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4)
- 2023(12302)
- 2022(10310)
- 2021(9787)
- 2020(7964)
- 2019(17923)
- 2018(18011)
- 2017(33238)
- 2016(19056)
- 2015(21278)
- 2014(21261)
- 2013(19860)
- 2012(18145)
- 2011(16766)
- 2010(17319)
- 2009(16266)
- 2008(15771)
- 2007(14121)
- 2006(13029)
- 2005(12101)
- 学科
- 济(66210)
- 经济(66115)
- 管理(50932)
- 业(44788)
- 企(35557)
- 企业(35557)
- 中国(27671)
- 方法(23827)
- 教育(21583)
- 农(20892)
- 制(20781)
- 数学(20742)
- 数学方法(20494)
- 财(19638)
- 业经(15732)
- 地方(14696)
- 体(14241)
- 学(13808)
- 银(13705)
- 银行(13694)
- 理论(13676)
- 农业(13325)
- 行(13217)
- 贸(12540)
- 贸易(12532)
- 融(12362)
- 金融(12359)
- 易(12224)
- 体制(11832)
- 环境(10739)
- 机构
- 大学(258606)
- 学院(256985)
- 济(101352)
- 经济(98949)
- 研究(90364)
- 管理(89623)
- 理学(75914)
- 理学院(74940)
- 管理学(73616)
- 管理学院(73093)
- 中国(65674)
- 京(55923)
- 财(53435)
- 科学(50565)
- 所(44546)
- 范(43500)
- 师范(43219)
- 江(40767)
- 财经(40598)
- 研究所(39603)
- 中心(39544)
- 教育(37081)
- 经(36622)
- 北京(36384)
- 师范大学(35197)
- 农(33798)
- 院(32846)
- 州(32212)
- 经济学(31889)
- 业大(30940)
- 基金
- 项目(159507)
- 研究(128575)
- 科学(127600)
- 基金(112178)
- 家(95526)
- 国家(94557)
- 社会(80828)
- 科学基金(80499)
- 社会科(76292)
- 社会科学(76280)
- 教育(66524)
- 省(63342)
- 基金项目(57859)
- 编号(55985)
- 划(54818)
- 成果(48903)
- 自然(46916)
- 自然科(45728)
- 自然科学(45716)
- 自然科学基金(44850)
- 资助(44406)
- 课题(42102)
- 重点(37784)
- 部(37404)
- 发(36445)
- 制(35625)
- 年(35468)
- 性(34188)
- 创(33600)
- 项目编号(33532)
- 期刊
- 济(119803)
- 经济(119803)
- 研究(91909)
- 中国(63407)
- 教育(62339)
- 财(41092)
- 管理(34771)
- 学报(32721)
- 科学(31875)
- 农(31610)
- 大学(26963)
- 技术(26292)
- 融(25989)
- 金融(25989)
- 学学(23713)
- 农业(21036)
- 财经(20681)
- 业经(20192)
- 经济研究(19499)
- 职业(17986)
- 经(17919)
- 问题(15752)
- 贸(13221)
- 坛(13119)
- 论坛(13119)
- 技术教育(11899)
- 职业技术(11899)
- 职业技术教育(11899)
- 发(11816)
- 理论(11675)
共检索到409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淼
基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分析框架,对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历史进程分析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变革的历史逻辑是:工业化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需求是根本动力,主体信念变迁是先行条件,对非正式约束的重构是突破口,当前迫切需要探索"求诸己"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变革之路。建议通过多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价值讨论来改变主体信念,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建立政府、产业与职业院校的三维立体信息沟通机制,构建多样性、竞争性激励制度激活各层面职业教育主体创新行动等策略来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长生 厉毅
开放大学政策是我国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其变迁逻辑进行分析,为理解开放大学政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为视角,综合分析收集到的有关开放大学政策文本发现:我国开放大学政策经历了改革破冰、战略转型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宏观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经济发展、利益关系、教育观念等多元政治变量以及相关政治行动者与政策的互动是影响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的主要结构因素;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和高昂的变革成本等因素所产生的自我强化机制,导致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但在路径依赖中也实现了一定的政策微调和政策置换。基于对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逻辑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建设在未来要关注宏观制度情境变化、把握政策创新契机和构建完善的政策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朱乐平
高职教育政策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历经需要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巩固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改革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与深化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深受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及传统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现象,政府和高职院校的理性选择影响政策变迁。推动产业转型、变革管理机制和满足个体需求是高职教育政策的变迁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政策 高职院校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生资助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永香 刘洋 李伟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发现其在变迁模式、变迁路径与变迁过程上呈现出三重变迁逻辑,而制度环境、制度系统、观念与行动者之间的协同互动则构成其变迁的动力机制。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制度变迁轨道,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征地思想、确立依法征地的制度原则、融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产教融合政策是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立足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经初步探索、恢复重建、巩固发展、多样化创新和不断深化五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心理等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昂贵的构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系列政策互相交错,产生路径依赖和自我强化效应。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中,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理性选择,构成了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深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蓓佳 樊艺琳
