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4)
2023(10871)
2022(9255)
2021(8470)
2020(7223)
2019(16967)
2018(16682)
2017(32192)
2016(17470)
2015(19924)
2014(20193)
2013(19922)
2012(18530)
2011(16789)
2010(16896)
2009(16096)
2008(16339)
2007(14772)
2006(12724)
2005(11596)
作者
(51127)
(43111)
(43095)
(41029)
(27335)
(20615)
(19617)
(16831)
(16143)
(15166)
(14528)
(14375)
(13696)
(13545)
(13523)
(13375)
(13146)
(12672)
(12488)
(12482)
(10709)
(10560)
(10399)
(9768)
(9717)
(9600)
(9587)
(9530)
(8674)
(8545)
学科
(72425)
经济(72317)
管理(55945)
(51714)
(43840)
企业(43840)
方法(33559)
数学(28443)
数学方法(28146)
(22673)
(19753)
(18605)
中国(18576)
业经(16673)
(16201)
(13901)
财务(13870)
财务管理(13833)
(13650)
贸易(13647)
(13245)
企业财务(13115)
理论(12762)
农业(12750)
(12604)
银行(12573)
(12532)
地方(12490)
(11980)
金融(11975)
机构
大学(262859)
学院(260042)
(108724)
经济(106434)
管理(99425)
理学(85764)
研究(85628)
理学院(84793)
管理学(83444)
管理学院(82942)
中国(65148)
(54191)
(54137)
科学(51334)
(43197)
财经(42592)
(42533)
中心(39688)
(39520)
研究所(38951)
(38496)
业大(37595)
经济学(34729)
北京(33846)
(33555)
农业(33521)
师范(33221)
财经大学(31625)
经济学院(31381)
(30880)
基金
项目(170060)
科学(134238)
研究(125365)
基金(124424)
(107758)
国家(106871)
科学基金(91488)
社会(80864)
社会科(76542)
社会科学(76520)
基金项目(65920)
(65802)
教育(58261)
自然(57871)
自然科(56498)
自然科学(56480)
(55709)
自然科学基金(55492)
编号(50912)
资助(49825)
成果(42649)
(38904)
重点(38702)
(36130)
(35973)
(35682)
课题(34958)
教育部(33740)
国家社会(33618)
创新(33387)
期刊
(120620)
经济(120620)
研究(77104)
中国(49823)
(44461)
学报(40403)
(38541)
科学(37002)
管理(35656)
大学(30884)
学学(29154)
教育(26847)
农业(25155)
(23476)
金融(23476)
财经(21916)
技术(21374)
业经(19224)
经济研究(19101)
(18856)
问题(16354)
(13113)
(13080)
(12905)
技术经济(12843)
理论(12583)
商业(11891)
财会(11743)
现代(11364)
科技(11268)
共检索到382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圣民  
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哈耶克的道德进化论,都研究道德和伦理。两者的区别在于:意识形态概念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基本假设的“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意识性和自发秩序,意识形态的作用权重,不同的基本方法论等。前者对后者有明显的借鉴,两者相似之处有:理论出发点上均重视“文化”和“学习”的作用,基本假设上对“有限理性”的认识趋同,具体方法论上都注意博弈论的运用,哲学基础均是自由主义的世界观,一致认为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系统稳定与变迁的重要因素,得出了正式制度变迁应在意识形态框架内进行的结论。本文认为两者有综合的可能,并对制度变迁视角下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显未  
意识形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理论工具,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及其经济功能的有界性为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了起始空间。在制度环境中承载着重要角色的意识形态,存在着两种变迁的方式,并且在其变迁过程中极易表现出与其他制度安排不同的路径依赖。从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探讨中,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对社会成员的经济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显未  
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及其经济功能的有界性为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了起始空间,意识形态不仅在非正式规则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对正式规则承担着支持和塑造的角色,意识形态存在着两种变迁的方式,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特征,使得其在变迁过程中容易表现出与其他制度安排不同的恶性路径依赖,意识形态可通过减少"摩擦费用",克服"搭便车"倾向,避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提高制度运行的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羚  
制度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变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意识形态及其变革提供了一个借鉴 ,意识形态的变化与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制度因素。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仅仅是一个正式约束 (法律 )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也是一个非正式约束的建立过程 ,即意识形态不断完善的过程。“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 ,是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因此 ,从意识形态角度看 ,“三个代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改革性、民主性、现实性。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赵星华  
哈马斯属于伊斯兰主义组织,但它在坚持伊斯兰主义的同时,致力于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因此其意识形态兼具伊斯兰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双重属性。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哈马斯的意识形态经历了深刻变化,具体体现在对巴勒斯坦土地的认知、对以色列的态度和斗争手段三个方面。本文围绕上述三个核心问题,通过梳理哈马斯建立初期发布的《哈马斯宪章》、参加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时发布的《变化与改革》竞选宣言以及2017年5月发布的《一般性原则和政策文件》三个官方文件,分析哈马斯意识形态的演变历程及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本文认为,哈马斯意识形态的演变具有内生性、渐进性、滞后性、务实性、持续性等特点,其总体呈现出温和化和务实化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尚涛  樊增强  
