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33)
2023(17375)
2022(14641)
2021(13493)
2020(11124)
2019(25339)
2018(25184)
2017(47412)
2016(25957)
2015(29290)
2014(29553)
2013(28950)
2012(27518)
2011(25245)
2010(25557)
2009(24112)
2008(23800)
2007(21520)
2006(19526)
2005(18287)
作者
(75110)
(62452)
(62448)
(59315)
(40370)
(29897)
(28233)
(24176)
(23913)
(22445)
(21672)
(21223)
(20568)
(20305)
(19990)
(19320)
(18545)
(18314)
(18282)
(17880)
(16208)
(15343)
(15160)
(14441)
(14069)
(14062)
(13907)
(13768)
(12740)
(12404)
学科
(127635)
经济(127487)
管理(73244)
(66712)
(54378)
企业(54378)
方法(47460)
数学(40381)
数学方法(40087)
中国(37472)
(30901)
地方(29838)
(28485)
业经(27476)
(27246)
(23353)
(22147)
贸易(22128)
(21876)
金融(21869)
(21701)
银行(21670)
(21389)
(21037)
农业(20187)
(19766)
理论(18174)
环境(17829)
地方经济(16925)
(16583)
机构
大学(377983)
学院(376870)
(168338)
经济(165039)
研究(139767)
管理(137172)
理学(115335)
理学院(113972)
管理学(112327)
管理学院(111600)
中国(109865)
(82167)
(81501)
科学(79113)
(70850)
研究所(63226)
财经(62721)
中心(62077)
(59142)
(59094)
(56900)
经济学(53732)
北京(53375)
(51576)
师范(51061)
(50565)
业大(49576)
经济学院(48012)
(46491)
财经大学(46311)
基金
项目(236601)
科学(187195)
研究(177006)
基金(172468)
(149848)
国家(148586)
科学基金(126451)
社会(115827)
社会科(109901)
社会科学(109879)
(90480)
基金项目(89522)
教育(81619)
自然(77309)
(76275)
自然科(75471)
自然科学(75452)
自然科学基金(74179)
资助(71828)
编号(69936)
成果(59365)
(55572)
重点(54006)
(53945)
课题(51096)
国家社会(49019)
(48429)
教育部(47012)
(46787)
(45615)
期刊
(201530)
经济(201530)
研究(125945)
中国(86791)
(62616)
学报(55294)
管理(55210)
(54848)
科学(53710)
教育(45462)
(44203)
金融(44203)
大学(43650)
学学(40874)
农业(36583)
财经(33411)
经济研究(33225)
技术(32784)
业经(30480)
(28944)
问题(26098)
(22921)
国际(20797)
世界(20561)
(20076)
技术经济(19131)
统计(17533)
商业(17050)
理论(16579)
现代(16282)
共检索到609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毛宇  亢延锟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2—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首次评估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带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带动效应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递增趋势。具体地,文化体制改革通过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地区过夜旅客人数和收入,进而使试点地区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人均国内旅游人次、人均国内外旅游总收入和人均国内外旅游接待总人次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在那些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越高的地区,这种带动效应越强。本文的发现不仅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万青   叶秋志   陈永洲  
数据被誉为数智时代“新石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燃料”。然而,数据制度问题正掣肘数据价值释放。大数据机构改革作为放松数据管制和加强数据流通的重大体制变革,其带来的“制度松绑”是否是新质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的制度渊源之一还缺乏考证。为此,基于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地方政府“自选择性”的大数据机构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制度松绑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机构改革有效提升了新质生产力水平,其作用渠道在于通过营造以数字创新主体为引领、数字创新平台为支撑、数字创新环境为保障的良好数字创新生态,从而助力其发展。异质性检验证实,不同条件下大数据局的组建会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异质性影响,在财政压力较小、政商关系较好、产业高级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制度赋能效果更好。研究发现不仅为新发展阶段完善大数据管理机构和深化数据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证据支撑,更为新质生产力的学理探讨和政策实施提供了有益启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嵩龄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制度转型期。这一时期有三大特点:(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改革开放;(3)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些特点是观察、分析、解决中国在新时期中文物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因素。 中国文物事业在经济制度转型期中受到的挑战十分巨大。它们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尽管古遗址、古墓葬和部分古建筑等文物属国家所有,国家所有的文物藏品禁止出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志   赵敏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对激活农村各类集体生产要素潜能,实现城乡要素有效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1873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激发地区发展动能,对县域一二三产业发展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第二,在集体资产已经积累比较多的东部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整体上比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第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国家对贫困县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大,贫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比非贫困县更加明显。第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集聚水平提升,有助于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凌  
