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0)
- 2023(9752)
- 2022(8076)
- 2021(7551)
- 2020(6324)
- 2019(14342)
- 2018(13886)
- 2017(26186)
- 2016(14092)
- 2015(15921)
- 2014(15515)
- 2013(15420)
- 2012(14479)
- 2011(13390)
- 2010(13193)
- 2009(12468)
- 2008(12361)
- 2007(10874)
- 2006(9566)
- 2005(8917)
- 学科
- 济(61907)
- 经济(61813)
- 管理(43422)
- 业(38694)
- 企(31442)
- 企业(31442)
- 方法(26155)
- 数学(23303)
- 数学方法(23117)
- 中国(20258)
- 财(17623)
- 制(16761)
- 农(15344)
- 贸(14395)
- 贸易(14387)
- 易(14123)
- 业经(12956)
- 体(11643)
- 银(11568)
- 银行(11552)
- 行(11176)
- 融(11057)
- 金融(11055)
- 学(10953)
- 环境(9996)
- 体制(9844)
- 农业(9692)
- 务(9521)
- 财务(9496)
- 财务管理(9473)
- 机构
- 大学(208849)
- 学院(204449)
- 济(98548)
- 经济(97048)
- 研究(78238)
- 管理(76172)
- 理学(65605)
- 理学院(64829)
- 管理学(63947)
- 管理学院(63541)
- 中国(61126)
- 财(46583)
- 京(44563)
- 科学(43121)
- 所(39125)
- 财经(36675)
- 研究所(35338)
- 中心(34241)
- 经(33658)
- 经济学(32950)
- 农(31624)
- 经济学院(29655)
- 江(29064)
- 北京(28744)
- 院(28498)
- 财经大学(27599)
- 业大(26828)
- 范(25296)
- 师范(25070)
- 农业(24735)
- 基金
- 项目(137293)
- 科学(110750)
- 基金(105548)
- 研究(99424)
- 家(93033)
- 国家(92421)
- 科学基金(79075)
- 社会(68690)
- 社会科(65470)
- 社会科学(65459)
- 基金项目(54775)
- 自然(49212)
- 省(48399)
- 自然科(48125)
- 自然科学(48114)
- 自然科学基金(47326)
- 教育(45063)
- 资助(43144)
- 划(42397)
- 编号(36244)
- 部(33277)
- 重点(31790)
- 国家社会(30991)
- 制(30752)
- 成果(30225)
- 发(29079)
- 教育部(29007)
- 中国(28951)
- 创(28493)
- 人文(27172)
共检索到316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冀相豹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在98个国家的OFDI数据,综合新制度经济学和组织学习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涵盖政治、经济的综合性制度测度指标,考察了政治和经济制度差异对中国OFDI区域分布的影响,检验了OFDI累积优势效应及其对制度差异影响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政治和经济制度差异对发展中国家吸收中国OFDI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经济制度差异对发达国家则不显著;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均存在显著的OFDI累积优势效应,并对制度差异的影响都有显著反向调节效应,但发展中国家的上述效应均弱于发达国家。此外,本文还发现双边贸易、东道国贸易开放度、距离成本等也是影响中国OFDI区域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制度差异 累积优势效应 OFDI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明
利用2000-2009年中国在73个国家和地区的OFDI数据,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东道国制度质量、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制度距离等方面考察了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和法治制度对发展中国家吸收OFDI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则不显著;"制度距离"对东道国吸收OFDI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在发达国家成功投资的经验会通过文化制度、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溢出到与其制度"相邻"的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溢出路径为经济制度和法治制度。研究结果还表明,双边汇率以及东道国资源禀赋都是影响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邵宇佳 刘文革 陈红
针对当前中国OFDI的"制度异象"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投资国的相关数据,从东道国的反馈效应视角,将国别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OFDI区位选择纳入同一框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中国OFDI区位分布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解释"制度异象"。研究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果越强的东道国越是吸引中国的OFDI,更关键的是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够正向调节国别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也即削弱国别制度距离对OFDI的抑制作用。因此,中国选择制度距离较远的国家进行投资一定程度上是由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调节作用造成的。上述结论表明,应大力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提升制度质量,为企业的不同OFDI动机提供对应的制度优势。对外投资企业需加大内部投入,增强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奎喜 李潇 张志明
区域贸易协定(RTA)的缔结对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了RTA框架下跨国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的两阶段博弈模型,从理论层面厘清了RTA法律化水平对OFDI的作用机制。通过对RTA条款进行“法律化水平”赋值,并以2003~2019年中国对147个国家或地区OFDI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其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表明,RTA法律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中国OFDI;且缔结高法律化水平RTA能够弥补东道国制度缺位、弱化国家双边制度距离的投资抑制效应,来促进中国OFDI发展。文章进一步将RTA条款进行细分量化构建异质性条款法律有效指数,检验结果表明RTA法律化水平对中国OFDI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条款异质性。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岳咬兴 范涛
自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亚洲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聚集地,截至2011年末,该地区投资存量已占总量的七成以上,其境外企业覆盖也为各洲最高。区位选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内外近年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已从最初的传统经济因素转向制度性因素。本文基于2003-2011中国对亚洲26个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直接投资数据,通过制度环境因素与不同动机FDI的交互作用,发现:(1)两国制度环境差距较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作用更加重要;(2)中国FDI总体偏向于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大且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但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小的国家更加吸引中...
