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5)
- 2023(15450)
- 2022(13420)
- 2021(12628)
- 2020(10608)
- 2019(24261)
- 2018(24135)
- 2017(46773)
- 2016(25668)
- 2015(28861)
- 2014(29020)
- 2013(28802)
- 2012(26337)
- 2011(23806)
- 2010(23888)
- 2009(22063)
- 2008(21780)
- 2007(19451)
- 2006(17216)
- 2005(15241)
- 学科
- 济(100516)
- 经济(100376)
- 业(78982)
- 管理(73724)
- 企(58203)
- 企业(58203)
- 农(48823)
- 方法(43383)
- 数学(36750)
- 数学方法(36295)
- 农业(32421)
- 业经(27283)
- 财(27160)
- 中国(26662)
- 制(24163)
- 学(21960)
- 地方(20051)
- 体(17293)
- 贸(17050)
- 理论(17042)
- 贸易(17042)
- 务(16656)
- 易(16614)
- 财务(16582)
- 财务管理(16546)
- 银(16438)
- 技术(16433)
- 银行(16395)
- 企业财务(15764)
- 行(15646)
- 机构
- 大学(365275)
- 学院(365188)
- 济(144534)
- 管理(143871)
- 经济(141355)
- 理学(125003)
- 理学院(123604)
- 研究(122664)
- 管理学(121493)
- 管理学院(120811)
- 中国(91340)
- 京(77348)
- 科学(76410)
- 农(75134)
- 财(67562)
- 所(62000)
- 业大(60094)
- 农业(57856)
- 研究所(56289)
- 中心(56200)
- 江(54431)
- 财经(53471)
- 范(49072)
- 经(48694)
- 师范(48635)
- 北京(48302)
- 院(43635)
- 州(43549)
- 经济学(42265)
- 财经大学(39569)
- 基金
- 项目(249811)
- 科学(196571)
- 研究(184529)
- 基金(181019)
- 家(157647)
- 国家(156236)
- 科学基金(133837)
- 社会(116189)
- 社会科(109757)
- 社会科学(109730)
- 省(98258)
- 基金项目(96491)
- 自然(86498)
- 自然科(84437)
- 自然科学(84418)
- 教育(84125)
- 自然科学基金(82924)
- 划(82104)
- 编号(76124)
- 资助(73615)
- 成果(62629)
- 部(55808)
- 重点(55671)
- 发(53330)
- 课题(52000)
- 创(51814)
- 制(48574)
- 创新(48245)
- 教育部(47564)
- 科研(47409)
- 期刊
- 济(163312)
- 经济(163312)
- 研究(108150)
- 农(75409)
- 中国(72933)
- 学报(60641)
- 科学(55345)
- 财(51187)
- 农业(50943)
- 管理(50241)
- 大学(46816)
- 学学(44200)
- 教育(43127)
- 融(34049)
- 金融(34049)
- 业经(30903)
- 技术(30552)
- 财经(26139)
- 业(24499)
- 经济研究(23287)
- 问题(22483)
- 经(22233)
- 版(19729)
- 科技(17914)
- 图书(17595)
- 理论(17270)
- 技术经济(17015)
- 现代(16651)
- 业大(16584)
- 世界(15930)
共检索到538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熊春文 刘慧娟
流动儿童尤其是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学议题。近年有学者从反学校文化的视角出发开展了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这些以探索"子弟们"自主性或能动性为出发点的经验研究,最终均以消解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结论。通过对一所农民工子弟校各个年级学生实际流动的动态考察,本文发现农民工子弟校的反学校文化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即从"制度性自我选择"逐渐过渡到"制度性自我放弃"的演化过程。学校往往包含着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双重奏,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真实性及其力量,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社会意义进行了诠释,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敏
针对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阅读问题,以湖州吴兴区民工子弟学校为例,调查并分析学生阅读特点及影响学生阅读障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激活民工子弟学校学生阅读兴趣的对策,就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培养民工子弟学校学生阅读兴趣的长效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图书馆 民工子弟 阅读 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熊春文 史晓晰 王毅
本文借鉴保罗·威利斯的研究进路,在描述民工子弟校学生同辈群体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当前农民工子弟群体的文化生产过程。研究发现,虽然没有突破阶级的社会再生产,但农民工子弟在丰富多样的同辈群体活动中,自主、能动地生产出其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文化以"义"的精神为核心,包括平等的义气伦理和不平等的差序体验双重维度,通过意义—规则—行动三个层面的洗礼,这一群体有望实现其相对完整而特有的社会化过程。正是在这种群体文化的影响下,农民工子弟在意识和微观层面主动放弃了学业,而在结构和宏观上造成社会再生产的结果。
关键词:
义 差序体验 农民工子弟 同辈群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靖方 方展画 林莉
1999年初 ,全国首所由流入地政府举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在杭州市成立 ,此后杭州又相继成立了三所公办和一所民办的民工子弟学校 ,逐步形成了杭州市以市区公立中小学为“主渠道”、公办性质的民工子弟学校为“次渠道”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格局。本报告在多次深入这些民工子弟学校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杭州市公办民工子弟学校的经验 ,提出了在全省推广杭州市解决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经验及做法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流动人口 义务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定荣 洪煜
通过对北京市某公立初中一位民工子弟学习困难生的课堂观察和访谈,试图了解民工子弟进入公办学校后的课堂表现、学习变化和学习前景。结果发现:(1)民工子弟学困生在课堂中基本不参与学习;(2)民工子弟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未得到提升;(3)教师、家长和学困生本人对其前景持悲观态度。建议:(1)政府和学校要把接受民工子弟作为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长久之计;(2)政府应促进学校开展提高民工子弟学习成绩的研究;(3)政府、学校要立足民工子弟融入城市来调整教育目标和课程;(4)学校应在提高民工子弟学习成绩中起到主导作用。
关键词:
