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4)
- 2023(14266)
- 2022(11840)
- 2021(10921)
- 2020(9416)
- 2019(20689)
- 2018(20875)
- 2017(39816)
- 2016(21550)
- 2015(24336)
- 2014(24005)
- 2013(23934)
- 2012(21842)
- 2011(19296)
- 2010(19999)
- 2009(19167)
- 2008(19579)
- 2007(18249)
- 2006(16623)
- 2005(15440)
- 学科
- 业(96673)
- 管理(91579)
- 企(89047)
- 企业(89047)
- 济(87466)
- 经济(87280)
- 方法(35783)
- 财(34168)
- 业经(31250)
- 农(28691)
- 数学(26686)
- 数学方法(26420)
- 制(26364)
- 中国(25241)
- 务(24372)
- 财务(24304)
- 财务管理(24260)
- 技术(23880)
- 企业财务(22988)
- 农业(19601)
- 划(18125)
- 体(18079)
- 策(17995)
- 银(17533)
- 银行(17501)
- 理论(17220)
- 和(16812)
- 行(16629)
- 体制(15602)
- 贸(15473)
- 机构
- 学院(311823)
- 大学(306989)
- 济(131689)
- 经济(128812)
- 管理(128233)
- 理学(107056)
- 理学院(106057)
- 管理学(104769)
- 管理学院(104164)
- 研究(97737)
- 中国(82012)
- 财(69409)
- 京(65229)
- 科学(54803)
- 财经(52272)
- 江(50752)
- 所(48607)
- 农(48209)
- 经(47182)
- 中心(45846)
- 研究所(42650)
- 业大(41711)
- 北京(41657)
- 州(39984)
- 经济学(38794)
- 财经大学(38272)
- 农业(37512)
- 商学(35911)
- 商学院(35593)
- 范(35379)
- 基金
- 项目(190114)
- 科学(150957)
- 研究(144647)
- 基金(137092)
- 家(117294)
- 国家(116221)
- 科学基金(101485)
- 社会(92829)
- 社会科(88016)
- 社会科学(87993)
- 省(75869)
- 基金项目(72223)
- 教育(65689)
- 自然(63273)
- 划(61830)
- 自然科(61789)
- 自然科学(61769)
- 自然科学基金(60732)
- 编号(58261)
- 资助(54987)
- 成果(47637)
- 创(45671)
- 重点(42381)
- 部(42362)
- 创新(41781)
- 制(41696)
- 业(41262)
- 课题(40807)
- 发(40798)
- 国家社会(38162)
- 期刊
- 济(159972)
- 经济(159972)
- 研究(96958)
- 中国(71298)
- 财(60075)
- 管理(58376)
- 农(45720)
- 科学(40018)
- 学报(39632)
- 融(35294)
- 金融(35294)
- 教育(33091)
- 技术(32386)
- 大学(31836)
- 农业(30867)
- 学学(29986)
- 业经(27411)
- 财经(27007)
- 经济研究(24054)
- 经(23363)
- 问题(20322)
- 业(20109)
- 技术经济(19110)
- 财会(17024)
- 现代(16634)
- 贸(16513)
- 会计(16224)
- 科技(15862)
- 商业(15395)
- 经济管理(14815)
共检索到500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灿
企业绿色管理是指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为核心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我国企业目前在推行绿色管理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障碍。我们应该从政治体制、法律法规、技术创新、标准化管理等方面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绿色管理 制度改进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翠锦 李万明 王太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日益稀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只有走绿色技术创新的道路,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制约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只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制度创新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
关键词:
企业 绿色技术创新 制约因素 制度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彧泽
文章建立了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理论模型推演探索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采集3505家上市企业1992—202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推演结论。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都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促进作用最明显;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资边际效率抑制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最明显;同时,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新能源型绿色专利、常规能源能效提高型绿色专利、末端治理型绿色专利具有促进作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资边际效率抑制了上述三种绿色专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敏 曹洪军 陈泽文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选择与外部环境规制和内在环境责任密切相关。本研究以186家企业调查问卷为样本数据,从微观视角探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环境责任与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机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正向促进末端治理技术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而对绿色产品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工艺创新以及绿色产品创新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环境责任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与不同程度绿色技术创新之间起到的调节作用具有差异性。因此,政府应注重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组合设计,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企业应加强自身环境责任的培养和提升,发挥环境责任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调节动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海炜 齐增睿
2020年《资源税法》正式实施,其作为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组成将从价计征改革成果上升固化为法律制度,开启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因此有必要对《资源税法》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上市资源型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资源税法》实施对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税法》的实行,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资源税法》的实施有助于增加资源型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进而对资源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起到激励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源税法》的实施对中部和东部地区、国有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更明显;相较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资源税法》的实施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发明专利的边际贡献更大。未来《资源税法》可以从增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性政策、促进资源税与财政税收政策协调配合、实施差异化的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灿