本文将技术标准联盟看作是技术经济环境变动下的局部技术制度创新,该技术制度安排来源于技术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的制度非均衡而导致的潜在利润,并探讨技术标准联盟制度变迁的主体和驱动因素等。认为技术标准联盟的效率决定于技术本身的优劣和制度效率,从而导致技术标准联盟的不断演化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凤仪  
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两种范式的代表人物,诺思明显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两人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着多方面的共识。尽管如此,二者在意识形态的根源与变迁、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意识形态的未来归宿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马克思“生产——产权——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迄今仍是最有说服力的。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改革与重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綦彦臣  
1、在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学家观察到意识形态已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只不过由于它难于计量,经济学家在设计与激励机制有关的模型时常常将它忽略不计。不仅在中国,在世界经济学诸多流派中,除了比较经济学家如莫里斯·伯恩斯坦等以外,也很少有人关注这一问题。这似乎可从80年代以来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轨迹中找到佐证(茅于斌,汤敏,1989,p13)。 难以计量,并不意味着它对经济制度变迁没有影响。很明显,制度变迁中意识形态多元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满元  
为应对合法性自身所具有的递减趋势,政府通过意识形态的力量来相应地降低民众对公共利益的需求并进而实现合法性危机的化解,当然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选择;然而由于意识形态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特点的影响,以意识形态的策略来应对政府合法性的危机,实践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手段加以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才是政府应对合法性危机的根本手段。由于经济发展又是建立在有效率的制度基础之上的,因而为了有效地避免因竞争失利而导致自身的合法性危机加重,实践中政府就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制度创新,并借此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以及获得提供公共物品的必要与强有力的经济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夏艳玲  
农村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由老农保发展到新农保,并将从制度全覆盖发展到人员全覆盖。文章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作为切入点,基于多源流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框架,分别对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及政策之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根源动力和推动新的政策议程的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凤仪  
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两种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意识形态的根源与变迁、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整体来看,马克思的分析框架迄今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些分歧的根源是方法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个体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整体主义与制度个体主义的统一、演进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的统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欧绍华  吴日中  
国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是中国国企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国企高管薪酬制度的变迁具有强制性和渐进性的特征,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是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利益各方博弈的结果。国企高管薪酬制度仍需改革,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要坚持走以国家为主导的渐进性道路;要重视非正式制度建设,注意路径依赖的问题;效率与公平要相互协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申培轩  李艺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一系列复杂的制度变迁活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本文力图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审视我国高考招生制度变迁的路径,思考山东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王代月  
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和边界,其中大部分的流派及其主张源于或者属于马克思主义传统。深入了解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方法,首先,需要阐明它的基本研究范式—话语分析方法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其次,需要梳理其演进过程中蕴涵在“结构—能动”、“国家—社会”、“批判—建构”三个维度上的内在张力以及相应的调适;最后,需要厘清它所面临的诸多疑问以及所做出的回应,例如如何从话语中读出意识形态、如何摆脱“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立场也属于意识形态”的解释循环等问题。意识形态话语分析长期以来也是在这些调适与辩护中不断发展的,并且最终还是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确定更加合适的方法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