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6)
2023(16190)
2022(13602)
2021(12427)
2020(10227)
2019(22855)
2018(22283)
2017(41916)
2016(22430)
2015(24774)
2014(24156)
2013(23772)
2012(21847)
2011(20072)
2010(19902)
2009(19044)
2008(18264)
2007(15921)
2006(14356)
2005(13056)
作者
(65508)
(54769)
(54763)
(51795)
(34818)
(26225)
(24365)
(21328)
(20869)
(19089)
(19070)
(18025)
(17594)
(17205)
(17134)
(16928)
(16215)
(15978)
(15695)
(15688)
(13670)
(13564)
(13093)
(12546)
(12359)
(12196)
(11931)
(11814)
(10990)
(10698)
学科
(108661)
经济(108532)
管理(65715)
(58287)
(45803)
企业(45803)
方法(39246)
数学(35011)
数学方法(34750)
中国(30954)
(25998)
(25121)
地方(23270)
(21655)
业经(21328)
(20588)
(19994)
贸易(19983)
(19441)
农业(17454)
环境(16809)
(15939)
银行(15889)
(15631)
(15528)
金融(15525)
(15246)
地方经济(14233)
(14111)
财务(14083)
机构
大学(324686)
学院(323941)
(148022)
经济(145343)
研究(119462)
管理(119141)
理学(102666)
理学院(101442)
管理学(99914)
管理学院(99318)
中国(90403)
科学(70248)
(68172)
(66841)
(60253)
(56621)
研究所(54663)
财经(53022)
中心(52404)
(48331)
业大(48150)
经济学(47801)
(46957)
农业(44472)
(42935)
北京(42818)
经济学院(42805)
(40003)
师范(39510)
财经大学(39390)
基金
项目(217886)
科学(172472)
基金(162139)
研究(154233)
(143972)
国家(142859)
科学基金(121394)
社会(104429)
社会科(99216)
社会科学(99195)
基金项目(85180)
(82099)
自然(77233)
自然科(75496)
自然科学(75472)
自然科学基金(74151)
(70090)
教育(69467)
资助(65444)
编号(58199)
重点(49976)
(48976)
(47736)
成果(46627)
国家社会(45315)
(45272)
(42931)
创新(42715)
教育部(42210)
科研(41612)
期刊
(166772)
经济(166772)
研究(100991)
中国(63670)
学报(53848)
(51914)
(51513)
科学(49791)
管理(44899)
大学(40679)
学学(39116)
农业(34688)
(30211)
金融(30211)
经济研究(29163)
财经(27661)
教育(25499)
技术(24555)
业经(24529)
(23991)
问题(22902)
(19366)
(18672)
世界(17356)
国际(17163)
技术经济(16225)
(15477)
统计(14851)
科技(14354)
现代(14345)
共检索到489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健  杨永春  田欣欣  
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量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制度变迁对于中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影响,采用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占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占GDP比例和实际利用外资占GDP的比例3个因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最小平方法对制度变迁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和制度变迁的边际作用做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不但具有空间的分异性,亦具有等级分异性。私劳比率这个代表市场化的因素对各个等级城市的影响方向和度量是接近的,分异性并不明显;而财政比率和外资比率这2个与行政因素关系密切的因子则明显地倾向于高等级城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强  陈泽珅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86—2013年中国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长期,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仍能进一步增强;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制度冲击的影响衰退更快。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艳华  
本文建立模型对1978—2007年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物质资本投入。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降低;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但将1978—1999年与2000—2007年两个时期相比较,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不断加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为考察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括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率、产业合理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及城镇化率等五个指标在内的制度变迁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制度水平,并借助MS-VAR模型就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条件下,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和阶段性特征,其在平缓和剧烈两种波动状态下频繁转换,运行区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2-1996年和1997-2015年;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具有长期影响,且该影响在两种状态下呈现出差异性,剧烈波动状态下农业经济所受影响较平缓波动状态更大;制度变迁对种植业经济的冲击影响总体表现为负,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经济所受影响为正;渔业经济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林业和畜牧业经济,种植业经济受影响较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本文讨论贸易和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改革开放之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不明显;而改革开放之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和重要。贸易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贸易还通过影响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为中国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等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成熟的法治市场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索菲  张晓峒  
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也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总是由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同时又对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能促进和刺激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则是经济发展的桎梏。制度的创新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或潜在利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制度的演变和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丽  陈万明  石盛林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教育因素和制度变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且能够有效释放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劳动力的释放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效率水平相关;中等教育程度劳动力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且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显著的区域差异;物质资本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晔  
通过经济制度功能分析、作用机理分析和传导路径分析,认为经济制度是以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为主要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同时,从因素、区域以及时序3个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二是东部区域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比中、西部区域更加明显;三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济制度的变迁,产权制度和经济运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重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晔  
通过经济制度功能分析、作用机理分析和传导路径分析,认为经济制度是以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为主要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同时,从因素、区域以及时序3个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二是东部区域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比中、西部区域更加明显;三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济制度的变迁,产权制度和经济运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重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韦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兆旭  陈东景  
根据我国1978年至2016年人均GDP产出、人均资本存量以及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四个方面所合成的经济制度变迁指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中,产权制度、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起正向作用,而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过高会产生负向作用。经济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从短期来看,经济制度变迁虽然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人均资本存量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起正作用,但效果不及经济制度变迁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培育多元化产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延凯  韩廷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探寻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90个中心城市2006年度的截面数据对影响中国各地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规范的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经济市场化运作水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制度保证;对外开放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金融发展对各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不能有效发挥,应该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正向作用于经济增长,但其效果不是非常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毅  何代欣  
针对经济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协整理论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测算了1952—2010年经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资本、经济制度变迁及人均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制度变迁在长期对人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短期影响则十分有限;如果以1978年为分界点,则经济制度变迁在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改革开放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车士义  郭琳  
已有的对人口红利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未将结构和制度的重大变革纳入模型,这与东亚及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不符。本文通过在模型中纳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变量,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分析,计算出在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人口红利及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进步,第三是制度变迁,结构变化的影响也很显著。人口红利的影响也较显著,但是其对经济增长解释力度较小。因此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的经济增长更需要依靠投资、技术进步、结构变迁和制度变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毅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及转型国家而言,制度变迁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创新更被视作是一国振兴的关键。中国30余年来所取得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制度变迁,国内不少文献均已证明此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