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9)
- 2023(14646)
- 2022(12107)
- 2021(11424)
- 2020(9713)
- 2019(22338)
- 2018(22118)
- 2017(41440)
- 2016(22068)
- 2015(24539)
- 2014(24440)
- 2013(23993)
- 2012(21508)
- 2011(19048)
- 2010(18969)
- 2009(17768)
- 2008(17933)
- 2007(15741)
- 2006(13624)
- 2005(12270)
- 学科
- 济(93607)
- 经济(93462)
- 业(88960)
- 管理(86969)
- 企(86605)
- 企业(86605)
- 方法(47696)
- 数学(39166)
- 数学方法(38571)
- 财(34823)
- 业经(26593)
- 务(24617)
- 财务(24557)
- 财务管理(24519)
- 企业财务(23341)
- 制(22505)
- 中国(21521)
- 农(20414)
- 技术(18216)
- 理论(17675)
- 划(16868)
- 和(16863)
- 体(16248)
- 贸(15843)
- 贸易(15830)
- 易(15462)
- 策(14963)
- 银(14443)
- 银行(14433)
- 融(14180)
- 机构
- 学院(314866)
- 大学(314676)
- 济(134356)
- 管理(132433)
- 经济(131857)
- 理学(114104)
- 理学院(113040)
- 管理学(111103)
- 管理学院(110495)
- 研究(94540)
- 中国(76535)
- 财(67499)
- 京(64159)
- 财经(53193)
- 科学(53153)
- 经(48364)
- 江(47157)
- 中心(45583)
- 所(44517)
- 业大(41972)
- 经济学(41773)
- 农(40973)
- 财经大学(39792)
- 北京(39673)
- 研究所(39584)
- 经济学院(37698)
- 商学(36852)
- 州(36571)
- 商学院(36490)
- 范(35339)
- 基金
- 项目(211217)
- 科学(170329)
- 基金(158766)
- 研究(154724)
- 家(136595)
- 国家(135457)
- 科学基金(120305)
- 社会(101639)
- 社会科(96616)
- 社会科学(96591)
- 基金项目(83331)
- 省(81098)
- 自然(78582)
- 自然科(76784)
- 自然科学(76762)
- 自然科学基金(75459)
- 教育(72792)
- 划(67693)
- 资助(65117)
- 编号(61105)
- 成果(48255)
- 部(47950)
- 重点(46836)
- 创(45846)
- 制(44313)
- 国家社会(43037)
- 创新(42765)
- 发(42748)
- 教育部(42613)
- 人文(41444)
- 期刊
- 济(145065)
- 经济(145065)
- 研究(89454)
- 中国(59362)
- 财(58572)
- 管理(57255)
- 科学(41764)
- 学报(41617)
- 农(34823)
- 大学(34050)
- 学学(32413)
- 技术(32376)
- 融(30653)
- 金融(30653)
- 教育(28045)
- 财经(27898)
- 经(23924)
- 经济研究(22816)
- 业经(22800)
- 农业(22799)
- 问题(18670)
- 技术经济(17679)
- 财会(17270)
- 统计(16350)
- 策(15511)
- 贸(15321)
- 理论(15175)
- 会计(15140)
- 现代(14538)
- 商业(13902)
共检索到466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考秀梅 谢申祥
开放对收入的影响一直是国际贸易研究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剖析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内薪酬差距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行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内员工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加剧了企业内员工薪酬差距,这主要表现为管理层员工平均薪酬增长,而普通员工薪酬保持不变;其影响机理为,制度型开放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进入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上升以及管理层员工与普通员工间人力资本专用性的差异强化了企业对管理层员工的需求,管理层提薪必要性的提升加剧了企业内薪酬差距,而企业内管理层薪酬“同群效应”的存在则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内薪酬差距。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显著加剧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内企业以及内控质量较高企业内的薪酬差距,且管理层薪酬上涨主要表现为超额薪酬上涨,而国有企业更为严格的薪酬约束体系可有效缓冲外部市场环境变动引致的薪酬差距增长冲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志方 韩尚杰 程序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推进这一战略则需打破市场准入管制壁垒。文章利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而这一效应主要通过“打破地方行政垄断壁垒和强化产品市场竞争激励”的产品竞争机制以及“减少政府要素配置干预和缓解要素市场错配程度”的要素配置机制而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引发了企业创新策略的积极调整,具体表现为企业倾向于增加创新投入、提升创新效率以及追求高质量创新,而较高的创新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加剧下取得良好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创新激励效应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强的地区、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运营效率较低的企业中。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协调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韩 王雄元 张琳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机理是通过优化要素市场资源配置,使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产业在充分竞争中激发活力,以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运转,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就是达成这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负面清单制度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更明确区分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增加市场准入制度的开放性、公平性、透明度。文章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为外生事件,探讨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如何从供给侧去产能。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受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影响的企业,受影响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显著更低,说明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有助于降低企业产能过剩程度;而缓解生产要素错配、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竞争程度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去产能效应具有中介效应,说明市场准入管制放松通过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竞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而降低企业产能过剩;另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治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产能过剩程度较高、污染行业和规模较大的组,说明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对有这些特征的企业具有去产能效果。文章从供给侧去产能角度探讨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的政策效果,丰富了关于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研究文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昭 马草原 王爱萍
本文利用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沪港通的开通显著缩小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并且在剔除"限薪令"、股权激励、最低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干扰之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其他稳健性检验方法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因此沪港通开通并非是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乃至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2)资本市场开放显著地提升了上市公司监事会持股比例,但降低了董事会持股比例,从而通过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力度来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当然内部监督的中介效应仅存在于A股企业中,因为非A股(B股、AH股、AB股)企业开放程度已经较高,受沪港通的冲击较小;(3)企业所处外部法律环境对资本市场开放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产生了调节作用,A股企业相比非A股企业外部法律环境更为单一,资本市场开放使得入选沪港通标的范围的A股企业面临的外部法律环境约束增强,因而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程度也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资本市场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可以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悦 许永斌
