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8)
2023(11850)
2022(9728)
2021(9020)
2020(7031)
2019(16194)
2018(15815)
2017(28200)
2016(16573)
2015(18727)
2014(18881)
2013(17767)
2012(16789)
2011(15498)
2010(15998)
2009(14532)
2008(14436)
2007(13223)
2006(12014)
2005(11411)
作者
(45140)
(37647)
(37539)
(35625)
(24098)
(17997)
(17119)
(14609)
(14494)
(13686)
(12954)
(12637)
(12251)
(12236)
(11987)
(11732)
(11217)
(11192)
(11043)
(10804)
(9912)
(9435)
(9077)
(8769)
(8695)
(8505)
(8398)
(8363)
(7573)
(7477)
学科
(61787)
经济(61695)
管理(46155)
(41461)
(32717)
企业(32717)
中国(26581)
教育(21139)
(19265)
地方(19146)
方法(17228)
(16930)
(16770)
业经(16517)
数学(14128)
数学方法(13916)
(13447)
(13236)
农业(12961)
理论(12871)
(12545)
银行(12529)
(12301)
金融(12299)
(12182)
(11525)
技术(11492)
环境(11000)
(10701)
贸易(10688)
机构
大学(227319)
学院(227127)
(87505)
经济(85274)
研究(85248)
管理(77294)
理学(64469)
理学院(63581)
管理学(62482)
管理学院(62021)
中国(60650)
(51150)
科学(48811)
(44981)
(43011)
(40616)
师范(40325)
(38491)
研究所(38230)
中心(37353)
教育(36227)
(34357)
北京(33674)
财经(33548)
师范大学(32822)
(31050)
(30377)
(30185)
业大(28958)
技术(28737)
基金
项目(140402)
研究(113357)
科学(112122)
基金(96627)
(82468)
国家(81535)
社会(70303)
科学基金(69335)
社会科(66335)
社会科学(66323)
教育(59272)
(57643)
基金项目(49525)
(49444)
编号(48924)
成果(42992)
自然(40396)
自然科(39387)
自然科学(39380)
自然科学基金(38661)
课题(38590)
资助(38421)
(36367)
重点(33550)
(32451)
(31823)
(31594)
(29885)
发展(29782)
规划(29726)
期刊
(110217)
经济(110217)
研究(82884)
中国(64699)
教育(60890)
(35295)
(33719)
管理(31530)
学报(30748)
科学(29629)
大学(25332)
技术(24573)
(23801)
金融(23801)
农业(22861)
学学(22157)
业经(18939)
财经(17257)
职业(17191)
经济研究(16824)
(14916)
问题(13873)
(12717)
论坛(12717)
(11795)
技术教育(11669)
职业技术(11669)
职业技术教育(11669)
(11426)
(10622)
共检索到379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延平  郑少扬  
长久以来,德国职业教育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德国通过合理、完善的制度和政策法律确保个体、企业、行会对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是其成功的关键。主要表现在:建立普职融通的教育体系确保青年人对职业教育的热情与参与;颁布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和行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提升它们的参与度和认同感;采取多种措施助推职业教育的振兴发展。德国卓有成效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是德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逻辑所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这一背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高质量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什么?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换,从依靠要素驱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瑛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各级各类教育评价改革吹响了号角。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职业教育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评价作为职业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德全  谈卓林  
成渝经济圈内职业教育呈现出受区域空间特征的决定作用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建设的能动影响的双重空间逻辑。当前,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点、线、面”型的空间结构中呈现出与区域整体空间特征不匹配的不在场样态,使得经济圈建设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难以形成合力。由此,要明确二者在“点型空间”中彰显的提效促创、在“线型空间”中彰显的联通协同、在“面型空间”中彰显的城乡融合的空间价值耦合关系。从空间特征出发,在实践空间中通过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推进双城产业集群建设发挥空间集聚效应、通过职业院校联动机制赋能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发挥空间辐射效应、通过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布局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发挥空间带动效应,最终实现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重逻辑”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对助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谱写发展新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优化类型定位,明确职业教育独立形态的本位逻辑;二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目标逻辑;三是完善体系布局,满足人民多元化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构逻辑;四是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逻辑;五是改革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治理逻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林克松  刘璐璐  
新时代,我国已进入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趋向和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面对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应遵循内生性发展、融合式发展、结构化发展三大发展价值理念,形成以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维互嵌”为核心内容的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存量”“增量”和“变量”的推动力,进而与民族地区各类发展资源建立交互性耦合结构,设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一是提质存量,完善提升现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二是优化增量,加快构筑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三是把握变量,持续释放职业教育发展内生活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军  张蕴启  范豫鲁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具有自身的生成逻辑,是面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面向未来的理论生成,是面向世界的实践要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规模大与认可度低、就业率高与就业质量低、资源领域广与资源转化率低三大矛盾,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实践进路上,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制度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入手,优化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涵、融合多方资源,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符号的文化因子、技术养分和技能要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宇正   汤霓  
