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2)
2023(8627)
2022(7291)
2021(6784)
2020(5902)
2019(13421)
2018(13492)
2017(26260)
2016(14338)
2015(15770)
2014(15763)
2013(15306)
2012(14158)
2011(12669)
2010(12923)
2009(12371)
2008(12496)
2007(10942)
2006(9627)
2005(8926)
作者
(37168)
(31257)
(31151)
(29784)
(20128)
(14883)
(14300)
(12066)
(11919)
(11144)
(10795)
(10654)
(9996)
(9994)
(9956)
(9853)
(9140)
(9067)
(9014)
(8917)
(7879)
(7640)
(7478)
(7136)
(7104)
(7085)
(6967)
(6701)
(6214)
(5945)
学科
(59605)
经济(59488)
管理(46097)
(44582)
(36727)
企业(36727)
方法(30228)
数学(27662)
数学方法(27474)
(21077)
(20026)
中国(17737)
(14083)
(14077)
银行(14076)
(13348)
(13322)
金融(13320)
(13199)
(12608)
财务(12589)
业经(12563)
财务管理(12549)
企业财务(12021)
体制(11498)
(11458)
保险(11367)
(10088)
贸易(10084)
(9833)
机构
大学(199341)
学院(195901)
(89358)
经济(87695)
管理(78469)
理学(66871)
理学院(66245)
管理学(65438)
管理学院(65035)
研究(62765)
中国(54022)
(50266)
(40264)
财经(38201)
(34839)
科学(31797)
(29917)
中心(29697)
经济学(29679)
(29522)
财经大学(28784)
经济学院(26825)
研究所(25824)
北京(25627)
(25233)
业大(23235)
(23038)
(23005)
(22577)
师范(22382)
基金
项目(125798)
科学(101501)
基金(95396)
研究(95360)
(80710)
国家(80033)
科学基金(70655)
社会(64951)
社会科(61702)
社会科学(61690)
基金项目(49595)
(46494)
教育(45080)
自然(43193)
自然科(42224)
自然科学(42214)
自然科学基金(41546)
资助(39892)
(39289)
编号(36832)
成果(31552)
(30745)
(30533)
重点(28015)
国家社会(27954)
教育部(27682)
人文(26485)
(26369)
课题(25999)
(25684)
期刊
(96630)
经济(96630)
研究(67351)
中国(41633)
(40824)
管理(30035)
(29332)
金融(29332)
学报(24334)
科学(23456)
(22531)
大学(20630)
财经(20570)
教育(20287)
学学(19331)
(17461)
技术(15906)
经济研究(15876)
农业(13995)
业经(13428)
问题(12547)
(10805)
理论(10253)
统计(9617)
财会(9372)
技术经济(9327)
会计(9220)
国际(9078)
世界(9018)
实践(8980)
共检索到306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重恩  赵静  毛捷  
本文使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对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预期及其养老保险遵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浙江和广东这两个试点省,2008年公布并推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显著提高了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但对企业如实汇报职工缴费基数的程度无明显影响。教育水平高的职工、白领职工、年轻职工、国有企业职工以及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其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受改革的正向影响更大。本文结果表明,在浙江省和广东省,改革对企业职工产生了积极的制度并轨预期,并通过提升制度公平性、增强企业职工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信心及减少其外部选择等机制提高了遵从度,主要表现为参保积极性的提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飞  臧旭恒  姚健  
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本文理论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参保家庭储蓄率及消费的影响,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和2017年构成的短期面板数据,利用准实验方法(DID和PSMDID)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度并轨改革通过改变家庭养老金收入预期和提高家庭未来养老风险,显著提升了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家庭的储蓄率,降低了家庭人均消费水平,但改革的储蓄与消费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性。在消费类型方面,改革主要减少了参保家庭的食品及在外就餐、衣着和教育文化娱乐类消费。异质性分析方面,此改革对低财富、女性户主、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户主年龄为40岁~50岁和西部省份等家庭的影响更大。替换改革年份、替换实验组和替换被解释变量的安慰剂检验,以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上述结论。鉴于此,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应使实施的政策更加公开透明,做好改革的事前预测及事后评估。同时,在深化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逐步弱化个人账户作用,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彦  李春根  
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实行与企业职工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使得这三类人群的养老保险问题在整体上得到了统一,体现出制度建设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但根据安格斯·迪顿的理论,提升福利和减少贫穷的政策设计,需考虑个体间的消费差异,否则将影响政策设计的公平程度。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公平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并轨后企事业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并轨后的制度在保障力、覆盖率、养老责任分担、缴费负担、退休年龄、待遇计发与调整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并在后续的制度建设中,建议通过法治化等强制手段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苏明  杨良初  张晓云  王立刚  程瑜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实行退休金制度,这对于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之后,近几年五个试点省市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如何解决改革中所遇到的难点,切实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制度沿革和改革现状,重点研究了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并在借鉴国外政府雇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明丽  沈志尧  李方  
试点先行是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呈现的典型特征。本文以海南省、广东省深圳市和上海市为例,对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改革的成效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借鉴试点地区探索实践的成果与经验,以加快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彩云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一项立法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目的为帮助劳动者退休后老有所养。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采取的是退休金制度,这为事业单位人员提供了保障,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文章首先针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最后提出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丽萍  
一、尽快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1.明确分类的标准和界线。应在原有文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分类标准,在全面掌握事业单位业务范畴下,将属于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业务尽可能详细地列出,标准可通过市场经营收入占比及编外聘用人员的数量做区分。经营类收入达到单位全部收入一定比例的,可划为企业;编外人员已占1/3或1/2以上,承担一部分基础公共服务的,可划分为二类公益事业;从事基础公共服务,却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尤文君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滞后于企业,已经成为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整合的"瓶颈"。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力与义务相对等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元化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目前国家机关公务员(包括群团组织工作人员)、财政全部供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由国家包揽,个人不缴费。机关中合同制工人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固定职工养老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绪全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中央和自治区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5]53号),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改革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对此,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的统一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良初  林太平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一次重大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打破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壁垒、解决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的重大突破,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和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改革。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早在1997年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卢艳  胡宏伟  
从"双轨制"走向"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如何发生的?文章基于多源流分析框架分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过程,认为在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问题流是养老金双轨制引发的社会不公,包括二者是否实行统一养老金制度和待遇差距两个层面。政策流是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金加职业年金方案、"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的实施策略,政治流是权威决策者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共识。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央政府换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政策之窗打开,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汇合,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出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贾丽萍  
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自改革实施以来,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看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前期进行的分类、编制、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滞后。社会保障领域关键性改革和信息系统建设还未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支撑力不足。为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步伐,应尽快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尽快明确编制改革中涉及的养老问题、加大信息系统建设力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贾丽萍  
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自改革实施以来,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看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前期进行的分类、编制、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滞后。社会保障领域关键性改革和信息系统建设还未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支撑力不足。为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步伐,应尽快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尽快明确编制改革中涉及的养老问题、加大信息系统建设力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昌平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延续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终结,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受制于历史与现实的局限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存在问题与不足,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一)没有明确"老人"养老金和"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