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01)
2023(14884)
2022(13088)
2021(12308)
2020(10270)
2019(23360)
2018(23267)
2017(44426)
2016(24281)
2015(27089)
2014(26806)
2013(26043)
2012(23556)
2011(21374)
2010(21273)
2009(20071)
2008(19183)
2007(16650)
2006(14657)
2005(12933)
作者
(69250)
(57503)
(57202)
(54127)
(36435)
(27654)
(25795)
(22518)
(21749)
(20343)
(19586)
(19348)
(18165)
(18049)
(17641)
(17568)
(17204)
(16928)
(16363)
(16294)
(14280)
(14088)
(13701)
(13031)
(12814)
(12772)
(12717)
(12657)
(11568)
(11343)
学科
(88983)
经济(88856)
管理(74263)
(65456)
(55420)
企业(55420)
方法(39429)
数学(33414)
数学方法(32986)
(25394)
(25327)
中国(23192)
(22699)
业经(21234)
环境(20658)
(20491)
地方(17817)
农业(16607)
(16131)
(16068)
财务(15995)
财务管理(15963)
理论(15950)
(15921)
贸易(15913)
(15671)
(15461)
企业财务(15102)
(14242)
(14202)
机构
大学(337580)
学院(337074)
管理(132331)
(127853)
经济(124893)
理学(114672)
理学院(113326)
研究(113288)
管理学(111284)
管理学院(110679)
中国(83728)
(72585)
科学(72491)
(61167)
(56996)
(54791)
研究所(52106)
业大(51792)
中心(50865)
(49166)
财经(48578)
北京(45627)
(45422)
师范(45012)
(43974)
农业(42777)
(41904)
(39678)
经济学(37656)
师范大学(36503)
基金
项目(235896)
科学(184988)
研究(172387)
基金(170508)
(149355)
国家(148135)
科学基金(126712)
社会(107384)
社会科(101552)
社会科学(101527)
(91973)
基金项目(91087)
自然(83216)
自然科(81107)
自然科学(81091)
自然科学基金(79592)
教育(78570)
(78000)
编号(71058)
资助(69080)
成果(57068)
重点(53466)
(51372)
(50001)
(48903)
课题(48640)
创新(45657)
(45284)
科研(45154)
国家社会(43767)
期刊
(142436)
经济(142436)
研究(96963)
中国(65039)
学报(55124)
科学(51137)
(49600)
管理(47625)
(46971)
大学(41280)
学学(38928)
教育(38041)
农业(34288)
技术(27559)
(26551)
金融(26551)
业经(24328)
财经(23031)
经济研究(21889)
(19591)
问题(18159)
资源(17488)
(17322)
图书(17228)
科技(16893)
(16326)
理论(15988)
现代(15024)
实践(14704)
(14704)
共检索到487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新木  于振英  
从制度安排的角度考察耕地生态环境,通过设计关于农业发展和耕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我国建国以来历次制度变迁对农民行为和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土地制度和其他制度决定农民对“用地”和“养地”行为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制度安排对我国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呈现出不同效应,地权的稳定性和其他制度会影响农民的用地行为,从而影响耕地生态环境。所以,保护耕地既要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又要设计适宜的农地产权制度和其他制度以促进农民主动养护耕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穆红莉  
环境制度安排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方式和污染排放行为。本文援引近30年来我国工业生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值排放量数据,分析了不同工业环境制度背景下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变化,认为工业污染防治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制度框架,环境制度框架中存在多样化的环境制度,各种环境制度相互补充,以适合不同时期工业污染防治的需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振环  张光宏  
从产权制度安排的角度考察耕地生态环境,通过设立衡量耕地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用实证方法分析建国以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民生产活动中的行为选择以及耕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对耕地的影响不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通过影响农民耕种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而影响耕地生态环境。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从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方面得到提升,更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农地产权制度以形成农民良好的环境生态行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必坚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占用的发展收益归于耕地占用当事人及所在地,即"实化";耕地保护的安全收益惠及一国公民及国家,即"虚化"。现行耕地占用税制度未能消解耕地占用"实化"与耕地保护"虚化"之间的张力,应当从税名替代、税率调整、税收归属及税收用途耕地保护相关性进行制度调整,在税收法定化过程中促进税收效率及公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周炼清  严栋  
土地政策是影响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论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对中国耕地的数量变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总体上得到遏制,全国及各省(市、区)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了农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但是,该政策对中国耕地的质量变化的影响却相反,在全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的总体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重新审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可行性,以“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替代“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根据土地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长生  严金明  
[目的]分析生态退耕背景下黄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为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和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连续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量化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因果及空间交互关系。[结果](1)黄河流域2000—2020年年均减少耕地69.53万hm~(2),还林还草是耕地主要减少去向,2020年和2004年是退耕还林还草高峰年,中上游是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2)从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上游地区长期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产值增加有利,中游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低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更多,中上游生态退耕对生态环境有显著促进作用;(3)从空间自相关结果来看,下游地区退耕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具有一致性,黄土高原南部和太行山附近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指标呈高—高集聚,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退耕与农业产值呈小范围高—高集聚。[结论]退耕还林还草是黄河流域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退耕还林还草规模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异质性明显,且在部分区域存在因果关系,不同区域应当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用地策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琼  杨敏丽  
