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2)
- 2023(9946)
- 2022(8380)
- 2021(8019)
- 2020(6718)
- 2019(15386)
- 2018(15137)
- 2017(28695)
- 2016(15502)
- 2015(17412)
- 2014(17293)
- 2013(16986)
- 2012(16146)
- 2011(14681)
- 2010(14651)
- 2009(14077)
- 2008(14138)
- 2007(12660)
- 2006(11257)
- 2005(10574)
- 学科
- 济(66165)
- 经济(66071)
- 管理(48364)
- 业(44470)
- 企(35660)
- 企业(35660)
- 方法(27999)
- 数学(24645)
- 数学方法(24339)
- 中国(21011)
- 农(19145)
- 财(19144)
- 制(18913)
- 贸(14376)
- 贸易(14367)
- 业经(14134)
- 易(14121)
- 体(13472)
- 学(13194)
- 银(12504)
- 银行(12485)
- 农业(12311)
- 行(12009)
- 融(11490)
- 金融(11488)
- 体制(11266)
- 务(11042)
- 财务(11014)
- 财务管理(10984)
- 企业财务(10489)
- 机构
- 大学(232357)
- 学院(226457)
- 济(104139)
- 经济(102369)
- 管理(86303)
- 研究(83261)
- 理学(74082)
- 理学院(73235)
- 管理学(72113)
- 管理学院(71685)
- 中国(66138)
- 京(49891)
- 财(49224)
- 科学(47068)
- 所(41340)
- 财经(38636)
- 中心(37252)
- 研究所(37213)
- 农(37124)
- 经(35317)
- 经济学(33741)
- 江(33214)
- 北京(31763)
- 业大(31372)
- 经济学院(30158)
- 院(29905)
- 财经大学(28779)
- 农业(28769)
- 范(28751)
- 师范(28449)
- 基金
- 项目(148388)
- 科学(119295)
- 基金(113282)
- 研究(108107)
- 家(99530)
- 国家(98798)
- 科学基金(84788)
- 社会(73369)
- 社会科(69689)
- 社会科学(69676)
- 基金项目(58794)
- 自然(53146)
- 省(52563)
- 自然科(51987)
- 自然科学(51972)
- 自然科学基金(51120)
- 教育(49186)
- 资助(46771)
- 划(45771)
- 编号(41371)
- 部(35588)
- 成果(35248)
- 重点(33795)
- 制(32587)
- 国家社会(32537)
- 教育部(31024)
- 发(30930)
- 创(30205)
- 中国(29980)
- 人文(29110)
共检索到351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释启鹏
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脉络。在传统的制度变迁研究中,无论是结构中心主义还是行为人中心主义往往都缺乏时间性的敏锐。文章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将历史进程抽象为由关键事件所构成的因果链条,而事件的发展则受制于制度环境与权力结构的双重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家权力排他性地位的确立,制度安排得以成为国家意志的简单反映,户籍管理体制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成为维持社会稳定、服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工具。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制度环境的逐渐宽松以及市场与社会权力的复苏,参与制度变迁的主体愈加丰富,户籍制度的演化打破了原有的路径,发展轨迹在多重逻辑的制约与互动中逐步确立了通往公正化的总方向。半个多世纪以来,户籍制度的演化展现了政治作为时空约束下的结构化过程,同时凸显了不同权力之间的联合与冲突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制度变迁 时间 结构 权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学法
二元结构变迁理论模型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可自由流动,而我国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却严重制约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要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必须把重点放在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上。对如何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关键词:
二元结构 户籍制度 土地制度 要素流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瑜 张俊娜 温铁军
户籍制度自建立以来历经60年的演变,形成了具有福利粘附作用的体制。文章以财税体制与户籍制度的关系为切入点,指出财税体制约束及其福利分配安排对户籍制度是否成为问题具有根源性影响。一是揭示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于1958年正式建立的重要背景是1950年代接受外部战略援助形成的军重工业内生资本增密及其预算硬约束对中央财税经济的沉重压力,这个硬约束导致二元户籍制度延续到1980年代初的财税体制改革。二是论述了1985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调整与户籍制度同步变化的三个10年变迁。三是讨论了近十几年农民转户意愿明显低落的原因,即2004年农业税费改革以来国家财税金支持三农政策已经部分消解了城乡差距,农村户口实际的和预期的福利均大大提升。四十年改革中,粘附了福利的二元户籍制度难以单独突破的原因,在于其与财税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变化存在较强相关性。新时代的户籍改革研究也需要创新,从关注过去城乡二元户籍矛盾转向生产过剩压力下城市间产业升级竞争,后者导致吸引精英、排斥低端的户籍歧视。相应地,只有建立财税金统一的制度体系才能减少城市间福利差异。
关键词:
财税体制 户籍制度 福利分配 农村改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严士清
人口信息统计功能始终伴随着新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户籍制度的本原功能;居民身份定格功能存在于中国二元户籍制度演变的各个阶段,是其二元户籍制度基本功能;限制人口流动的辅助工具、政治斗争的辅助工具、思想教育的辅助工具、促进城市(区域)发展的辅助工具等功能,分别存在于中国二元户籍制度演变的某个特定阶段,是居民身份定格功能同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相结合而产生的二元户籍制度的派生功能。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应革除二元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回归人口信息统计之本原功能。
关键词:
户籍制度功能 演变特征 新中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志德
户籍制度成为城乡之间难以逾越的"墙"。为了实现民权平等,减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了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应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户籍制度的稳妥变迁。户籍制度变迁的核心在于城市户籍的稀缺与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愿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因此,处理好城市户籍的供需关系成为户籍制度变迁的关键: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城市吸纳农村剩余人口的公共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城市户籍 供给 需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盛广耀
