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79)
2023(13888)
2022(11370)
2021(10239)
2020(8424)
2019(18790)
2018(18828)
2017(35330)
2016(19108)
2015(20996)
2014(20041)
2013(19394)
2012(17634)
2011(16072)
2010(16169)
2009(15303)
2008(15245)
2007(13448)
2006(12072)
2005(10801)
作者
(51503)
(43352)
(42889)
(41021)
(27489)
(20465)
(19452)
(16462)
(16453)
(15246)
(14870)
(14569)
(13922)
(13759)
(13466)
(13344)
(12666)
(12577)
(12323)
(12288)
(10906)
(10447)
(10226)
(9826)
(9689)
(9658)
(9628)
(9390)
(8567)
(8433)
学科
(78902)
经济(78804)
管理(64948)
(60345)
(51936)
企业(51936)
方法(34988)
数学(30596)
数学方法(30347)
(23486)
业经(22450)
中国(21527)
(21020)
(20412)
技术(18233)
(15103)
银行(15079)
环境(14750)
(14592)
(14586)
金融(14584)
(14418)
(13879)
财务(13858)
地方(13843)
财务管理(13825)
农业(13658)
产业(13340)
(13253)
企业财务(13237)
机构
大学(263914)
学院(262299)
(113383)
经济(111268)
管理(105207)
理学(90645)
理学院(89733)
管理学(88486)
管理学院(87957)
研究(86990)
中国(68678)
(56395)
(55064)
科学(49363)
财经(43733)
(41533)
中心(40850)
(40585)
(39870)
(37977)
研究所(37201)
经济学(36127)
业大(35968)
北京(34693)
(32646)
财经大学(32610)
(32544)
经济学院(32539)
师范(32366)
(31619)
基金
项目(178549)
科学(143535)
研究(134690)
基金(131664)
(114220)
国家(113287)
科学基金(98784)
社会(89441)
社会科(85165)
社会科学(85150)
(69410)
基金项目(69197)
教育(61631)
自然(60656)
自然科(59242)
自然科学(59232)
自然科学基金(58248)
(57815)
编号(53036)
资助(51917)
成果(43459)
(42703)
重点(40332)
(40049)
(39541)
创新(39082)
国家社会(38708)
(37988)
课题(36870)
教育部(35415)
期刊
(123798)
经济(123798)
研究(81127)
中国(57309)
(44837)
管理(41818)
学报(36901)
科学(35555)
(33120)
教育(31170)
大学(29971)
(28243)
金融(28243)
学学(27757)
技术(22872)
财经(22752)
农业(21842)
经济研究(20096)
业经(19852)
(19604)
问题(15696)
科技(13913)
技术经济(13607)
图书(13137)
(12863)
(12478)
理论(12441)
(12110)
统计(12012)
商业(11555)
共检索到400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万青   叶秋志   陈永洲  
数据被誉为数智时代“新石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燃料”。然而,数据制度问题正掣肘数据价值释放。大数据机构改革作为放松数据管制和加强数据流通的重大体制变革,其带来的“制度松绑”是否是新质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的制度渊源之一还缺乏考证。为此,基于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地方政府“自选择性”的大数据机构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制度松绑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机构改革有效提升了新质生产力水平,其作用渠道在于通过营造以数字创新主体为引领、数字创新平台为支撑、数字创新环境为保障的良好数字创新生态,从而助力其发展。异质性检验证实,不同条件下大数据局的组建会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异质性影响,在财政压力较小、政商关系较好、产业高级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制度赋能效果更好。研究发现不仅为新发展阶段完善大数据管理机构和深化数据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证据支撑,更为新质生产力的学理探讨和政策实施提供了有益启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毛宇  亢延锟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2—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首次评估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带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带动效应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递增趋势。具体地,文化体制改革通过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地区过夜旅客人数和收入,进而使试点地区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人均国内旅游人次、人均国内外旅游总收入和人均国内外旅游接待总人次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在那些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越高的地区,这种带动效应越强。本文的发现不仅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平利  
乡镇机构改革的方向和出路是我国减免农业税后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制度创新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本文从我国乡镇机构改革中制度创新的必然性入手,简述了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在乡镇机构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由“官本”政府向“民本”政府转变,实现组织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农民创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政府由管理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乡镇机构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实现社保制度创新的新思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杰  付奎  
创新制度改革对释放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究了创新制度改革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随着实施时间的推移促进效应逐渐递增。试验政策主要通过吸引企业和创新要素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大财政科技支出等途径推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是不同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制度红利存在差异,开放合作创新改革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改革试验区和区域协同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生产率效应显著,军民融合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生产率效应不显著。为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革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动能的"双引擎",持续释放创新改革红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志勇   杨凤梅   李维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单元和新质企业组织;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产业部门、新质产业链、新质创新网络、新质产业集群;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其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度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最后,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分析可知,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凸显,空间效应也是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安民  
