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23.252.43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11)
2023(20585)
2022(17440)
2021(16346)
2020(13719)
2019(31468)
2018(31309)
2017(59404)
2016(32543)
2015(36594)
2014(36510)
2013(35432)
2012(32433)
2011(29229)
2010(29553)
2009(27417)
2008(26680)
2007(24022)
2006(21069)
2005(18648)
作者
(94809)
(78557)
(78268)
(74361)
(50060)
(37769)
(35534)
(30508)
(30005)
(28358)
(26756)
(26719)
(25345)
(24890)
(24770)
(24229)
(23515)
(23343)
(22705)
(22467)
(19639)
(19501)
(19216)
(18154)
(17620)
(17588)
(17584)
(17380)
(15974)
(15676)
学科
(120568)
经济(120386)
管理(94708)
(87064)
(73987)
企业(73987)
方法(53658)
数学(45744)
数学方法(44936)
中国(34429)
(34260)
(33647)
(29444)
(28652)
业经(28523)
地方(23670)
理论(23484)
(22132)
银行(22062)
农业(21852)
(21192)
贸易(21180)
(21152)
(21070)
(21049)
财务(21049)
金融(21040)
财务管理(21000)
(20601)
(20177)
机构
大学(453815)
学院(452101)
(171161)
管理(170829)
经济(167097)
研究(154854)
理学(146612)
理学院(144867)
管理学(141776)
管理学院(140971)
中国(116533)
科学(98486)
(98025)
(83998)
(79213)
(79073)
研究所(72036)
中心(70349)
业大(70304)
(68845)
财经(65662)
农业(62261)
北京(61933)
(60909)
师范(60167)
(59633)
(56726)
(55396)
经济学(51524)
技术(51176)
基金
项目(307815)
科学(240042)
研究(222186)
基金(220900)
(195245)
国家(193472)
科学基金(164203)
社会(137326)
社会科(129841)
社会科学(129804)
(121326)
基金项目(115506)
自然(108378)
自然科(105849)
自然科学(105817)
教育(104028)
自然科学基金(103903)
(102741)
资助(91965)
编号(90696)
成果(75244)
重点(69862)
(66962)
(64700)
课题(64313)
(63791)
创新(59558)
科研(59101)
大学(57091)
教育部(56974)
期刊
(191704)
经济(191704)
研究(133206)
中国(96541)
学报(79225)
(72327)
科学(69635)
(66023)
管理(65212)
大学(59593)
教育(59230)
学学(55866)
农业(49491)
(40863)
金融(40863)
技术(40174)
财经(32261)
业经(31700)
经济研究(30650)
(27676)
(26324)
图书(24677)
问题(24121)
(23194)
科技(21929)
业大(20645)
理论(20266)
技术经济(20222)
统计(19713)
现代(19339)
共检索到67836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菲菲  
制度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管治模式中直接影响到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本文以英国国家公园为例,从"制度可持续性"视角出发,从国家公园的设立背景、目的、管理机构、任务、土地权属、资金、管制模式、社区参与等方面剖析了制度可持续性对英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管治模式的影响。借鉴英国案例,本文对我国国家公园的体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文跃  龚晶晶  童巧珍  张腾飞  李文明  
风景名胜区将是我国未来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管理也将成为国家公园管理中普遍性的现实问题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庐山风景名胜区提出了将山上居民下迁安置的居民搬迁计划,这是庐山社区管理的重大举措。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庐山居民进行访谈,以地方依恋的视角探讨庐山的居民搬迁问题,分析了庐山居民的地方依恋特征,探讨了居民地方依恋对其搬迁愿意的影响,并以居民地方依恋为视角构建了庐山社区管治模式。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居民表现出对庐山的留恋之情,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依恋,主要表现在对宜居环境、旅游经济的依赖和对现有生活方式和旅游文化的认同等方面。居民地方依恋是庐山居民迁居的阻力因素,但通过环保意识的加强,地方依恋可以成为居民迁居的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海霞  钟林生  
国家公园体制是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类型。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公园成为中国缓解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管理,推行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工具,国家公园的机构设置与组织架构问题研究提上日程。对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进行规范分析,探讨机构建设的制度逻辑与基本模式,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国家公园管理组织架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可从治理与管理质量两个目标维度进行诊断,"善治"理论可为纵向治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据此从权力分配、权力协调到权力实现的制度逻辑配置管理机构,促进机构正义;"管理有效性"理论可为内部横向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工具,根据目标管理与保障的制度逻辑设置专业化管理部门,增强机构组织效能;国家公园管理组织结构有科层集权、扁平分权、协同均权三个典型组织模式;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架设应依法明确国家公园管理的强制秩序,建立由权威专业化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统辖的弹性机构组织模式。基于善治与有效管理框架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设逻辑探索,对于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海霞  钟林生  
国家公园体制是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类型。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公园成为中国缓解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管理,推行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工具,国家公园的机构设置与组织架构问题研究提上日程。对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进行规范分析,探讨机构建设的制度逻辑与基本模式,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国家公园管理组织架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可从治理与管理质量两个目标维度进行诊断,"善治"理论可为纵向治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据此从权力分配、权力协调到权力实现的制度逻辑配置管理机构,促进机构正义;"管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君帜  唐小平  