职业教育升学一直在"严格限制"和"适当放开"之间摇摆,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提出再次引发了职业教育坚守就业导向还是兼顾升学的探讨。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升学的政策历程,发现:职业教育升学在20世纪80年代偶然起步,在90年代初露端倪,在新世纪前十年里曲折发展,2010年以来在类型化中进阶升级。制度逻辑上,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就业政策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内外部因素驱动下的强制性与诱致性双重变革"的特征;以就业为立场的初始选择、坚固的政策场域以及利益攸关方众多导致的改革成本大、风险高等现实背景致使制度建构的路径依赖;1997年、2006年、2010年及2019年分别对应的"形成中职生升学的方法雏形""严格限制中职生升学比例""开始探索分类招生""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影响政策整体走向的四个关键节点。历史镜鉴为:职业教育被限制升学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应该超越就业与升学之间的对立;在更宽广的背景下认识职业教育升学通道;继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技能的内涵、功能及其形成方式在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特点:技能形成的主要方式经历了从领悟、传递到体验的变迁,技能形成的主体内容经历了从具身认知、人机互动到数字技能的变迁,而技能形成的主流认知则经历了从作为人力资本的私有性到作为社会资源的准公共性的变迁。受信息传递延迟、制度变革路径依赖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与当下技能形成特征的错位,包括技能形成去中心化与职业教育治理中心化的矛盾、技能形成的终身化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断裂的矛盾、技能形成的多模态与职业教育课程形态间的矛盾。未来应以课程为抓手推动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设计与发展,提升工作场所学习的制度化和结构化水平,基于零工就业模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可及性和灵活性,推动技能形成的国家、公共和私人话语融合与协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百红
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变迁的根源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的本性推动着资本积累方式的变革,相应地改变着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鉴于此,文章从资本积累的逻辑出发,将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变迁作为研究的核心,构建"资本—劳工—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从劳工对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资本—资本的博弈、国家—国家的博弈三个层次探讨美国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决定过程,以期为改善美国新总统任期下的中美经贸关系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破解之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棒
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事关退役军人的"二次专业化"和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进入21世纪,我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历经初步探索期(2010年以前)、正式确立期(2010-2017年)以及深化改革期(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发现,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的变迁深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兵役人口与大学人口重叠以及社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等深层结构的影响。政策变迁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用工权确立以及职业院校的生源挑战等。为此,未来我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的政策目标应由"机会拓展"走向"质量提升",政策制定上校企等利益相关者应由"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参与",应破解已有的路径依赖现象,实现新的制度均衡。
关键词:
退役军人职业培训 政策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晓飒 宋伟
建国70年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间布局始终存在着巨大差异和失衡问题,这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特征,亦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对建国70年来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政策进行回顾,厘清历史政策脉络,追溯政策背后隐匿的制度逻辑,从而对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省域布局未来的政策进行理性思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慧玲 金向鑫 李金耀
新中国区域财税治理历经70余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财税政策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释析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建立、发展、完善、创新的变迁过程和扶持型、倾斜型、建设型、创新型的演进路径,厘清央地财政关系、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税费法律制度的内容取向和协调性、渐进性、连续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共同体、府际关系、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动力机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视角,提出了强化“财权适度”、规范“精准定位”和明确“效能政府”等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总体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敬锁 徐鹏民 徐健 王秀华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将中国科技特派员政策划分为逐步试点、示范推广、深入推进和全新发展4个阶段,研究发现:宏观和微观双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是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构建由科技特派员、农户、产业化主体等构成的利益共同体与农户增收之间因果关系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演化的最终目的;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已从专注技术推广的科技性政策演化为注重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的综合性制度安排,搭建科技特派员与产业化主体等资源融合的农业科技服务协同平台将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李蒙蒙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目标与利益主体约束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从产权管制的视角出发,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合一的管制时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弱管制时期和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的放松管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政府对土地产权管制的梳理发现,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始终和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相关,并和政府与农民的土地权益分配交织推进,这为深化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制度变迁 产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越 李晶 伍中信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权保护功能。制度市场的非均衡引致的国家财产权益保护问题决定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具有必然性;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目标是维护国家财产权益和经济安全,变迁路径遵循"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并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未来国家审计制度将实现从"产权为本"到"人权为本"、"政府主导"到"公民主导"的历史性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