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9)
- 2023(10039)
- 2022(8538)
- 2021(7724)
- 2020(6395)
- 2019(14465)
- 2018(13999)
- 2017(26741)
- 2016(14395)
- 2015(15820)
- 2014(15948)
- 2013(15558)
- 2012(14369)
- 2011(13083)
- 2010(13012)
- 2009(12119)
- 2008(12028)
- 2007(10761)
- 2006(9382)
- 2005(8819)
- 学科
- 济(60826)
- 经济(60741)
- 管理(43894)
- 业(38648)
- 企(32342)
- 企业(32342)
- 方法(25343)
- 贸(24077)
- 贸易(24067)
- 易(23468)
- 数学(21930)
- 数学方法(21701)
- 财(18767)
- 制(15746)
- 中国(15566)
- 地方(14934)
- 农(14562)
- 出(14096)
- 业经(12467)
- 学(12036)
- 体(10851)
- 务(10482)
- 财务(10459)
- 财务管理(10429)
- 融(10361)
- 金融(10358)
- 口(10227)
- 出口(10214)
- 出口贸易(10214)
- 银(10158)
- 机构
- 大学(208084)
- 学院(207003)
- 济(91735)
- 经济(90001)
- 管理(75436)
- 研究(72856)
- 理学(65309)
- 理学院(64500)
- 管理学(63435)
- 管理学院(63048)
- 中国(54279)
- 财(44552)
- 科学(42937)
- 京(42559)
- 所(36524)
- 财经(35007)
- 农(33331)
- 研究所(32976)
- 中心(32422)
- 经(31766)
- 江(31464)
- 经济学(30033)
- 业大(29082)
- 经济学院(27234)
- 院(27020)
- 农业(26155)
- 财经大学(26024)
- 范(25954)
- 北京(25900)
- 师范(25674)
- 基金
- 项目(141663)
- 科学(112921)
- 基金(105794)
- 研究(102055)
- 家(93041)
- 国家(92367)
- 科学基金(78813)
- 社会(68203)
- 社会科(64985)
- 社会科学(64973)
- 基金项目(55409)
- 省(54033)
- 自然(49931)
- 自然科(48792)
- 自然科学(48778)
- 自然科学基金(47925)
- 教育(46496)
- 划(45792)
- 资助(42736)
- 编号(38946)
- 重点(32727)
- 部(32528)
- 成果(31960)
- 制(30963)
- 发(30848)
- 国家社会(29636)
- 创(29585)
- 教育部(28112)
- 创新(27974)
- 性(27823)
共检索到312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强 魏巍
基于1997~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强制性制度变迁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负。这表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是导致我国区域对外贸易差异乃至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燕辉
我国金融管制放松可归纳为银行业管制放松、利率管制放松、外汇管制放松、资本管制放松四个方面。我国金融管制放松主要是政府供给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伴有诱致性向强制性转变的制度变迁。金融管制放松的非均衡特征主要表现为管制放松的供给不足,管制放松的程度取决于预期净收益的大小。我国金融管制放松的路径依赖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服务业 金融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宗宪 王珏 王华
文章在经典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产权制度变量,对我国林业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及其中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最优的林权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还是诱致性取决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要素积累程度。长期来看,林业制度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证明,理论结论与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并得出了林业制度变迁理论结论对于我国的意义及若干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俊毅
"公司+农户"经营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主导方式。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签约双方力量的非对等性、契约本身的不完善性以及契约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等因素内生了"公司+农户"经营组织的风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善各级龙头企业遴选标准、加强契约治理、重视关系治理、优化社会制度环境等手段是实现"公司+农户"经营组织制度变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公司+农户” 制度变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严才明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实施一年来,由于“核定基数超额比例自负”的财政负担 体制和地区间外贸出口动态发展以及增值税多环节多次征的矛盾,改革诱发了政府间转 嫁超基数出口退税负担额的动机,征退税率差也引起了同一出口产品在不同贸易方式间 的利益不均,制度变迁又给了地方和企业新的获利机会,一系列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还将导 致出口贸易结构的失衡。本文以为,现行增值税条件下出口退税要跳出“谁出口谁负担” 的改革思路,建立将进口环节税全部用于出口退税、节余结转、不足再按国内增值税收入 比例分摊的负担体制。
关键词:
出口退税 诱致性变迁 贸易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谈璐
分析中日两国农业合作制度的变迁历程,得出中日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结果大相径庭的结论,并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合作的本质四个方面比较中日合作制度变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政府应着力于基础平台建设,为诱致性变迁创造条件,在诱致性变迁形成的基础上,用强制性制度供给推动变迁,形成良性循环的建议。
关键词:
中日农业合作 强制性变迁 诱致性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士俊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制度变迁 诱致性 强制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谈璐