在研究国家公园体制顶层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提出建立以统一分级管理、国家评估设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严格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监管、社区共建共管、全民参与共享、资金投入保障等8个关键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框架。经梳理国内研究进展和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验成果,初步明确各项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关键任务,分析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基础。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美玲  郝瑞君  李子欣  周永  寇圆圆  张文洲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的长远建设。基于效果阶层模型,从自我管理价值、群体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居民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和居民参与意愿6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均对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1和0.088,社区归属感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83和0.274;而社会服务价值仅对居民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98。社区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205;居民满意度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92。(2)居民获益程度对其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具有调节作用。高获益居民满意度会受到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的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8和0.212;社区归属感能显著提升高获益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431;进而促进其参与建设的意愿,路径系数为0.069。(3)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通过"感知价值→情感→意愿"过程,最终形成不断递进的多阶段连锁反应。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现有感知价值和居民参与关系的研究维度,在未来国家公园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核心诉求来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以达到精准激发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春雨  王俐人  
说起"国家公园",人们可能会想起美国黄石公园、加拿大班夫公园等世界知名的国家公园。虽然"国家公园"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但在拥有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中国大地上,也有着让世人惊艳的自然及人文景观。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总体方案》),该文件提出,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霞  汪宇明  
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国家公园是可以实现游憩公民权维护、自然遗产资源全民共享、自然与生态环境保护、国民认同感培育等多重目标的场域保障,是可持续自然旅游的有效组织模式之一。分析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运动+社区参与型决策+强势制度保障"模式和科里国家公园的"环境教育+生态标签地建设"模式,指出可持续的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培育和旅游规制是可持续自然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费宝仓  
近来,关于风景名胜和历史性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保护资金和私人企业对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行性而展开,笔者认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为此,笔者对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组织管理、法治和资金来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林生  肖练练  
国家公园制度是保护全民共有自然文化遗产的优秀制度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12个省份开始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目标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框架下,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促进中国保护地体系优化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本文探讨了国家公园内涵与本质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适应性治理理论,从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权属、创新经营管理、提升社区发展等角度提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路径,并提出了包括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资金保障和公众参与在内的保障机制,以推进试点工作的完成。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涉及的资源管理、组织建设、制度架构、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十大研究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林生  肖练练  
国家公园制度是保护全民共有自然文化遗产的优秀制度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12个省份开始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目标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框架下,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促进中国保护地体系优化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本文探讨了国家公园内涵与本质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适应性治理理论,从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权属、创新经营管理、提升社区发展等角度提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路径,并提出了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芳林  田勇臣  闫颜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芳林  田勇臣  闫颜  
我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时期"抢救式"地保护了我国大多数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主要是按照资源要素设立,且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属不同的环境及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据不同的法规、标准建立和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设立方式,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如分类不科学、区域重叠、保护标准不清晰、公益属性不明确、多头管理、权责不落实、保护与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能力,形成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自然保护管理效能。在梳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及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重构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建立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理念、打造中国模式、体现中国效率,为科学高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玉臻  徐宁蔚  
国家公园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自然生态保护的有效模式,在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价值。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在中国国家层面得到重视,有关国家公园的学术探讨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运用CVM法测算三峡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对公园开发后保护和门票的支付意愿(WTP值),并对二者进行比较,从货币支付角度测度各利益主体对三峡国家公园的重视程度。然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利益主体对三峡国家公园保护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三峡国家公园的社区参与、门票管理、机构设置及经营管理,是国家公园体制在三峡库区实施的可行性探索。研究结论对未来三峡国家公园乃至国内...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钟林生  周睿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