业企业产出增加收敛于联合控制,反则收敛于相机控制。最后,通过CV S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双金  郑育家  
随着众创空间的发展从注重速度和规模转向注重内涵式发展,其内在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对创新激励的影响也愈发显得重要。该文试图从控制权的角度分析不同组织模式下众创空间的创新激励程度。我们认为,企业家的"经济人特性"是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家主导模式优于高校主导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考虑协调成本,由企业和高校联合主导的混合控制权结构,会比单一的企业主导和高校主导具有更好的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志刚  邹宇  崔丽  
伴随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阿里创业团队在进行以业务模式创新为特征的人力资本投资时同时面临信息不对称和合约不完全问题。基于阿里合伙人制度的案例研究,本文研究表明,阿里借助合伙人制度事实上完成了创业团队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从短期雇佣合约到长期合伙合约的转换,实现了阿里创业团队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节省了交易成本。合伙人制度由此不仅成为信息不对称下外部投资者识别阿里独特业务模式的信号,而且成为合约不完全下激励创业团队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控制权安排实现形式。与此同时,"长期合伙合约"下的马云创业团队事实上成为阿里"不变的董事长"或"董事会中的董事会",实现了"管理团队事前组建"和"公司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联生  白云霞  
控制权转移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控制权转移方式则是控制权转移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考虑控制权转移之后的资产收购行为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独特的制度背景,对中国特有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相对来说,无偿转让公司的现有价值比较高,并且公司未来发展较为乐观;而有偿转让的大多是现有价值低并且目前看来发展前途较为悲观的公司;有偿转让公司在控制权转移之后更可能发生收购资产的行为;从总体上看,收购资产所产生的收益能够显著地提高公司价值,并且有偿转让公司所收购资产对价值的贡献较无偿转让公司要高。以上结论表明,价值高的公司一般不会采用有偿方式进行转让,而新股东之所以愿意有偿购入价值低的公司...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妙妙  陶启智  朱翔龙  
本文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被收购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效率越低、规模越小的公司,被收购的概率越大,但营运效率高的公司,更有可能成为有潜力的目标而受到主并购公司青睐;流动性越差,股权的流动性越大,股权集中度过于分散,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公司杠杆越高,公司越容易成为并购目标财务比率与公司控制权被收购的概率有关,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对模型的冲击不大,没有显著改变公司控制权被收购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云霞  吴联生  徐信忠  
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是金融学界和会计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额外贡献的基础上 ,同时运用变化模型和配对模型来研究控制权转移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前后的业绩变化 ,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只能采用配对模型 ,而变化模型则可以揭示控制权转移之后股东财富的变化。研究结论表明 ,控制权转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显著 ,但股东从控制权转移公司所得到的报酬 ,如果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 ,其显著为负 ;如果不剔除控制权转移之后的收购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 ,则其与零没有显著差异 ;控制权转移之后的资产收购对公司业绩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丽梅  
本文选取2012-2014年沪深上市企业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企业在自身实力发展壮大时,要想保证控制权的完整性和以更小的代价获取较优质的融资,特别是两权分离度逐渐增大的时候,终极控制股东通常会通过提高债务水平来实现上面所说的两个目标,同时国内上市公司因为历史原因,债务的治理效应没有达到高管期待的结果;国家政策通常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如果能够获得政策的扶持,上市企业就能够以更低的代价获取较优质的融资,同时上市公司可以采取法治手段来降低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干扰;政府对上市公司采取的政策和宏观调控会对企业的信誉和实力、竞争环境起到巨大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以更低的代价获取发展资金,因此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晶  郭海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剥夺问题的原发机制除"股权控制"的经济性因素外,还应该考虑许多复杂的社会性因素,其中社会资本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视点。承续前期的研究,本文以"股权控制链"和"社会资本控制链"为引,将影响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制度变量引入研究。通过构建"社会资本控制效度模型",阐释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社会资本强度与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的社会资本强度一定时,企业的环境越以非正式的制度为主,则越有利于实际控制人利用社会资本控制链对公司进行控制,实际控制人拥有的剩余控制权越多,其可操纵企业的自主行为空间也就越大。当企业的环境越以正式制度为主时,则越不利于实际控制人利用社会资本控制链对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连燕玲  张远飞  贺小刚  梅琳  
基于制度环境视角,文章分析了亲缘关系在家族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和功效。研究结果表明:(1)制度环境越不完善,家族业主越倾向于采用基于亲缘关系的控制权配置模式,即将关键岗位控制权配置给有亲缘关系的代理人而非完全掌握在职业经理人手中;(2)相对于完全配置给职业经理人,亲缘关系导向的控制权配置模式更有利于家族企业绩效的提升,尤其在制度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其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关键岗位的控制权配置不仅要关注亲缘关系的作用和功效,还要关注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光  杨连星  
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双边政治关系能否对东道国制度环境起到一定的优化补充效应?以往研究往往忽略了双边政治关系与东道国制度环境间的交互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通过构建双边政治关系、东道国制度环境差异等指标,实证分析表明:第一,友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对东道国制度环境具有一定的优化效应,促进企业海外投资;相反,双边政治冲突则表现出一定的恶化效应;第二,不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友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对东道国制度差异均起到了一定的补充效应,降低了东道国制度距离的阻碍,增强了企业海外投资的合法性;第三,进一步,友好的双边政治关系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互补效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运森  朱松  
在尚处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政府在资源分配中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企业与政府的政治关系会对企业投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研究发现,政治关系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外部融资便利,可以降低对内部资金的依赖而降低融资约束,并减少与政府的协调成本,从而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制度环境作为外部治理机制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政治关系对企业投资的作用不受制度环境差异的影响;企业与地方政府关系对企业投资的作用要强于与非地方政府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政治关系和制度环境主要影响的是由于融资约束而导致的投资效率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广乾  徐瑞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控制权转移问题备受关注,不同的控制权转移模式给企业绩效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在总结近几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环境及模式的前提下,实证研究了国企控制权转移模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其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深入分析不同的控制权转移比例、不同的转移方式以及不同的行业类别下公司绩效提升的差异,发现50%~100%的控制权转移比例、协议划转和第一产业类的公司绩效提升效果最佳。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控制权转移模式和方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