民工子弟 学习困难生 个案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玲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与之俱来的庞大的流动少年群体的义务教育问题也日渐严重与紧迫。本文通过对无锡市流动人口的调查和案例分析 ,探讨了流动人口中普及义务教育的现状、打工子弟学校存在的空间和原因 ,以及在流动少年中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打工子弟学校 义务教育 流动人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忆源
本文试图透过“民工荒”时期的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的个案研究,探讨貌似矛盾的“民工荒”和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两种现象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的存在所揭示的深刻主题:部分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职业观正在发生变化,这是他们城市适应性增强的表现;给青年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和途径,建立合理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加强引导,形成合理的职业观和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十分必要。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自愿性失业 “民工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亚民 俞根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大中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及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问题关系到普及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必须予以重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晓巍 邹泓 王莉
以北京市4所打工子弟学校和3所接收流动儿童的公立混合学校的1146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行为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学业行为问卷考察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特点,并比较打工校与公立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在外化问题行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师生关系、学业行为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2)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年级与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3)聚类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分为三种类型:和谐型、一般型、高危型,分别占27.9%、48.1%、24.0%。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类型校际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雁 殷俊益 雷雳
为了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对打工子弟学校小学生的学校适应是否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小学三、四年级共12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三、四年级各一个班为实验组;各另一班为对照组,进行生活技能教育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活技能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打工子弟学校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并表现在同辈交往能力及行为控制能力的显著提升;自表能力及任务取向方面的正向影响,由此看来,生活技能教育对打工子弟小学生学校适应的促进有效。鉴于此,应提倡打工子弟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
关键词:
打工子弟学校 生活技能教育 学校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蔺秀云 方晓义
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办学校的各种学校因素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中探索与顺应、整合与融入两个阶段都有积极促进作用,除学校安置因素外,流动儿童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同样影响家长对两类学校的选择,也影响着流动儿童在两类学校的城市适应。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吕亚平
金华市少儿馆针对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阅读状况,有的放矢地在民工子弟学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推进弱势群体中的信息资源共享。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海路 张旭东 降初卓玛
应用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进入北京市XZ小学考察维吾尔族随迁子女的人际交往与其文化适应策略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和谐交往有利于维吾尔族随迁子女更好地实现"整合"的文化适应策略;同伴友好交往是维吾尔族随迁子女实现文化适应"整合"策略的必要途径;日常化的亲子交往有利于维吾尔族随迁子女保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使其避免选择"同化"或"边缘化"的适应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国 王净净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规模、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自我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的自我雇佣倾向越低。调节效应表明,社会网络越广,越能促进农民工的自我雇佣,进而弱化城市规模对农民工自我雇佣的消极影响。中介机制显示,心理认同和迁移距离是城市规模影响农民工自我雇佣选择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志勇 高雅
为探讨农民工自我雇佣职业选择问题,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调查项目(2008)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为基础,将社会融合因子等因素纳入农民工就业选择Logit模型分析考量。研究发现,社会融合有利于农民工选择自我雇佣。人口特征方面,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偏向于选择自我雇佣;年龄对自雇佣选择的影响呈倒U型;健康、已婚农民工更偏向于选择自我雇佣。此外,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对农民工自雇选择有逆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农民工自雇者选择自我雇佣是为了追寻更高的金钱价值收益,而非劳动自由度收益。
关键词:
农民工 自我雇佣 社会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