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完善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在阐述构建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耕地管理及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耕地补偿的先进经验,研究了我国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模式等,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潘星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与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碎片化到逐步规范化的演变历程。从理论演进脉络看,中国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主要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范围及方式展开的,经历了从政府到市场,再由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演变历程。从制度演进脉络看,主要是围绕着财政收入、支出、转移支付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展开的,经历了从财政制度体系中几乎看不到"生态环境因素",到持续扩大"生态环境因素"在财政制度体系中的作用范围和力度的渐进式演变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地位的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财政理论和制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总体上看,适应新时代的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实现生态环境财政治理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路景兰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对耕地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运用生态补偿的方式保护耕地不失为一种良策,这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但是我国在对耕地进行数量补偿的同时,却忽视了对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功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纪漫云  孟德海  
招商引资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和经济风险。在土地政策从紧的制度框架下,如何实现招商引资战略性的突破和创新,是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沿袭多年的招商引资模式,确具一定的土地资源消耗依赖性特征,提出了新形势下调适招商引资思路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申始占  
纵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百年历程,其呈现出摸索、确立、改革和完善的总体特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摸索,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的制度确立,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制度改革,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制度完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百年变迁衍生出中国独具特色的产权结构。结合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通过构建“所有权—权能调整”分析框架,本文试图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总结出一种评判标准。根据此标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迁可以分裂为两种机制:一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激励相容较强机制,二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间接结合的激励相容较弱机制。于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而言,识别并选择激励相容较强的产权机制是具备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枝茂  
[目的]通过选取相关的指标因子,针对耕地生态环境,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从数量、空间分布两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性与针对性。[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选取14个指标因子,分析河南省不同区域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结果]从数量分布方面看,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一般区为主,占比达到41.54%,承载力良好区最少,占比11.93%。空间分布上,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出由周围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渐减弱的趋势。三门峡市、商丘市等处于耕地生态承载力的第I等级;郑州市、开封市等处于第Ⅳ等级。[结论]虽然文章针对耕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结果可为河南省耕地生态环境的管理与监测提供依据,并服务于其资源利用与区域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艳  李鹏  赵忠  张良恩  孙楠  
通过对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过程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植被恢复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机制,阐明了植被重建的水土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植被恢复重建的自然因素及其时间效应,提出了植被恢复的可能途径,同时对植被恢复的基础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合林  赵明  
本文以农地保护相关参与主体为例,以博弈论方法分析我国征地制度框架下农地资源保护成本与效率不成比例的原因。由于各方利益主体相互掣肘,最终的博弈结果是各方利益制衡下农地保护目标难以落实,农地保护绩效水平低下,所以,改革现行以征地制度为核心的行政计划为主的农地保护制度,进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地保护的作用是农地资源有效保护的合理选择和基本途径,并以埃奇沃斯盒状图为模型简要分析了市场机制下农地资源保护的帕累托改进路径及过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易小燕  陈章全  陈世雄  尹昌斌  尤飞  袁梦  
探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是如何促进各成员国实现政策目标,德国是如何实施该政策并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遵循怎样的政策机制,对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政策制定有重要借鉴意义。运用实地调查法和归纳总结法,对德国落实欧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做法进行梳理,并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德国精准农业进行分析,探讨对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1)德国严格贯彻落实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主要做法包括土地经营适度规模化、耕作方式绿色化、耕地利用精准化和农业废弃物生态循环与资源化;2)这些做法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