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6)
- 2023(7987)
- 2022(6756)
- 2021(5950)
- 2020(5053)
- 2019(11451)
- 2018(11126)
- 2017(21258)
- 2016(11315)
- 2015(12597)
- 2014(12519)
- 2013(12087)
- 2012(10979)
- 2011(10064)
- 2010(10069)
- 2009(9366)
- 2008(9371)
- 2007(8344)
- 2006(7351)
- 2005(6727)
- 学科
- 济(46332)
- 经济(46258)
- 管理(37306)
- 业(32707)
- 企(27502)
- 企业(27502)
- 方法(21548)
- 贸(19656)
- 贸易(19647)
- 易(19091)
- 数学(18568)
- 数学方法(18399)
- 财(14249)
- 制(13259)
- 农(12158)
- 中国(11277)
- 业经(10930)
- 体(9388)
- 务(8389)
- 出(8382)
- 财务(8369)
- 财务管理(8350)
- 环境(8256)
- 体制(7934)
- 企业财务(7822)
- 银(7816)
- 银行(7792)
- 地方(7775)
- 学(7719)
- 融(7589)
- 机构
- 大学(166885)
- 学院(166227)
- 济(76595)
- 经济(75319)
- 管理(63424)
- 理学(55424)
- 研究(54885)
- 理学院(54829)
- 管理学(54074)
- 管理学院(53756)
- 中国(40295)
- 财(36164)
- 京(33096)
- 科学(30731)
- 财经(28711)
- 农(26694)
- 所(26571)
- 经(26071)
- 经济学(24949)
- 江(24752)
- 中心(24502)
- 业大(24179)
- 研究所(23916)
- 经济学院(22755)
- 财经大学(21388)
- 农业(21000)
- 院(20186)
- 北京(19946)
- 范(19492)
- 师范(19282)
- 基金
- 项目(113706)
- 科学(90844)
- 基金(85417)
- 研究(82846)
- 家(74458)
- 国家(73898)
- 科学基金(63766)
- 社会(56348)
- 社会科(53789)
- 社会科学(53778)
- 基金项目(45354)
- 省(43417)
- 自然(39811)
- 自然科(38923)
- 自然科学(38914)
- 自然科学基金(38274)
- 教育(38219)
- 划(36344)
- 资助(33976)
- 编号(31756)
- 制(27039)
- 部(26522)
- 重点(25857)
- 成果(25500)
- 国家社会(24676)
- 创(24265)
- 发(23909)
- 教育部(23355)
- 创新(22837)
- 人文(22733)
共检索到244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亮 徐勇
本文将制度变量纳入McCallum模型,在前人基础上提出规范研究的"贸易制度假说";据此,通过我国2000-2004年进出口数据和国内贸易估算数据,进行FGLS和Tobit回归,基本验证了先前的假说。结果认为我国贸易的边界效应在样本期内出现下降的趋势,制度因素可以解释2000-2004年间我国出口边界效应下降的56.8%。
关键词:
McCallum模型 制度假说 边界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丹
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黑市活动、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货币政策对东亚经济体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产权、政府负担对东亚经济体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提高政府干预质量,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建立并完善公正廉洁高效的司法体系应成为东亚经济体各政府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制度 东亚 贸易引力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向东 廖进中 赖明勇
本文采用假设因素检验模型对 2 0 0 2年 1 33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双边贸易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现对双边贸易影响最大的制度因素不是交易国的经济制度 ,如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 ,而是交易国影响企业运行费用的制度和正式约束的法律制度 ,如工资政策、黑色市场交易、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程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在此基础上 ,本文定量地测定了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对中国制订贸易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假设因素检验模型 制度因素 双边贸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俞剑平 张小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春顶
中美贸易摩擦是当前中国出口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亟待思考并急需制定有效应对策略的难题,而这其中准确地找出原因又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并指出相关文献存在不足的同时,详细解析了经济贸易理论为何难以给出富有说服力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从心理、制度以及政治角度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并给出了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心理 制度 政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晓鸿 韩冬梅 任晓燕
本文在贸易引力模型框架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因素的变量,研究贸易伙伴国制度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地理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出口贸易偏好于制度质量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发达国家政府管理效能、市场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大,发展中国家实行宽松型货币政策有利于提升我国出口水平。
关键词:
制度 出口 地理结构 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永亮
本文通过引入适合于我国省份层面的国内贸易边界效应模型,利用1997、2002、2005和2006年的相关样本,具体考察了影响我国国内贸易的两个层面壁垒因素。在控制了距离等自然壁垒变量后,实证得出了我国样本期的边界效应值为16.78,且1997-2002年和2002-2005年两个期间平均的省份边界效应具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后个时期上升趋势明显走弱,显示边界效应的收敛趋势),而2005年之后则具有下降趋势;结果认为地方产业结构雷同对区际贸易具有阻碍作用,财政分权下的政府保护偏好是导致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省份的对外贸易对区际贸易具有替代效应,而经济结构和政策壁垒的总体边界效应达3.90。
