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74)
2023(18604)
2022(15930)
2021(15005)
2020(12623)
2019(29426)
2018(28842)
2017(55157)
2016(29585)
2015(33457)
2014(32994)
2013(32570)
2012(29660)
2011(26827)
2010(26581)
2009(24484)
2008(23877)
2007(20495)
2006(17879)
2005(15904)
作者
(83458)
(69708)
(68899)
(65507)
(44211)
(33163)
(31464)
(27341)
(26441)
(24497)
(23622)
(23522)
(22003)
(21816)
(21472)
(21282)
(20678)
(20538)
(19913)
(19843)
(17147)
(16872)
(16629)
(15826)
(15444)
(15400)
(15112)
(15076)
(13945)
(13513)
学科
(118769)
经济(118614)
管理(85854)
(79548)
(66208)
企业(66208)
方法(55469)
数学(48244)
数学方法(47592)
中国(32987)
(31594)
(31248)
(28615)
贸易(28598)
(27796)
业经(26034)
(24722)
(24159)
地方(21641)
农业(20431)
(19404)
理论(19333)
财务(19319)
财务管理(19278)
(18431)
银行(18381)
环境(18356)
企业财务(18215)
(18089)
技术(17890)
机构
大学(419820)
学院(415119)
(173780)
经济(170401)
管理(163259)
研究(142012)
理学(142005)
理学院(140427)
管理学(137899)
管理学院(137142)
中国(106479)
(89190)
科学(85229)
(79232)
(69951)
(65445)
研究所(63804)
财经(63562)
中心(63497)
业大(61184)
(58620)
(58095)
北京(56340)
(53970)
师范(53461)
经济学(53331)
(51989)
农业(51306)
经济学院(48099)
财经大学(47613)
基金
项目(286669)
科学(226638)
基金(210681)
研究(209640)
(183927)
国家(182477)
科学基金(156885)
社会(133984)
社会科(127120)
社会科学(127087)
基金项目(110975)
(108875)
自然(101593)
自然科(99253)
自然科学(99227)
自然科学基金(97444)
教育(96603)
(92571)
资助(87046)
编号(83943)
成果(68424)
(64488)
重点(64339)
(60372)
(59475)
课题(57829)
国家社会(56048)
教育部(55764)
创新(55607)
科研(54926)
期刊
(183367)
经济(183367)
研究(124088)
中国(79363)
学报(65428)
(60415)
科学(60377)
管理(60311)
(59061)
大学(50858)
学学(47674)
教育(45359)
农业(41075)
技术(35782)
(34487)
金融(34487)
财经(31115)
经济研究(30830)
业经(28445)
(26697)
问题(24523)
(24087)
(22135)
国际(20697)
图书(20080)
技术经济(19394)
(19245)
世界(19194)
科技(19129)
理论(18922)
共检索到608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向东  廖进中  赖明勇  
本文采用假设因素检验模型对 2 0 0 2年 1 33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双边贸易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现对双边贸易影响最大的制度因素不是交易国的经济制度 ,如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 ,而是交易国影响企业运行费用的制度和正式约束的法律制度 ,如工资政策、黑色市场交易、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程度、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等。在此基础上 ,本文定量地测定了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对中国制订贸易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丹  
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黑市活动、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货币政策对东亚经济体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产权、政府负担对东亚经济体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提高政府干预质量,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建立并完善公正廉洁高效的司法体系应成为东亚经济体各政府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镇  
本文分析制度对于双边贸易的影响。将不良制度和制度距离作为隐形贸易成本的两个来源,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制度变量的扩展引力模型。以153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的经验研究表明,制度质量越差,双边贸易越不活跃;制度距离对于双边贸易起阻碍作用。在制度质量变量中,影响强度较大的是市场规范程度、私有财产保护程度和货币政策;在制度距离变量中,工资控制程度距离、货币政策距离和贸易政策距离的影响强度较大。上述发现对于我国今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石伟文  
基于异质性贸易制度安排这一视角并结合1995~2012年间的跨国面板数据,文章实证考察了进出口国家(地区)之间不同类型的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对整体、制造业以及农业部门的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能够显著降低双边整体、制造业以及农业部门的贸易成本,且贸易成本削减效应随着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的深化而加大,从而也说明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具有明显的异质性;(2)采用传统的虚拟变量法来刻画国家地区间的经贸关系得到的估计系数的绝对量级大于经济一体化系数,这说明忽视贸易协议的异质性会导致高估贸易成本削减效应的偏误。上述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应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步推进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此降低双边的贸易成本;另一方面,在评估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影响效应时应将贸易制度安排的异质性纳入考量,以避免造成政策评估偏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永彬  
在对"一带一路"论争的理论辨析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周边22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依存度考察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依存度,双方依存度都呈稳步增长趋势;变量WTO (世界贸易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OBAOR ("一带一路"倡议)和Bor (直接相邻)为显著正向影响,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为反向影响,lnYt (中国GDP)和lnYit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健  邓茂杰  
以中国与20个最大贸易伙伴在2005—2011年的双边贸易流量数据为分析依据,建立引力模型,试图寻找影响中国与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因素。研究表明:空间距离、GDP、是否为APEC成员、汇率以及人均国民收入对双边贸易存在显著关联关系,这也是影响当前中国对外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中国在以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APEC成员的经贸往来,特别是深化和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或多边经贸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琦  王洪亮  黄瑞玲  