关键词:
制度环境差距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琳 钱晓英
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对45个东道国的OFDI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比分析中国OFDI在发达东道国与发展中东道国间的区位分布,并考察不同投资动机下东道国制度对中国企业投资选择和规模的作用。实证结果发现:市场、资源、技术、制度都是影响中国在发达国家投资的区位因素,除技术外,其他三项对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OFDI也有影响;发达国家的制度质量及其与中国的双边制度差距正向影响中国企业投资规模,而发展中国家的腐败程度负向影响中国OFDI规模,双边制度差异的作用尚不明显;制度环境对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市场、资源寻求型投资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对技术寻求型投资以及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资源寻求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潘春阳 廖佳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制度扩散的一种重要机制。本文基于2003-2016年1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索了中国OFDI对东道国制度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对于制度质量低于中国的东道国,中国的OFDI显著提高了制度质量,特别是改善了"腐败控制""监管质量"和"法治水平"这三个维度的制度质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之后,中国OFDI的制度效应还有所放大。而对于制度质量高于中国的东道国,中国的OFDI则没有显著的制度效应。本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OFDI对东道国产生的影响,也有助于设计和完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从而推动合作共赢的对外投资新模式、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娇辉 王伟 谭娜
针对当前中国OFDI的"制度风险偏好"问题,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流量数据,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视角,使用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东道国制度风险与中国OFDI区位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所谓"制度风险偏好"并不是绝对的,当使用相对制度质量指标,并且控制东道国资本密集度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的影响后,"制度风险偏好"消失,并呈现出与主流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完全相符的风险规避特征。因此,"制度风险偏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OFDI更多地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然资源更为丰富的区域造成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綦建红 李丽 杨丽
为了探索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四种方法对文化距离进行全面测度,然后基于2003-2010年中国对40个东道国及地区OFDI的面板数据,利用PCS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正负向关系,可能存在门槛效应。对此,进一步采用Hansen非线性门槛模型检验,不仅完整地刻画出二者之间的U形关系,而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与说明。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娇辉 吴婉雯 王伟 黄新飞
使用中国对161个国家和地区2003~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存量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相对于东道国货币汇率升值、东道国货币相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东道国货币相对于锚货币汇率稳定以及东道国汇率制度选择四个维度的汇率指标对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OFDI存量随人民币相对于东道国货币升值而增加,货币升值的购买力增加正效应大于收益率降低的负效应。东道国货币相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越高、相对于锚货币稳定度越低,中国的OFDI存量就越多;对东道国资本自由流动的诉求以及对冲实际汇率波动风险的动因是中国OFDI更加偏好汇率浮动区间更大的东道国的重要原因。在投资—出口权衡、中低收入子样本、金融危机前后子样本、OFD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娇辉 吴婉雯 王伟 黄新飞
使用中国对161个国家和地区2003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存量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相对于东道国货币汇率升值、东道国货币相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东道国货币相对于锚货币汇率稳定以及东道国汇率制度选择四个维度的汇率指标对中国O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OFDI存量随人民币相对于东道国货币升值而增加,货币升值的购买力增加正效应大于收益率降低的负效应。东道国货币相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越高、相对于锚货币稳定度越低,中国的OFDI存量就越多;对东道国资本自由流动的诉求以及对冲实际汇率波动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鲍洋
"金砖国家"引进FDI的资本形成效应表现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从直接效应来看,1992~2010年"金砖国家"引进FDI的直接资本形成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巴西、中国、俄罗斯、南非和印度。从间接效应来看,利用1992~2010年相关数据对"金砖国家"引进FDI对国内投资的间接资本形成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引进FDI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入"效应,且中国大于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引进FDI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南非、巴西和俄罗斯。通过分析指出,"金砖国家"引进FDI的间接资本形成效应差异主要与FDI的进入方式、投资率和FDI的产业分布有关。
关键词:
FDI 金砖国家 资本累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求知 帅佳旖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其中区位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事关投资成败与资源配置效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以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容易忽略企业间的差异,而特定东道国的投资经验比一般性国际化经验更具有针对性,所产生的知识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根据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基于2001—201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区位数据,运用条件Logit模型探索对外直接投资中制度距离、东道国直接和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的关系发现,制度距离降低企业进入东道国的意愿,企业倾向于选择制度距离更小的东道国;企业自身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经验可提高企业再次进入意愿,并减弱制度距离的负向影响;企业既可通过自身经验积累知识,也可通过向其他在东道国的中国企业学习,提高该区位的吸引力,但因学习效应与竞争效应并存,东道国间接投资经验与区位选择之间呈"倒U型"关系。鉴于制度距离的影响因企业而异,我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布局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东道国。对于制度距离大的发达国家,企业可在充分考虑竞争效应的前提下,通过向其他中国企业学习模仿,降低进入风险;对于制度距离小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应借助企业在母国市场的竞争优势或既有海外分支机构经验,逐步培育国际化经营能力,完善在东道国的布局,减少外来者劣势。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长生 周志鹏
文章分析了金融要素的区位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即通过具体的金融集聚程度和金融发展差异程度指标来分析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使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并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所估计的结果,分析得到: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超过金融差异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金融集聚与金融差异存在微弱的平衡问题;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互依赖和时间惯性依赖关系;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回归结果没有对上述结论产生实质改变。
关键词:
金融要素 区位分布 空间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兴强 王利霞
目前关于我国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双边框架内,考虑第三方效应并从城市角度进行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在新近发展起来的"第三国效应"理论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1985—2005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区的1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FDI区位分布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全样本154个城市的FDI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周边城市的FDI增量可以增加某城市的FDI流入量,周边城市的市场规模越大某城市的FDI流入越多,各城市的FDI流入也受到周边城市FDI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对三大地区内部、三大地区之间及长、珠三角与三大地区之间等不同子样本的FDI空间效应的检验,发现东、中、西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