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8)
2023(9690)
2022(7853)
2021(7221)
2020(6171)
2019(13862)
2018(13958)
2017(26255)
2016(14452)
2015(15802)
2014(15886)
2013(15412)
2012(13762)
2011(12100)
2010(12506)
2009(12265)
2008(12605)
2007(11314)
2006(10328)
2005(9774)
作者
(38731)
(32594)
(32592)
(30774)
(20939)
(15297)
(14603)
(12411)
(12287)
(11698)
(11192)
(10915)
(10773)
(10494)
(10324)
(9712)
(9586)
(9416)
(9362)
(9253)
(8204)
(8042)
(7837)
(7594)
(7404)
(7349)
(7248)
(7158)
(6363)
(6363)
学科
(78137)
(73964)
企业(73964)
管理(64860)
(61008)
经济(60892)
(27160)
业经(26716)
方法(23369)
(22795)
(20683)
(20188)
财务(20169)
财务管理(20146)
企业财务(19100)
农业(16476)
(16177)
技术(15977)
数学(15664)
数学方法(15520)
中国(14640)
体制(14494)
(14042)
(13812)
理论(12810)
(12467)
企业经济(12249)
经营(11752)
技术管理(10672)
(10267)
机构
学院(206692)
大学(200775)
(89650)
经济(88012)
管理(85192)
理学(72265)
理学院(71623)
管理学(70889)
管理学院(70484)
研究(63445)
中国(52980)
(48254)
(41519)
财经(36360)
科学(34104)
(33687)
(32863)
(32451)
(30898)
中心(29009)
研究所(26909)
业大(26692)
经济学(26595)
财经大学(26520)
北京(26016)
(25725)
商学(25008)
农业(25001)
商学院(24783)
经济学院(23819)
基金
项目(126883)
科学(102529)
研究(98003)
基金(93465)
(78868)
国家(78068)
科学基金(69727)
社会(64525)
社会科(61113)
社会科学(61098)
(50566)
基金项目(49403)
教育(44734)
自然(43232)
自然科(42244)
自然科学(42233)
自然科学基金(41567)
(40454)
编号(39463)
资助(36816)
成果(32057)
(32015)
(31437)
(30237)
(28786)
重点(28076)
课题(27313)
创新(27306)
(26986)
国家社会(26665)
期刊
(110443)
经济(110443)
研究(65499)
中国(44956)
(43479)
管理(38644)
(32143)
科学(25615)
学报(23768)
(22252)
金融(22252)
农业(21485)
教育(21158)
技术(20334)
业经(20220)
大学(20149)
财经(19213)
学学(19103)
(16603)
经济研究(16498)
问题(13888)
(13447)
财会(12969)
技术经济(12234)
现代(11381)
会计(11232)
世界(10673)
(10379)
商业(10286)
经济管理(10072)
共检索到326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秦志华  
企业活力的依托在于机制,企业机制不是可以随意选择的技术工具,而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博弈均衡的客观结果,通过企业控制权的归属方式集中体现出来。因此,进行企业机制变革,必须从企业利益结构出发,创造条件改变企业成员之间的博弈均衡状况,从而促成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本文以一个样本企业为例,通过考察该企业从兴旺到衰败、从衰败到再生、从再生到面临新风险的过程,探讨了企业机制转变的条件、动力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燕  
从制度变迁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陈燕目前,我国企业制度改革进入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攻坚阶段。然而,我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困难仍然很大,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理论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成刚  田天元  
文章认为,国有企业内部诱致性制度变迁集中表现在任命制和选聘制二种形式上。突破行政任命制,实施人事制度整体强制性变迁是解决国企经营者缺位的核心力,并由此引申出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深化改革的措施应能有效地通过“人大”来确立,并促进政府转变职能;二是在政府与企业间建造“隔离带”——董事会,它必须是多元利益者的代言人,能够独立地行使经营决策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劲光  高静美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我国的国有企业经历了自1978年以来20余年的艰难改革之路,终于初步实现了由点到面、有目的、分阶段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这期间的企业制度也先后经历了从单一的传统国有企业制度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演进的大变革。国有企业改革所要改革的对象就是国有企业的制度,二者的研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企业制度的变迁发展不仅反映了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演进逻辑,而且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正是改革的问题和难点,所以文章从企业制度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改革逻辑、各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以及其行为的选择等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冠岑  刘友兆  马贤磊  
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差距扩大和城乡发展失衡,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角度对目前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以及演变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新体制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盛  
为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分工、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城市规划也需要支付必要的市场交易成本。政府要在招商引资中通过城市规划主导城市空间演化方向,在城市经营中加强成本意识、营销意识。为适应制度变迁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城市规划的管理和编制都面临组织变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金喜  
本文在将制度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等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特定企业制度安排的适用边界,企业制度更替对相关制度产出规模相容性的依赖,以及转换成本对企业制度演化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企业制度变迁的飞雁模式。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孙继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国鹏  
从企业制度变迁的结果看,虽然业主制在企业数量上还占极大的比重,但股份有限公司无疑已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笔者认为合伙制等企业制度在本文中缺乏典型的分析意义)。理论界的普遍倾向是前者在效率上是可靠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集于企业主一身),而在后一企业制度中,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在现代大公司中,这一倾向愈来愈明显,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日常经营(甚至是一些重大决策)是由作为资本所有者代理人的管理者执行和作出的,其中存在的代理关系必然相应地带来代理成本,从而在效率上是得不到保证的。于是,在解释这一变迁结果的必然性时,经常引述大量外在于代理关系本身的资料进行论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谷晓霞  
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分担社会养老责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相比仍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借鉴国际经验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从而发挥企业年金的制度优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企业年金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改革变迁和现存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由于美、英等国在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本文对其展开进一步分析,明确差异找出共性,试图挖掘可供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参考、借鉴的成熟经验,以破解当前发展面临的相关难题,从而建立含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企业年金制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于涛  
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本质上是传统物流企业边界扩大的结果。而激励传统企业边界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变迁影响了相对价格,引起了交易成本的节省,此外对分工细化收益与规模扩大收益的追求也促进了企业边界的扩大。制度变迁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市场和企业两种组织模式下交易成本的对比,导致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相对于通过市场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的下降,促使企业边界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