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0)
- 2023(17115)
- 2022(14331)
- 2021(13250)
- 2020(10934)
- 2019(24627)
- 2018(24424)
- 2017(46633)
- 2016(24969)
- 2015(28064)
- 2014(27877)
- 2013(27183)
- 2012(25204)
- 2011(22977)
- 2010(23656)
- 2009(22315)
- 2008(21576)
- 2007(19194)
- 2006(17219)
- 2005(15959)
- 学科
- 济(118667)
- 经济(118528)
- 管理(71711)
- 业(65015)
- 企(52841)
- 企业(52841)
- 方法(41588)
- 数学(35942)
- 数学方法(35296)
- 中国(32953)
- 地方(30390)
- 农(29145)
- 业经(26244)
- 财(25341)
- 制(23978)
- 学(22370)
- 融(19764)
- 金融(19760)
- 农业(19637)
- 银(19343)
- 银行(19317)
- 贸(18747)
- 贸易(18733)
- 行(18716)
- 易(18029)
- 环境(17536)
- 地方经济(17466)
- 理论(17310)
- 体(16647)
- 和(15990)
- 机构
- 学院(357086)
- 大学(354514)
- 济(152795)
- 经济(149570)
- 管理(132354)
- 研究(126586)
- 理学(112343)
- 理学院(110989)
- 管理学(108878)
- 管理学院(108202)
- 中国(97574)
- 京(75581)
- 科学(74186)
- 财(72305)
- 所(63820)
- 中心(57419)
- 研究所(57142)
- 江(56039)
- 财经(55715)
- 农(53648)
- 经(50196)
- 范(49247)
- 师范(48788)
- 北京(48249)
- 经济学(47811)
- 业大(47239)
- 州(46721)
- 院(45871)
- 经济学院(42492)
- 农业(41354)
- 基金
- 项目(229897)
- 科学(182074)
- 研究(172256)
- 基金(165398)
- 家(143015)
- 国家(141825)
- 科学基金(121752)
- 社会(110954)
- 社会科(105226)
- 社会科学(105203)
- 省(90942)
- 基金项目(85696)
- 教育(79808)
- 划(75995)
- 自然(75536)
- 自然科(73777)
- 自然科学(73763)
- 自然科学基金(72388)
- 编号(70229)
- 资助(67887)
- 成果(58401)
- 发(54115)
- 重点(52618)
- 部(50554)
- 课题(50228)
- 创(48124)
- 国家社会(45943)
- 制(45378)
- 创新(45096)
- 发展(43807)
- 期刊
- 济(183766)
- 经济(183766)
- 研究(113376)
- 中国(78839)
- 财(55264)
- 管理(53305)
- 农(50769)
- 学报(49761)
- 科学(48355)
- 教育(44075)
- 大学(38847)
- 融(37926)
- 金融(37926)
- 学学(36368)
- 农业(34373)
- 技术(33388)
- 经济研究(30146)
- 业经(29489)
- 财经(27997)
- 经(24203)
- 问题(23005)
- 统计(18356)
- 技术经济(18308)
- 业(18197)
- 贸(18194)
- 世界(17269)
- 策(16985)
- 商业(16662)
- 国际(16349)
- 现代(16305)
共检索到561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学良 孙斌栋 刘伟 潘鑫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比较分析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产生、运行以及目前状况,通过比较发现,两地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以及政府在其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差别很大,进而带来了两者发展路径的差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过去的发展定型了现在的发展,进而导致目前两地发展的特点以及困境。要突破困境,一方面要民营经济的自主独立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启明
历经无数坎坷,“温州模式”以其强大的适应力和生命力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广泛认同。“温州模式”的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是温州老百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发展起来的经济,是政府科学规范和引导的经济,是以创新为灵魂的经济。准确把握“温州模式”的本质内涵,对其它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温州模式 区域经济 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志鹏 郑晶玮 李朔严
在当前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探究温州模式如何实现再转型,对于理解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方向及其在引领共同富裕中的角色定位具有着重要启示。本文引入制度适应性理论,以温州模式为例,考察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演变中的作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制度适应性通过路径依赖或路径创造机制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成效。早期较强的制度适应性缔造了温州模式的辉煌,但在中后期因制度适应性的不足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温州模式再转型的核心在于增强地方经济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应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都市经济圈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跨域治理能力,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并实现由关系型治理体制向规则型治理体制的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守亭
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地方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创立的适合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本文从民间资本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对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的典型特征、民间资本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揭示民间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民间资本 区域经济 温州模式 苏州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平
苏南地区通常被定义为:苏锡常三个地级市以及昆山、江阴等九个县级市,具体包括各城市的市区和农村。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持续时间长, 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特征, 因而出现了“苏南模式”的提法。在不同时期, 苏南模式有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总结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并着重分析“新苏南模式”的特点, 总结出对发展民营经济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建君
本文通过对我国转型经济中两个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研究,探讨了经济发展中政府和市场(企业家)对经济平等和社会分层的影响。同传统的智慧和人们的直觉——认为市场有产生不平等的天然倾向,而国家(政府)则有再分配和校正不平等的能力和企图——不一致的是,本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苏南)导致了更大的不平等,产生了收入和社会结构的两极分化,而企业家推动的发展模式(温州)则出人意料地导致了相对平等的结果。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地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机会结构的不同。研究结论对于我们寻求在发展的同时尽量达到公平和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发展模式 机会结构 经济平等 参与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洪银兴 陈宝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陈宝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玲玲
“温州经济模式”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合温州特有的条件和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温州经济模式”的演变轨迹的剖析,论述了它对独立学院发展的启示作用,并提出了温州独立学院发展的几种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吕金记
经过 2 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温州模式”以其独特的实践获得了理论界的肯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范式 ,温州经济模式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有着重要的区域扩展意义。但随着形势的变化 ,温州经济也面临着如何继承与提高的问题。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和有关区域经济理论 ,分析了温州经济模式发展的机制优势、非制度安排优势、资金优势及其发展中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本文认为 ,应通过产权制度、管理制度、产业层次和政府职能等 方面的创新构建市场、政府和企业的良性互动 ,从而寻求一条温州模式继承与提高的有效发展路径。
关键词:
转型经济 温州模式 制度变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岳峰 张军慧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其历史的、具体的形成过程,本文认为其形成过程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发展形态,内在形成机理是这些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等维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类型作了归纳和比较分析,以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和变迁认知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形成机理 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洪军 莎娜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省1978—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差异明显,经济发展阶段越高,经济增长更多依赖隐性环境指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强化单方面环境指标并不必然加速区域经济增长;山东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摆脱显性区域环境指标的负面影响,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环境 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区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且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进行长久规划,才能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经济的现代化模式。基于此,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中,需要合理的分配工作,有效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有效利用科学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能够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有效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弊端产生的原因,然后探究相应的完善策略,希望可以借此给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模式 问题原因 完善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秋娟 霍红
农产品物流作为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同质化严重,这导致了物流企业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其缺乏模式创新能力。冷链运输能力不足也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对此,文章从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VEC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农产品货物周转与农村经济发展成正向关系;农产品物流运输里程和农产品货运量与农村经济发展成反向关系。对此,要从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环节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进而打造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制度变迁 产业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