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13)
- 2023(16543)
- 2022(14225)
- 2021(13268)
- 2020(11159)
- 2019(25806)
- 2018(25258)
- 2017(48862)
- 2016(26373)
- 2015(29702)
- 2014(29543)
- 2013(28833)
- 2012(26130)
- 2011(23274)
- 2010(23091)
- 2009(21115)
- 2008(20517)
- 2007(17790)
- 2006(15380)
- 2005(13361)
- 学科
- 济(100746)
- 经济(100604)
- 管理(84522)
- 业(78641)
- 企(67890)
- 企业(67890)
- 方法(49488)
- 数学(43231)
- 数学方法(42652)
- 财(32663)
- 农(26065)
- 中国(25885)
- 制(24471)
- 业经(23521)
- 务(22161)
- 财务(22080)
- 财务管理(22027)
- 企业财务(21009)
- 学(20374)
- 地方(18693)
- 贸(17939)
- 贸易(17927)
- 银(17475)
- 易(17457)
- 银行(17435)
- 农业(17299)
- 体(17293)
- 理论(17043)
- 技术(16564)
- 行(16502)
- 机构
- 大学(368800)
- 学院(366386)
- 管理(149759)
- 济(145550)
- 经济(142449)
- 理学(130518)
- 理学院(129147)
- 管理学(126906)
- 管理学院(126238)
- 研究(115933)
- 中国(87914)
- 京(76992)
- 财(70712)
- 科学(70512)
- 财经(56634)
- 所(56104)
- 农(54289)
- 中心(53845)
- 业大(53637)
- 江(52222)
- 经(51609)
- 研究所(50925)
- 北京(47918)
- 范(46480)
- 师范(46028)
- 经济学(44019)
- 院(43114)
- 财经大学(42581)
- 农业(42424)
- 州(42062)
- 基金
- 项目(256961)
- 科学(203428)
- 基金(188526)
- 研究(188063)
- 家(163508)
- 国家(162213)
- 科学基金(141166)
- 社会(119428)
- 社会科(113322)
- 社会科学(113296)
- 基金项目(100445)
- 省(99307)
- 自然(92497)
- 自然科(90375)
- 自然科学(90356)
- 自然科学基金(88727)
- 教育(87210)
- 划(83545)
- 资助(77321)
- 编号(76196)
- 成果(60894)
- 部(57389)
- 重点(57160)
- 创(53513)
- 发(53159)
- 课题(51652)
- 创新(49961)
- 教育部(49864)
- 制(49717)
- 科研(49387)
- 期刊
- 济(152625)
- 经济(152625)
- 研究(105307)
- 中国(67100)
- 财(56607)
- 学报(55929)
- 管理(55232)
- 科学(51628)
- 农(48099)
- 大学(43672)
- 学学(41195)
- 教育(39206)
- 农业(33205)
- 技术(32231)
- 融(32100)
- 金融(32100)
- 财经(27623)
- 业经(24851)
- 经济研究(24037)
- 经(23454)
- 问题(19670)
- 理论(17934)
- 业(17081)
- 科技(17057)
- 图书(17020)
- 技术经济(16963)
- 版(16960)
- 财会(16884)
- 实践(16424)
- 践(16424)
共检索到523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百兴 李瑞敬
本文选取中美两国IPO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退市制度来体现监管制度的差异,以我国2008-2010三年间在美IPO的上市公司和国内IPO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上市后续三年内财务效益、偿债能力、资产质量、市场表现及发展能力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对比,从而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下的上市公司质量差异。
关键词:
制度导向 公司质量 差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本尧
借鉴海外对关联交易监管的经验,如在上市环节控制不公平关联交易,并在修订《公司法》时,对关联方、关联交易、控制公司及其负责人在关联交易中的法律责任进行界定,对我国证券市场关联交易的规范将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龙正林
《公司法》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确立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的基本法律制度,中国证监会也通过《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细化了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规则与操作流程。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监管还不能完全适应日趋市场化、复杂化的收购行为法问题。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制度分析的方法,重新梳理与审视我国现有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根据我国证券市场"新兴+转轨"的特点对上市公司收购监管制度提出更为细致的设计方案,以推动立法者、监管者与学者们在上市公司收购监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上市公司收购 法律 监管证券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明辉 张宜霞
由于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其是否有效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股票市场的效率和公平,会计监管成为一种制度选择和安排。制度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及其实施机制,三者共同决定着制度整体的效率和效果,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中美监管制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顾纪生 王员
中国股市的良好运行对于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投资人的正当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股市长期低迷状况令人深思,对此一般性解释主要基于单一视角,且过于参照成熟资本市场,难以对包括A股在内的新兴资本市场的长期低迷形成有效解释。考虑到股市监管制度之于股票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学术界关于中国股市监管制度安排缺陷与实施结果失效的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中美股市监管制度差异,对A股市场的运行尤其是长期低迷成因展开分析,并试图分析A股监管缺陷与股市低迷之间的某种关联与传导路径。
关键词:
股市运行 低迷成因 股市监管 传导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秀萍