以2012—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增加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企业所处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以及市场竞争较激烈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以显著改善企业产品市场表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平
目前,实行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已日益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投资准入制度。本文借鉴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在上海自贸区施行"负面清单"的实践,通过分析能源行业中存在的行政性垄断和价格管制可以认为,在能源行业中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有助于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同时,文章提出了在实行该制度时还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市场准入 负面清单 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程慧慧
近年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成为宏观政策着力点,充分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并同步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分阶段推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该制度实施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投资金融化和利润金融化。(2)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既能发挥竞争治理效应和资源优配效应,减少企业基于投资逐利动机的金融化行为;还会发挥创投驱动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对企业基于蓄水池动机的金融化行为产生挤出效应。(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投资机会少、低市场竞争行业和高政府放权意愿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效能评估和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推动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程慧慧
近年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成为宏观政策着力点,充分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并同步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分阶段推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该制度实施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投资金融化和利润金融化。(2)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既能发挥竞争治理效应和资源优配效应,减少企业基于投资逐利动机的金融化行为;还会发挥创投驱动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对企业基于蓄水池动机的金融化行为产生挤出效应。(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投资机会少、低市场竞争行业和高政府放权意愿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价值。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效能评估和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推动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冠男 李晓琳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我国建立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从以正面清单为主的管理方式向以负面清单为主的管理方式全面转型。应明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我国经济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制定相应的标准和依据,按照科学的程序制定和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在试点地区积极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庄钰静 王敬波
从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立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到2019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出台,负面清单制度作为最新的市场准入法律成果,在自贸区得到了发展和应用。负面清单制度与我国市场准入法是特殊法与普通法的关系,随着负面清单制度对市场准入法的突破和融合,我国政府将不断调整外资准入的监管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市场,推动我国市场准入法律、法规全面转型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宽 雷卓骏 李后建
本文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政策作为市场准入管制放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交叠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市场准入管制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排除同期重大政策干扰、缓解自变量识别以及考虑不可观测因素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渠道在于改善要素市场配置效率和促进产品市场竞争。在改善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渠道方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得益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和金融市场抑制的矫正。异质性检验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在市场分割程度严重、地方保护水平和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降低市场行政准入壁垒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波 叶德珠 徐换歌
坚持平等准入、公平竞争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采用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负面清单制度显著增加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主要原因是负面清单制度能够抑制产品市场势力和改变企业要素投入,进而增加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所处行业和企业性质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幅度的重要维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春艳 赵军
基于2004~2019年中国266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对中国在FDI“稳存量”与“扩增量”目标实现中的现实作用。研究发现: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对FDI流入具有促进效应;这种促进作用对中西部的城市与城市群中的城市更加强劲;负面清单缩减对FDI的促进效应不仅体现在“集约边际”扩展,更体现在“广延边际”扩展;市场化程度提升发挥了有效传导效应。因此,应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优化相关配套措施,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市场,从而更好地释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对稳定利用FDI的政策红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晓楠 李振宁
投资准入在国际条约层面既可按欧式投资协定依"东道国法律"准入外资,也可按美式投资协定依"负面清单"准入外资,所体现的是一国投资市场的开放程度。我国正在尝试在国内法领域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准入外资,国际规则层面的"负面清单"制度可以为国内规则层面的"负面清单"制度设计和理念提供借鉴。"负面清单"内规定的限制措施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改革外资准入备案制提高准入透明度与便利性,尽可能参照"棘轮机制"增强投资准入规制的稳定性,协调好内资与外资、国内负面清单与国际负面清单的关系。
关键词:
投资准入 负面清单 棘轮机制 备案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琳娜 尹昌斌 陈世雄
[目的]旨在依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按照"生态红线"和"底线约束"的要求,明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农业产业准入门槛,加强区域资源管护和生态治理。[方法]以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农业资源承载力、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基础上,剖析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背景、意义及其内涵,基于"减规模、转方式、控规模、退出生产"要求探讨负面清单编制原则以及禁止类、限制类农业产业目录与管控条件的编制方法,重点分析农业资源超载、生态环境退化典型区域的农业产业发展管控对策。[结果](1)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实施节水保水型耕作方式,限制冬小麦种植面积;(2)在中—重度重金属污染区实施3~5年休耕,在轻微—轻度重金属污染区域,实施清洁去污型休耕模式,优先种植生物量高、吸收积累作用强的富集型植物;(3)在长江中下游传统双季稻主产区,适度调减双季稻田,实施"双改单",控制水网密集区生猪、奶牛养殖规模;(4)在生态严重退化区,实行生态修复型休耕,种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护耕作层的植物;(5)在东北黑土区,适度调减水稻种植面积,增加食用大豆生产,推进种养结合;(6)在生态保护发展区,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和舍饲半舍饲。[结论]采取开展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试点、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保障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