新型举国体制有其内涵与特性,能够传承传统举国体制的精髓,彰显整体性治理的突出特征,促使我国职业教育从功利化导向教育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使资源配置从计划为主转向市场主导,将教育主体由政府、院校等单一主体扩展为多元主体力量,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并聚焦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在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新型举国体制有助于激发资本与资源的凝聚活性,有益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多维发展。在实践逻辑上,表现为新型举国体制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逻辑,推动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入产业链的经济逻辑以及破解职业院校高质量建设症结的教育逻辑。以新型举国体制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战略理念、实践价值、重点项目与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突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青松   李薇   田海林  
新兴数字技术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加剧了欧盟教育的结构性变革。通过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欧盟从中长期宏观政策规划层面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评价基准,推动了各类区域教育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欧盟重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同,基于欧盟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定了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照框架,涵盖三个层级的治理结构,四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周期,适切全纳的指示性描述符,以及可量化的质量保证参照指标,为欧盟成员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评价指标框架与政策实施参照。欧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实施逻辑对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借鉴:第一,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推进数字技术支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第二,塑造全民终身学习文化,构建基于资历衔接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第三,契合数字学习环境与生态系统,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衔接全球化和大移民趋势,发展国际对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延杰  韦卫  李祥  
职业教育评价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的必然。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既能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但在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职教高考制度不完善,缺乏起点入学机会的评价;学校评价体系少特色,缺乏学习过程平等的评价;用人环境导向难扭转,缺乏学习结果公平的评价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建立起点入学机会的评价机制;加强职校分类评价,推动学习过程平等的评价改革;改善用人评价环境,促进学习结果公平的评价氛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丹  王萌萌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化思维与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普职课程双向融通;参与主体多元开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为: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树立横纵融通的“大职业教育观”;打造开放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提供“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体系;立足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强化数字化院校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一涛  罗尧成  
文章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凸显、现代职教体系有待完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四方面介绍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对其丰富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此基础上,从高质量发展指南、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表征、发展目标六大维度分析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据此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构建技能型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指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会敏   白玲   李桂婷  
数字技术重构了职业教育的存在形态、体系结构、育人模式和治理方式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常态和既定范式。数字化与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导向、工作世界变革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深度耦合逻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依靠数字技术在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资源配置、产教融合、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赋能增效作用。基于此,职业院校要以数字理念为指引,树立数字人才培养观;以多元主体为驱动,共建职业教育数字育人大生态;以服务学生为旨归,夯实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数字基座”;以师资建设为抓手,筑牢数字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实现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庞世俊   缑文玉  
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在县域范围内,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根据嵌入性理论中“文化—政治—结构—认知嵌入性”分析框架,细化构建了“价值取向—县域文化—国家战略—县域治理—社会经济—个体发展—本质认知—表象认知嵌入性”分析框架,分析认为,文化嵌入性、政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和认知嵌入性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据此得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县域内文化现象为切入点,为职业教育注入文化底蕴和动能;以优化县域政治实践为重点,引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县域职业教育多元适应性;以改变县域职教偏见为痛点,多方合力弥补社会结构性缺陷。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数字化转型作为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内核的社会变革现象,在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遵循着技术赋能的理性逻辑。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质量与效益两个维度上达到优质状态,并更为突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过程。据此,数字化转型锚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的内容要素,遵循以数字在场为技术前提、以人的逻辑为技术边界、以区域适配为技术条件的技术原则,通过技术联动与技术强教育的赋能机制,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育人品质、资源聚集、优化治理、跨界服务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未来,要在恪守数字技术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搭建集成数据平台、强化数字协同治理等数字技术赋能策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