关键词:
国内贸易 边界效应 政策壁垒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文雁兵
文章在Antras、Levchenko和Acemoglu有关贸易比较优势的制度来源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制度比较优势的贸易来源,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对制度质量的影响存在"力争上游"、"甘居下游"和"左右逢源"三种效应:若贸易双方在依赖制度质量的商品技术差异极小,贸易会促使双方均改善其制度质量而"力争上游"(动态比较优势);若有一方有足够强的技术优势(斯密优势),其对方的国内制度质量很难改善甚至会恶化而"甘居下游"(比较优势陷阱);若一方没有足够强的技术优势(李嘉图优势),其对方的国内制度质量无需改善而"左右逢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近代上海经济的百年发展是个奇观,在贸易条件长期不利状况下,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其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莫不与"被迫的""自由贸易"形态相关。从开埠初期的区位优势,至清末民初的规模优势,再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制度优势,是近代上海经济转型的三次递进,有效的市场化是贯穿其中的内在逻辑。以历史的高度审视近代上海外贸的利弊得失,对于现今的自由贸易,具有鉴往资今的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崔小勇 张鹏杨 张晓芳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形成一个有充分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促进中国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型。然而这种汇率制度的转型能否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框架,研究了汇率制度转型对于贸易的影响作用,并运用工具变量法重新估计了贸易开放对于人均收入的影响作用,综合得出汇率制度转型通过贸易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浮动汇率制度,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对一国贸易和收入的增进更多,增进的多少会因各国开放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具体而言,我国2005年汇率改革由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向富有弹性的中间汇率制度转型,这一变化带来的当年福利改进,相当于GD...
关键词:
汇率制度 引力模型 福利水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997年后中国内地与香港贸易关系的制度基础和制约因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跃生中国内地和香港有着天然的经济联系。受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两地经济关系时有起伏。70年代后期,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地经济关系迅速发展。1997年7月1日,香港的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永亮 徐勇 苏桂富
本文利用1997和2005年的多重面板数据,从28个省份和8大行业两个层面来获取中国贸易的边界(壁垒)效应。结论是:中国省份层面的平均边界效应在1997~2005年有上升的趋势(去除运输成本、相对产出和价格因素外);中国存在跨时期增长的边界壁垒,且西部区域的边界壁垒要高于东部区域;行业层面上,对商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保护程度最高,农业次之,轻工业的壁垒要低于重工业。本文对影响边界效应的不同因素进行了考察,认为在地方保护偏好下,地方政府对财税自主权的增强以及对经济控制力的加强都是导致省际贸易壁垒(或市场分割)的因素。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强调区域和谐发展,更多的是需要加强区际市场一体化,消除行政壁...
关键词:
区际壁垒 边界效应 贸易流 地方保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雨微 赵景峰 刘航
本文提出了测算出口能源隐含流的新方法,并测算了2001—2010年我国各工业行业的出口能源隐含流的规模与强度,通过计量分析探究了规制要素扭曲的制度对出口能源隐含流强度的效应。计量结果显示,规制要素扭曲的制度能够有效抑制能源隐含流的强度。而且,在扭曲越严重的行业和能源隐含流强度越高的行业中,此抑制效应越明显;在低资金流动性行业中,规制资本扭曲的制度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在高资金流动性行业中,规制劳动力扭曲的制度的抑制效应更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颖
利用2008—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HS07六位数分类贸易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高维固定效应模型,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实证研究了制度边界下文明冲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进出口国制度质量是文明冲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影响的重要边界条件,即进出口国良好的制度质量可以从制度层面降低文明冲突带来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风险,进而减弱文明冲突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带来的抑制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对于高契约密集度产品贸易更加显著。这一结论的重要启示是,即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明差异较大,各国仍然可以通过提升本国制度质量来减弱和化解文明冲突可能导致的贸易风险,促进区域内双边贸易的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和红
通过引入金融制度因素对Hechscher-Ohlin-Samuelson(HOS)基准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了不合理的金融体制下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总体低下的现状。结合中国的情况,讨论了由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不合理的经济管制导致的金融市场分割,使得社会要素禀赋结构出现错误的配置。因此,完善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对于中国产业技术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与变迁极为重要。在推进金融市场化、自由化的过程中,对风险问题必须加以审慎的考虑。
关键词:
金融制度 外部融资 要素禀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