制度变迁的关联性是分析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落实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制度之间存在层次、时间和结构等方面特征的关联性,它们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制度系统的演化过程,影响着制度变迁的绩效。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因、路径和方式均受到制度关联性的影响。在改革动因上,户籍制度改革是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适应性改变;在改革路径上,则表现出历时关联下的渐进性和过渡性特征;在改革方式上,利益剥离与利益扩散是今后打破不合理制度关联的现实选择。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性有赖于政府部门对
关键词:
制度关联 制度变迁 户籍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盛广耀
制度变迁的关联性是分析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落实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制度之间存在层次、时间和结构等方面特征的关联性,它们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制度系统的演化过程,影响着制度变迁的绩效。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因、路径和方式均受到制度关联性的影响。在改革动因上,户籍制度改革是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适应性改变;在改革路径上,则表现出历时关联下的渐进性和过渡性特征;在改革方式上,利益剥离与利益扩散是今后打破不合理制度关联的现实选择。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性有赖于政府部门对制度关联性因素的认知共识以及能否据此采取一致的行动。
关键词:
制度关联 制度变迁 户籍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雅南 邵宜航
本文基于我国二元经济和特定户籍制度背景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反映城乡劳动力转移过程的二元结构转变模型。不同于已有研究,我们的理论模型在明确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阐释了非农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结构转变和城市化的促进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理论模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发展现实的拟合性。数值模拟显示了两部门技术进步与转移成本因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技术进步分别主导了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移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结构转变。进一步,我们的分析也解释了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现象。
关键词:
结构转变 城市化 户籍制度 二元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春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选择了重化工优先发展战略,资本的高投入使对农业剥夺实现以农养工成为必然。为限制农村人口在城乡比较利益诱致下向城市迁移,制定了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客观上起到对城市资源的社会屏蔽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户籍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并逐渐放开,从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户口一体化方向发展。户籍制度所附加的福利功能,使建立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依然顽固地制约着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中城乡分治的历史合理性早已丧失,但长期城乡分治所形成的社会利益集团却依然对城市资源发挥着强大的控制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德鹏
户籍制度与城市化俞德鹏城市的集聚效益决定了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我国城市化进程与世界上20个非社会主义大国城市化的平均趋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导致滞后的原因是现行户籍制度而不是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滞...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文录
石家庄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坚持两个基本条件 ,即收入来源和住房 ,放开了 7种人的入市条件 ,大大降低了农民进入大城市的门槛 ,解决了进城农民的户口问题 ,推进了城镇化速度 ,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这次改革的消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将随着各项配套政策的实行得到解决
关键词:
城镇化 户籍制度 改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殷淑燕
本文从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弊病入手 ,分析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理由和方向 ,并提出了以人口登记制度代替户籍管理制度的一种改革方案。是对我国人口管理方法改革的一种理论尝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虹
“农转非”是指公民的户籍管理类别由农村户籍转为城镇户籍。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 ,获得“农转非”的身份对于公民来说 ,能够享受到不同于农民的特殊待遇。比如 ,可获得教育、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和实惠 ,享受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而在现实中 ,“农转非”仅仅指因“征地”而转为居民的这部分人。由于城乡差别太大 ,“农转非”要真正成为“居民”还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在文化素质、就业技能、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 ,“农转非”这个群体从整体上还难以与城市居民进行平等竞争。
关键词:
“农转非” 户籍制度 城市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志霞
中国二元户籍制度的症结不在于从形式上将居民区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而在于户籍制度承担了额外的社会管理职能,使户口充当了城乡福利分配的工具。与现行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福利差异表现在社会保障、就业、教育以及住房等各个方面。这种以户籍形式分配社会福利的作法既违背公平也损害效率。要顺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必须在政府推动下有步骤地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市民福利,还户籍制度本原功能。
关键词:
户籍制度 城乡福利 分配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