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0)
- 2023(10368)
- 2022(8927)
- 2021(8046)
- 2020(7235)
- 2019(16591)
- 2018(16495)
- 2017(31776)
- 2016(17551)
- 2015(20008)
- 2014(20290)
- 2013(20185)
- 2012(18893)
- 2011(16922)
- 2010(17595)
- 2009(16987)
- 2008(16953)
- 2007(15462)
- 2006(13346)
- 2005(12350)
- 学科
- 济(70872)
- 经济(70770)
- 管理(54213)
- 业(52322)
- 企(42535)
- 企业(42535)
- 方法(35735)
- 数学(31078)
- 数学方法(30666)
- 财(23229)
- 中国(20307)
- 制(19966)
- 农(18191)
- 学(15082)
- 业经(14756)
- 务(14625)
- 财务(14583)
- 财务管理(14503)
- 银(14473)
- 银行(14444)
- 企业财务(13745)
- 行(13628)
- 融(13190)
- 金融(13186)
- 贸(13055)
- 贸易(13043)
- 易(12705)
- 体(12326)
- 审计(12305)
- 地方(11827)
- 机构
- 大学(259650)
- 学院(256865)
- 济(106320)
- 经济(103927)
- 管理(98826)
- 理学(84140)
- 研究(84059)
- 理学院(83216)
- 管理学(81732)
- 管理学院(81242)
- 中国(69250)
- 财(56022)
- 京(55346)
- 科学(50823)
- 财经(43487)
- 所(43475)
- 农(43012)
- 江(40375)
- 中心(40094)
- 经(39223)
- 研究所(38681)
- 业大(37482)
- 北京(34646)
- 农业(33949)
- 经济学(33350)
- 财经大学(32218)
- 州(31374)
- 范(30831)
- 师范(30506)
- 经济学院(30168)
- 基金
- 项目(165281)
- 科学(129630)
- 基金(121007)
- 研究(119262)
- 家(105208)
- 国家(104381)
- 科学基金(89251)
- 社会(75944)
- 社会科(71991)
- 社会科学(71965)
- 省(63887)
- 基金项目(63595)
- 自然(58134)
- 自然科(56741)
- 自然科学(56722)
- 自然科学基金(55710)
- 教育(55232)
- 划(54019)
- 资助(50773)
- 编号(48268)
- 成果(40478)
- 部(37729)
- 重点(37389)
- 制(34091)
- 发(33778)
- 创(33713)
- 课题(33373)
- 科研(32469)
- 教育部(32386)
- 创新(31767)
共检索到391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鲍国明
审计方法的变革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审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审计方法不断地变化与调整,特别是制度基础与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的先后出现,使审计工作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修岐 刘兵
制度基础审计与风险基础审计的比较研究王修岐刘兵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作为两种现代审计方法,在缓解社会对审计需求的日益增大与审计资源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以及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风险基础审计是为了弥补制度基础审计的不足而产生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刚 李相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及企业经济环境的急速变化,我国审计准则建设及审计实务面临着诸多挑战,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风险也有日益增大的趋势,而现行审计方法不能有效应对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本文将在论述审计实务发展的基础上,探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词:
制度基础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惠城
一、制度基础审计的产生与意义制度基础审计,亦称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它是首先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可信赖程度,并据以确定实质性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然后通过实质性审计,取得审计证据,作出审计结论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这种审计方法,是在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改变了审计环境和审计职能的情况下,为了解决繁重的审计工作与有限的审计资源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审计方法的产生与演变过程正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胡春元
8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世界上著名的“六大”会计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一种称之为“风险基础审计”(Risk-based Auditing,or Risk-ori-ented Audting)的审计模式.雄居民间审计职业界达40年之久的制度基础审计受到强有力的挑战.风险基础审计为什么会产生,其内容和程序是什么,其与制度基础有何不同,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吴晓燕
一、内部控制在制度基础审计中的作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对于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实质性测试,审计的方向和重点都比较明确,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金育
本文在解释何为风险基础审计的基础上 ,通过对风险基础审计特征的阐述 ,旨在说明风险基础审计适应现代经济业务复杂化这一新形势的要求 ,并着重对在我国如何应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 ,改进目前的审计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吴清华
基于现代企业治理环境变迁与内部审计功能拓展的互动关系,从一般的代理理论角度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治理角色,并以集团公司为例,系统地探讨了内部审计的制度安排问题,即内部审计的领导形式、组织结构、行权安排、治理边界等,以期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提供一个指引框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玖
前不久,中注协发布了新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指南,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尽管多数人认为,新修订的工作底稿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灵活,但就目前情况看,也不乏质疑之声。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底稿没有充分体现风险导向,过于强调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笔者认为,如何理解新的审计准则和新的工作底稿,完全取决于对风险和风险审计的认识。就内部控制这一问题,内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都是"进一步审计程序",是审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