利用2010-2022年中国274个城市的数据,分析职业教育发展对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教育显著提升了城市新质生产力,这一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职业教育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市场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了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职业教育发展对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呈现多维异质性,职业教育对中西部区域、教育经费投入大的城市和新质生产力分位数较高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据此,应紧扣社会需求,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畅通转化渠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加快技术成果市场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机制作用;遵循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职业教育发展政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伟   汪祥耀  
本文在学习体会“新质生产力”含义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首先从生产力与会计联系的视角,简要回顾了会计从原始记录到古代会计、近代簿记和现代会计的发展史,指出社会生产力始终是会计发展的原动力和恒动力。然后,分别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本质、会计程序、财务报告、审计鉴证等七个方面,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将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新挑战。最后,对我国深化会计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会计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若干思考和前景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潇  韦晓慧  
文章采用空间双重差分(SDID)模型对数字经济与流通业绩效的动态关联及其内在传导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所表征的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流通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在政策实施1~2年后才显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周边地区流通业绩效优化同时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等途径实现流通业绩效优化。据此,研究认为应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建设与流通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从而加速流通业转型发展和质效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潇  韦晓慧  
文章采用空间双重差分(SDID)模型对数字经济与流通业绩效的动态关联及其内在传导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所表征的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流通绩效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一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在政策实施1~2年后才显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周边地区流通业绩效优化同时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市场一体化和劳动力要素优化配置等途径实现流通业绩效优化。据此,研究认为应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建设与流通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从而加速流通业转型发展和质效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莉  鲍洪生  
文章根据较高生产率国家的外汇市场实际表现,对这些国家实际采用的汇率制度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类型与该国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同时还考察了不同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其他的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发挥的创新促进作用最强。对于二者之间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汇率制度主要通过对一国企业的经营策略来影响该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是制约汇率制度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在资本账户开放度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相较于其他汇率制度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霍宏卿   程彬桓  
将视角聚焦于微观企业,测度并深入探究了人工智能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通过内部管理与外部营销两个渠道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大、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的地区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型背景与学术型背景高管数量越多,越能够强化人工智能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冰   彭雪清  
作为引领科技革命的新型经济驱动力,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创新要素配置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门槛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继增   吴文贝   凌娇娇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人力资本、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创新质量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企业所有权性质、规模特征以及产业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非实体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效应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为扎实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开辟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举措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乐柱   孙维远  
如何进行农村地区金融改革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论文利用2016年河南省兰考县设立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自然实验,引入政策评估中新近发展的合成控制法,基于2014-2020年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金融制度创新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为农村地区金融改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制度创新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和优化风险防控治理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总体上实现普惠金融为县域实体经济服务的政策目标,并具有持续性,经排序检验、置换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仍可得到一致性的结论。但金融制度创新对县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性,促进县域实体经济增长效果仍有提升空间。上述研究结论启示:金融制度创新应在保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发展程度设计适宜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构建从授信、基础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建设到风险防控的综合治理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柯丹   刘颖   汪寿阳  
数据要素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而绿色发展是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探究数字化与绿色化之间的内在逻辑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2010—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机制与实现条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数据要素的绿色赋能作用在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及低金融约束程度的企业中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和帮助企业获得政府支持的方式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大数据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是数据要素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条件。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双化协同”,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