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2)
2023(5732)
2022(4777)
2021(4375)
2020(3563)
2019(8204)
2018(8097)
2017(15258)
2016(8303)
2015(9278)
2014(9452)
2013(9078)
2012(8314)
2011(7688)
2010(7868)
2009(7721)
2008(7802)
2007(7027)
2006(6298)
2005(5979)
作者
(23416)
(19824)
(19560)
(18633)
(12617)
(9371)
(8735)
(7522)
(7479)
(7055)
(6750)
(6563)
(6465)
(6347)
(6338)
(6068)
(5783)
(5712)
(5682)
(5586)
(5108)
(4717)
(4696)
(4551)
(4444)
(4383)
(4367)
(4286)
(3956)
(3800)
学科
(33024)
经济(32949)
管理(31564)
(26855)
(24407)
企业(24407)
方法(12805)
(12295)
(12216)
数学(9852)
数学方法(9704)
中国(9247)
业经(9041)
(8584)
(8206)
(7713)
体制(7386)
理论(7368)
(7329)
财务(7309)
财务管理(7292)
企业财务(6962)
(6856)
银行(6849)
(6562)
金融(6560)
(6549)
(6016)
(5598)
环境(5538)
机构
大学(126724)
学院(123953)
(53270)
经济(52125)
管理(47525)
研究(41342)
理学(40665)
理学院(40219)
管理学(39655)
管理学院(39413)
中国(32050)
(29246)
(26394)
科学(22554)
财经(22258)
(20072)
(19956)
(19184)
中心(18316)
研究所(17625)
经济学(17381)
财经大学(16568)
北京(16536)
(16013)
(15723)
师范(15589)
经济学院(15360)
业大(15257)
(15094)
(14730)
基金
项目(78935)
科学(63586)
研究(59715)
基金(59178)
(50662)
国家(50248)
科学基金(43811)
社会(40308)
社会科(38134)
社会科学(38127)
基金项目(30755)
(29554)
教育(27979)
自然(26736)
自然科(26100)
自然科学(26093)
自然科学基金(25654)
(24954)
编号(23544)
资助(23414)
(21352)
成果(20649)
(18590)
重点(18073)
国家社会(17139)
课题(16757)
(16654)
教育部(16635)
(16115)
(16091)
期刊
(62842)
经济(62842)
研究(40893)
中国(27108)
(24754)
管理(19769)
学报(17334)
科学(16914)
(15185)
教育(14346)
大学(14199)
学学(13314)
(12446)
金融(12446)
财经(12241)
(10522)
技术(10072)
经济研究(9679)
农业(9497)
业经(8907)
问题(8126)
(6291)
(5948)
财会(5875)
会计(5852)
理论(5838)
现代(5763)
技术经济(5584)
改革(5370)
(5370)
共检索到193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道·诺斯  
制度变迁理论纲要[美]道·诺斯今天,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到这里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它不仅将对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契机,也会对当今世人瞩目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讲...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鹏  
本文对澳门《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的实施背景、主要目标和行动、制度的特点和意义作了简要的评述,并对澳门基础教育法制的未来走向进行了评估与预测。本文作者认为澳门现阶段基础教育可以从五对关系中加以把握,而对这五时关系的解答就构成了该纲要法的主要框架。从内容来看,澳门《非高等教育纲要法》体现出对澳门教育传统的延续与创新,同时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蓉  
十八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需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继十七大之后,民生问题又一次成为我国构建现代社会制度体系和财税政策研究的核心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松龄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发生的变化。其中,制度安排是指决定人们行为关系的一套规则,制度安排的变迁就是部分规则或整套规则的变化;制度结构是指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结构的变迁就是指某个特定的制度安排,或整个制度结构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林  
本文从方法、前提、定义和性质、制度起源与发展、制度变迁过程等几个方面归纳了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指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将制度视为技术进步的阻力,制度变迁就是不断克服制度阻力的过程。从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与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的对比中,本文认为不存在前者替代后者的可能性,并粗略地提出了一个结合这两种理论的制度变迁分析思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刚  陈文静  叶阿忠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变迁方式又是制度变迁理论的核心部分。文章认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发挥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而强制性制度变迁作为社会系统的外界环境以正熵流或负熵流流向社会系统,调控制度变迁的方向。依据最小熵原理,单独运用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都不能有效地阻止系统的熵增。最有效的途径是,使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充分结合,优势互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在经济学领域,关于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著名学者的长期关注。但是,现有的文献大多只是对制度变迁的某些方面作局部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可以理解该课题的各个方面相关问题的一以贯之的研究范式。因此,有必要通过回顾和梳理制度变迁经济学研究中的一般性理论演进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和产权管制放松等文献成果,把相对独立的几个话题统一在一个范式下,以厘清争论的焦点、形成线索,为下一步讨论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纲领。尤其是,在研究内容、理论创新和方法论这三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光东  欧阳日辉  
制度及其结构决定了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激励机制,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和经济组织演进的轨迹(诺思,1990),两者共同决定了整个经济绩效的水平。制度变迁是不同制度之间替代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先萍  李正友  
本文从经济发展中结构变迁的角度,验证我国经济发展及转型时期收入差距与经济结构和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理。实证分析表明,制度性障碍及各种类型的结构反差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消除城乡、产业及地区等结构变迁中的反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弥  周天勇  
作者分析了1950~2014年中国人口生育和流动政策的变化对人口生育模式和增长的影响,认为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政策上是对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集中的计划经济,而对人的再生产(即生育),决策权由家庭分散自由行使;二是改革开放到2014年的36年,物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而人的再生产(生育权)则收归国家,生育集中由计划管理,实行越来越严格的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前的30年,越是前中期,农村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比重很大,妇女受教育水平很低,生育孩子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由于户籍管理,特别是1958年实行的户籍管理规定,限制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晓丽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投资银行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同样也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具体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渐进性变迁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滞后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以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史晋川  沈国兵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动因将制度变迁理论作了分类,并对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论假说进行了评析。作者认为,引入“制度创新均衡价格”概念后,就可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分制度变迁方式,并赋予三种制度变迁方式新的内涵,在新的内涵基础上,三种制度变迁方式是可以相互并列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