本文分别对中美及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贸易收支分为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两个层次,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在中美双边贸易收支变动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中日双边实际汇率在长期中却是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和美国的需求共同影响了中美的双边贸易收支变动,其中美国需求的贸易收支弹性很大。对于中美和中日之间双边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差异,我们主要从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存在差异的部分原因是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当地货币定价比例高于中日。本文最后建议目前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并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文浩  
中美农产品贸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不断发展。文章引入贸易结合度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系统地分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但我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化的基本现状,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发现影响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经济一体化等。最后预测了未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史朝兴  顾海英  
本文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研究了加入WTO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贡献,并探讨了其它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与WTO成员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贡献了19.6%,贸易伙伴GDP增长、中国GDP增长、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APEC的贸易制度安排、香港和新加坡的转口贸易等因素都对中国贸易增长有显著正面影响,而运输成本则是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从总产品、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三个层次分析了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中国与新兴市场的双边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人口规模具有双重作用,经济距离制约了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发展,各类经济组织的作用不同。中国与俄罗斯、东欧等国的双边贸易情况呈现出"贸易不足",除俄罗斯外,中国对其它金砖国家以及马来西亚等一些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多表现为"贸易过度"。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媛媛  彭星  
本文首先使用Novy(2008)放松了双边贸易成本对称性假设的贸易成本估计模型,对我国与东盟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准确地估计;随后,对影响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最后,从距离、语言、人均GDP差额、汇率波动等方面对影响我国与东盟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测度及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成本在1995-2009年间平均下降了33.34%;收入增长、贸易成本下降和多边阻力下降分别解释了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92.52%、45.16%和-37.68%;汇率波动对贸易成本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共同语言、距离和人均GDP差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颖  
利用2008—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HS07六位数分类贸易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高维固定效应模型,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实证研究了制度边界下文明冲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进出口国制度质量是文明冲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影响的重要边界条件,即进出口国良好的制度质量可以从制度层面降低文明冲突带来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风险,进而减弱文明冲突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带来的抑制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对于高契约密集度产品贸易更加显著。这一结论的重要启示是,即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明差异较大,各国仍然可以通过提升本国制度质量来减弱和化解文明冲突可能导致的贸易风险,促进区域内双边贸易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峰  孙洪波  
对外双边贸易失衡已严重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回顾与评析贸易均衡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与114国在1995~2008年间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应用修正后的Zakir和Ismail(2010)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对外双边贸易均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加权距离增加将恶化中国贸易收支状况;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实际人均收入和双边实际汇率增加会改善中方贸易收支状况。据此,本文提出中国平衡对外双边贸易收支的地区与国别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骆许蓓  
重力模型广泛应用于双边贸易的研究。然而,该模型的重要解释变量之一距离的定义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通常,学术界使用“直线距离”作为运输成本的近似衡量标准。但是,这一近似衡量标准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重力模型中的“排斥力”因素。本文将对重力模型中几种距离的定义展开讨论,除直线距离外,本文还引入了实际距离(区分海运距离和陆运距离)。此外,综合运输网络密度对运输成本的影响,笔者进一步提出“调整距离”的概念。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方法比较了各种距离概念在重力模型中作为“排斥力”衡量标准的优劣程度,对传统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摘要)RobertC.Feenstra海闻WingT.WooJefreyD.SacsShunliYao在中美所有有争议的经济问题中,没有一个像贸易逆差问题那样令人困惑。中美官方的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相对其他原因而言,大部分的差异是因为对香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