二级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新体制。与传统的学校层面的单级管理体制相比,其具有下移管理权限而使一线管理者的动能获得最大限度提升、畅通管理渠道而使一线教师能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兼顾教学反思而使课堂教学改进即时化成为可能等独特价值;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分级管理、过程管理、动态管理等为核心要素的目标架构和校系分明、以系为主的职责架构;在实施中,其功效的充分发挥依赖于"二本结合"、规范有序"、机构创新"以及动态激励等策略的切实推行。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彦永  姚继国  韦秀长  
激发基层责任单元活力理论最早由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该理论提出把企业分割成许多个独立核算运作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小集体。每个阿米巴集生产、会计、经营于一体,自行制定计划,独立核算,全员参与经营。阿米巴的组织构架较灵活,市场灵敏度较高,核心包括:确立与市场挂钩的独立核算经营单元;培养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将经营权下放;将经营理念和信息与员工共享,实现员工参与经营的成就感。这种模式建立在细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蒋同明  
当前,科技体制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须加快改革科技资源分配和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亮雄  孙湘湘  王贤彬  
商事制度是与企业创立最为直接相关的经济制度,是创业和营商环境的基础性部分,会极大地影响创业的成本、复杂度及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国启动和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评估创业环境的经济效应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文章以此改革为"准自然实验",手工收集整理283个地级市的商事制度改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商事制度改革对地区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事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地区新增企业的增长率,提升了地区创业水平。具体而言,商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约2%的地区创业活动,且此发现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对影响机制的检验发现,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进入成本,提高了政府运行质量,从而促进了地区创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金融发展及人力资本的提高均能强化商事制度改革对地区创业活动的促进效应。文章的研究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压力、经济下行明显,同时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艰时期的背景下召开的。总体来讲,全会深入贯彻了十八大精神,坚持市场导向,全面推进改革,提出了六个原则、五大目标和五个发展理念,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行动规划和践行指南。1.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人民主体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坚持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经济增长的波动性较大,更为严峻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并没有完成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规范性转化。问题的焦点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内在源泉的投资体制仍处于传统体制的运作框架,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金融体系的运作机制,也并没有实现市场化,由此而衍生的问题是今后宏观经济形势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   张国鑫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区域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旅游消费市场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影响,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驱动效果较强,对中部地区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弱;数字经济通过供给结构优化、旅游产业集聚和提升市场吸引力有效激发了旅游消费市场活力,进而促进了区域旅游消费市场规模增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震  杨勇  眭霞芸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强化了地区间的关联,引发了旅游业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然而,前沿研究主要关注互联网与本地旅游经济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互联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结合我国2004—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观察期内,互联网与旅游经济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地区间旅游经济呈现均衡化的发展态势,而互联网发展的空间格局则相对稳定。第二,互联网不仅有利于本地旅游经济增长,而且也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三,互联网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加剧市场竞争及提升市场吸引力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进而带动了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第四,互联网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阶段性差异,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在2009年后开始显现。同时,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部”地区间最为突出,但在“中-西部”地区间却不显著。以上结论为科学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跨区域协作,建立一体化的旅游业发展格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嵩龄  
本文的重点是讨论中国遗产管理的体制改革问题 ,既对中国“产权转移派”与“国家公园派”之争进行评论 ,又提出可行的改制思路。它们包括:遗产管理体制 ,“遗产经营” ,经营权与特许经营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