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2)
2023(14935)
2022(12566)
2021(11569)
2020(9489)
2019(21689)
2018(21602)
2017(40382)
2016(21999)
2015(24746)
2014(24720)
2013(24408)
2012(23461)
2011(21689)
2010(21898)
2009(20623)
2008(20531)
2007(18331)
2006(17018)
2005(16130)
作者
(65098)
(54426)
(54059)
(51754)
(35140)
(26078)
(24539)
(21041)
(21007)
(19536)
(18998)
(18317)
(18017)
(17885)
(17661)
(16998)
(16304)
(15902)
(15867)
(15473)
(14144)
(13468)
(13265)
(12743)
(12296)
(12250)
(12200)
(11996)
(11109)
(10855)
学科
(110368)
经济(110237)
管理(60566)
(54818)
(43357)
企业(43357)
方法(35737)
中国(33866)
数学(30968)
数学方法(30689)
地方(27792)
(26871)
(24330)
(23910)
业经(23646)
(21465)
(19716)
贸易(19699)
(19087)
(19085)
金融(19085)
(19016)
银行(18976)
(18481)
农业(17730)
(17268)
地方经济(16586)
环境(16331)
(15727)
(14150)
机构
大学(324342)
学院(321047)
(147306)
经济(144513)
研究(127315)
管理(113144)
中国(98225)
理学(94669)
理学院(93448)
管理学(92074)
管理学院(91457)
科学(73255)
(72622)
(69992)
(66153)
研究所(59255)
中心(55056)
(54761)
财经(53127)
(51443)
(48169)
经济学(47345)
北京(46952)
(45640)
(43738)
业大(43735)
师范(43252)
农业(42599)
经济学院(42113)
(39516)
基金
项目(201604)
科学(158754)
研究(148720)
基金(146795)
(129075)
国家(128007)
科学基金(107450)
社会(97545)
社会科(92544)
社会科学(92525)
(76416)
基金项目(75498)
教育(67763)
自然(65743)
(65231)
自然科(64140)
自然科学(64120)
自然科学基金(63006)
资助(61134)
编号(57364)
成果(49324)
(49242)
重点(46952)
(46312)
课题(42729)
国家社会(41792)
(41380)
(40340)
发展(40016)
教育部(39788)
期刊
(179255)
经济(179255)
研究(111768)
中国(77320)
(53130)
(51900)
学报(50270)
科学(47755)
管理(47151)
大学(38867)
教育(38193)
(37192)
金融(37192)
学学(36309)
农业(34999)
经济研究(29990)
财经(28333)
技术(27570)
业经(25918)
(24640)
问题(23227)
(20439)
世界(19449)
国际(19139)
(19074)
技术经济(16634)
统计(14623)
现代(14485)
经济问题(14353)
(14150)
共检索到529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荣敬本  
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命题。马克思最早分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财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以及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从而提出了通过社会革命,改变经济社会制度,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在一系列经济文化相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寅  
在中国经济改革引致的制度变迁中 ,自主创新是主要的行为变量 ,但制度引进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引进制度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能加速制度的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当然 ,引进制度也有一个本土化问题。中国入世会使通过制度引进促进制度变迁的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龙曦  王维军  
制度变迁和经济改革美国华盛顿大学道格拉斯·诺斯今天我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讲一些理论问题,是我和其他一些经济学者工作的成果。这些问题也是与未来的经济变革、特别是和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未来的发展计划相关的。经济研究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美]保罗·G.黑尔  赵阳  
本文通过对转型国家的横向比较分析,认为转型国家的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正相关性。转型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宏观经济稳定、稳定的政策环境、有效的政府,但更为重要的是持续发展则取决于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所以转型国家应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永锡  
中国在在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奋斗。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基础,是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大陆经济努力的方向。上述社会经济发展纪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客观上要求大陆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而欲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科学的辩证的观点指导世纪之交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庄子银  邹薇  
中国经济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始终渗透着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复杂影响。中国经济改革路径的性质应界定为"帕累托改进"过程,"改革过程会是非帕累托改进"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将静态描述与动态优化分析结合起来考察改革的调整成本,中国必须选择渐进式改革路径。改革过程中,应适时地将边际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推进;较一低层次的局部改革应尽可能一步到位;要尽可能扩大有利于改革的政治支持,减少不利于改革的寻租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丁广举  
老挝是当今世界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国家之一。本文介绍了老挝的经济状况以及经济改革过程、措施、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借鉴老挝经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不无裨益。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绍东  陈艺丹  赵付科  
1978—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实践中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在理论上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重大创新。在经济体制层面,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运行机制层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发展道路层面,积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体制、机制和道路三个层面的突破共同构成了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中国模式",也成为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创新的集中体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爱德温·沙雷  
中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人与他们的“财产”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改革主要针对企业效率低下,缺乏激励机制的弊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以增强企业活力,改善效率和激励机制。这方面的成果是显著的,它导致了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中国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稳定红利"),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红利"),以及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开放红利")。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择改革路径、制定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保障以稳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比较成功的主导作用。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正是中国模式的这两个方面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的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文悦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20年里很少经历过生产性就业的明显增长。因此造成生产性和较高报酬的工作岗位出现较少的情况。高速工业化在创造高劳动生产率的制造业工作岗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26个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中创造工作岗位情况的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在新中国60年历程里,一方面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第一产业产值由1949年占总产值的70%下降到2008年的11%;城镇人口由1949年占总人口的11%上升到2008年的46%;全国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上升到2008年22698元。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革: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然后又在1978年以后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本文试图解释这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体制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文波  柯华  
对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见解。尝试从近代制度变迁与政府管理作用角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宏观上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变迁以及政府管理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混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