企业绿色管理是指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为核心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绿色管理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途径,但我国企业目前在推行绿色化管理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障碍。
关键词:
绿色管理 可持续发展 障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亮 姜海锋 郑军 张蕊 熊鹭莎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既依赖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国家生态法治建设的引领。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双重差分法考察生态法治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保法》显著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质量和效率。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通过增加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外部融资难度、优化环境战略决策和改善创新决策效率等渠道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地区法制发展水平低、利益主体监督需求高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差时,新《环保法》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惩戒机制占据主导作用,而且能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提升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方时姣
绿色企业将成为 2 1世纪现代企业发展的主导潮流 ;构建绿色企业创新体系的过程 ,也就是形成市场化、知识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生态市场经济 ,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企业建设之路 ,才能真正建立起生态与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应的市场化与生态化内在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是绿色企业制度创新内生化与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绿色企业 制度创新 生态市场经济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姜太平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了绿色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对绿色制度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强调指出制度安排要综合考虑制度因素的组合和搭配,任何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并首次将绿色制度创新界定为对制度因素进行新的组合使之较原有组合能创造更多的产出(价值)即能够使创新者(组织)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最后,对绿色制度创新的动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创新理论 绿色制度创新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辛雅儒 申晨 冯锐 马永喜
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为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CEO绿色经历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与沪深A股上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据,实证检验了机器人应用、CEO绿色经历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具有绿色经历的企业,机器人应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越强。机器人应用通过提升企业效率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且CEO绿色经历促使机器人应用引发的技术创新偏向于绿色技术创新。此外,在环境规制约束更强的地区和重污染行业,企业CEO绿色经历正向调节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在CEO绿色经历视角下探讨企业应用机器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阳镇 凌鸿程 陈劲
本文在构造“城市绿色发展关注度”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市级政府工作报告测度城市绿色发展关注度,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城市绿色发展关注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绿色发展关注度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环境规制、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响应与企业绿色投资三种作用渠道,且高管海外经历和媒体关注均正向调节城市绿色发展关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证实了企业“感知”到绿色发展理念后会进行战略响应和资源配置方式调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芝炜 孙慧
针对市场型环境规制,从企业微观视角研究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包含市场型环境规制、风险承担水平、环境责任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下,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Tobit模型研究发现:(1)市场型环境规制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种影响是持久的,风险承担水平可以增强市场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环境责任则发挥了部分中介功能;(2)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重污染行业和小规模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强。因此,企业应合理控制风险承担水平、加强环境责任、积极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赢得长期竞争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孺眉 刘艳春
文章应用PCA和四阶段DE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孺眉 刘艳春
文章应用PCA和四阶段DE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孺眉 刘艳春
文章应用PCA和四阶段DEA综合评价模型,将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外部环境影响剔除,对2014年全国31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有一定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全国技术创新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偏低,西部地区甚至低于平均效率水平;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均处于东部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