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扩容速度逐年加快,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但与上市公司外部监管相关的法律制度却明显滞后,致使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法律制度加以完善。本文针对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就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法律制度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要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董事高管的外部监管,进而完善监管责任追究机制,构建较为科学的上市公司外部监管协作体系。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外部监管 法律制度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喆 汪敏达
我国多层次多元化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在"公开发行制度"基础上,这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拓展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前提,但另一方面,将公开转让、定向转让、定向发行等行为解释为公开发行,也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和制度的不适,影响了集中统一监管体系的建设。利用《证券法》修订的时机,将监管的逻辑起点由"公开发行"转变为"公众公司",建立统一的公众公司监管制度架构,有利于理清监管制度的逻辑混乱和制度不适,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齐荻 许文瀚
问询函是证劵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一种柔性监管制度,主要针对公司业绩异常、经营风险和信息披露提出问询,要求公司在限定日期之内回复。不同于过去的实质性处罚措施,问询函给予了公司解释与改正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对公司创新意愿的影响也会有所区别。本文基于交易所提出的研发问询,实证检验研发问询对上市公司创新意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问询对公司创新意愿有提升效应。需要会计师回复的问询函能够放大这种效应,而需要律师回复的问询函却削弱了这种效应。敏感性分析发现,在国有、高科技型和不存在研发操纵现象的公司,这种效应更明显。
关键词:
问询函 柔性监管 研发问询 创新意愿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叶华
本文以因财务造假而被证监会、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开批评或公开处罚的74家上市公司以及86家财务信息披露正常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选择1998至2005年的五大类26项指标,应用相关性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通过确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假企业与正常企业在23项指标上有显著差异,有9项指标对模型有强的解释力,并且两类企业所属的模型在截距项上有明显的区别。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方军雄 向晓曦
如何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证券市场永恒的话题。本文通过考察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和主板共100家上市公司3年的信息披露质量评级结果,研究了外部监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外部监管显著改善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此外,外部监管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幅度受到公司所处地区环境的影响,外部监管对信息披露的改善作用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万伟
本文通过比较美、德、日等国公司监督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经济特征,并借鉴我国国家委派监事会的经验,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应将独立董事定位于制衡内部董事,将监事会定位于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解决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失效的现实难题。
关键词:
监事会 权威 独立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碧琳
本文以中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之比较为基础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状况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能及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能应定位于监督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的观点。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改蓉
国有上市公司既具有上市公司属性、又具有国有属性,需同时遵守证券监管和国资监管的双重规则,而这双重规则之间可能存在冲突,造成国有上市公司治理违规的风险。这种冲突源于监管价值目标的差异:证券监管基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立场注重上市公司独立,而国资监管基于保障国有经济功能、维护国资经营安全的特性强调国有投资方的管控。对于身处交叉监管下的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解决冲突的根本路径在于分别从国资监管和证券监管两个维度进行制度矫正与协调。就国资监管而言,应切实从制度层面实现“管资产”到“管股权”的转变;就证券监管而言,则应正视国资监管的合理需求,以适度监管为原则,并确立结果导向的监管理念,在不实质损害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对国资监管规则予以适当认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承萍
本文将全国部分省市政府制定的小贷公司监管办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监管角度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范监管体系的有关建议,对于当前科学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 监管 比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娴
由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且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专业能力,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都非常注重发挥机构投资者在推动公司治理完善和公司治理原则实施中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监管及实施机制比较,对行政和自律监管两类不同的监管制度及实施机制的历史演进和绩效进行了着重分析,并由此提出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监管启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监管制度 实施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