分析中日两国农业合作制度的变迁历程,得出中日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结果大相径庭的结论,并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合作的本质四个方面比较中日合作制度变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政府应着力于基础平台建设,为诱致性变迁创造条件,在诱致性变迁形成的基础上,用强制性制度供给推动变迁,形成良性循环的建议。
关键词:
中日农业合作 强制性变迁 诱致性变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于银霞 赵忠秀
基于中国2007—2018年3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房价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房价与进出口贸易在整体上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存在地区差异;机制检验表明,在"倒U"的左侧阶段,房地产投资扩大了房价对东部地区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消费扩大了房价对中部地区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在"倒U"的右侧阶段,房地产投资则进一步加剧了房价对东部地区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消费也加剧了房价对中部地区进口贸易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房价 进出口 投资 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丰雷 蒋妍 叶剑平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应用1999—2010年5次17省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及地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制度演进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地理条件、人均GDP、非农产业比例等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变量是显著影响因素;同时,中央"不得调地"的正式规则进一步决定了中国农地调整制度的演进方向,特别是中央正式规则的渐进性实施特征是导致不同地区出现"千差万别"的土地调整制度的重要原因。进行土地确权(如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等)有助于减少土地调整,增进地权稳定性。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地权稳定性 土地证书 制度变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渝琳 郭嘉志
本文在对C-D模型和标准贸易理论进一步拓展的基础上,从出口、进口过程中经济要素的不同转移方向的分析角度说明了中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对主要贸易伙伴福利水平的影响及作用途径。基于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揭示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对不同贸易伙伴福利水平影响的差异性。从静态角度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对欧美经济体福利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与亚洲近邻则呈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格局,对其福利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对主要贸易伙伴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呈现持续放大的局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伍荣坤
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开放政策的对外窗口。通过它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先进的管理经验,向内地传递和输送,有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深圳经济特区采用“外引内联”的各种形式,1979年至1983年与外商签订的协议,投资达132·23亿港元,到1983年3月底止,引进主要设备约达15,000多台(套)。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约占百之三十左右,发展很快。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少安 刘海英
制度变迁方式是多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例如:有渐进式与激进(突进)式之分,主动式与被动式之分,强制式与诱致式之分等。本文不准备多角度地划分和分析不同的变迁方式,只就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划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 学术界有人说,林毅夫先生把制度变迁区分为强制性和诱致性两种类型,并对此理论上给予较高评价。我认为这一说法是不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苗旺
1991年1-12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3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17.5%.其中出口719.1亿美元,增15.8%;进口637.9亿美元,增19.5%.在多种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占近50%.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分别占24.8%和17.6%.在出口商品中,出口金额较大的有粮食15.8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陶爱萍 吴文韬 蒯鹏
开放经济下企业进出口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备受学者们关注,但从收入差距的视角出发探讨进出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文章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企业进出口、收入差距和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出口依赖对企业创新无确定性作用,中间品进口依赖则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2)收入差距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有效缓和了企业进口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3)收入差距对创新的作用受到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限制,人均收入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4)企业出口规模不会对收入差距的直接抑制作用产生明显的影响。研究结论对全面开放新格局下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